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2025-04-27 15:03:5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以《骆驼祥子》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为例,阐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名著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掌握阅读方法,在任务驱动下探索阅读策略,将整本书分为了“有效引读,通览全书”“有序推进,精读深研”“有力总结,专题探究”三阶段实施,进行创意表达,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摘要]本文以《骆驼祥子》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为例,阐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名著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掌握阅读方法,在任务驱动下探索阅读策略,将整本书分为了“有效引读,通览全书”“有序推进,精读深研”“有力总结,专题探究”三阶段实施,进行创意表达,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生在信息技术拓展出来的学习空间进行写作、展示、研讨和交流,促进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学习”。由此可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身为语文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精神,在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促进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效,助推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制订计划,通读全书”“思辨读写,精读深研”和“梳理总结,专题探究”。在每个阶段的阅读进程中,笔者运用名著阅读QQ群平台做好阅读引导、监督和推进工作,从而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获得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习惯和体验,切实提升课内、课外常态阅读的效率。
下面,笔者就以《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为例来作具体说明。
一、有效引读,通览全书
当下整本书阅读还是以学生课后自主阅读为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阅读习惯好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阅读习惯差的学生就很难完成任务了,尤其是面对大部头名著,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半途而废,不了了之。基于学情,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设计好学习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有序的阅读规划中通读整本书。
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骆驼祥子》为例,全书约20万字,24章,篇幅长,是一部长篇小说。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度系数高,容易望而却步。教师可根据学期时长和教学进度,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做到有效引读,助力学生通览全书。
1.制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任务
《骆驼祥子》的阅读时长,具体而言,可按照目录顺序,每天阅读3-4章,大约一周可以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该阶段要求学生通读文本,对全书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根据阅读规划,结合本书内容,制订一周阅读计划。
明确每周阅读计划与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建好班级名著阅读QQ群,引导督促学生每日坚持阅读打卡,及时完成阅读任务,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QQ群内分享自己批注的文本与内容,增进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线上分享交流的基础上,开展课前5分钟交流“阅读任务”活动,进一步提升阅读成效。
2.上好导读示范课,增强阅读兴趣
在开始通览全书前,教师要上好读前引读课,重在激发阅读兴趣,介绍阅读方法。一是利用阅读课上一节《骆驼祥子》导读课,比如:播放相关影视片段,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和小说创作背景,介绍阅读方法等;二是在QQ群内推送学习资源,比如:“阅读方法”微课视频、老舍的文章《我怎样写〈骆驼祥子〉》等,进一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诱发学习。
二、有序推进,精读深研
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开展精讲精读活动,使学生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由娱乐性阅读走向文学性阅读。一是指定精读章节,教师提出富有思辨力的问题,引导学生做深度思考,完成思辨读写任务;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悟。
指定精读章节学习任务单如下(见表1):
在QQ群发布“精读部分章节”一周学习任务单,告知学生每天要重点精读的章节以及思辨阅读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相关章节,勾连书中内容,形成思维链,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到旧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奈与悲伤,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黑暗旧社会的深刻揭露,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对旧中国人民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的批评。
除教师规定的精读章节外,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喜好选择精读章节,提出自选缘由,表达感悟或疑惑。有自选需求的学生,可填写名著阅读QQ群内教师发布的收集表。
三、有力总结,专题探究
在通览全书和精读精讲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和总结整本书阅读内容与感受,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专题探究,因材施教设计有趣味性、实践性的任务,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给予学生深入交流的机会、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助力学生打开思路,学会如何选择专题并进行探究式学习。下面,我们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专题探究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笔者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四个专题“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品析‘京味儿’”开展研究活动,将具体研究要求发布在班级QQ群内,并做好线下和线上交流分享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实施步骤如下:
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专题开展研究。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督促、带领小组成员有效开展研究。
②小组长下发专题研究表格,组员按照要求填写好。
③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QQ群内交流讨论并完成评价量表的填写。
④小组长提交一份最优作业至名著阅读QQ群内。专题研究成果示例如下:
第一个专题:给祥子写小传。笔者在指导学生梳理祥子三起三落的命运轨迹基础之上,又给出写人物小传的小贴士:一是小传篇幅有限,通常不能详尽写出人物一生,但要大致介绍人物生平经历,比较全面地展示人物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二是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抒情议论;三是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进行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要努力保持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学生在笔者指导下,积极撰写小传,然后在小组内和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比如,狄同学“给祥子写小传”专题研究作业:
祥子小传
故事的主人公祥子出生于农村,从小便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因为自己年轻力壮、肯吃苦,但凡是用力气就能吃饱饭的事几乎都干过,后来经过诸多方面考虑,祥子确定了自己的工作——拉洋车。
开始拉车的时候,祥子只能租车厂的车。他从早到晚,跑遍了北京,只想着再多赚一点、再多赚一点。他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因为他有着自己的目标,有着自己的梦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
祥子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花了近三年时间终于买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是,好景不长,拉了不到半年就被大兵掳走了,祥子趁乱逃出来时顺手牵走了三只骆驼,共卖了三十五块钱,从此之后,他就成了“骆驼祥子”。
车子被抢走,他并没有因此心灰意冷,他对这个世界仍旧充满了希望与自信,他继续拼命拉车攒钱,准备买第二辆车。没想到却被孙侦探敲诈了所有积蓄,买车的希望落空。
被迫与虎妞结婚后,虎妞以低价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他拉车时很卖力,但是在一次拉车后病了,这一病就病了许久。祥子生病,虎妞花钱又大手大脚,不久后,他们的积蓄就花光了。之后,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只好卖了洋车给虎妞办置丧事。
接连遭受生活的打击,后来,他喜欢的小福子也不堪受辱自杀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人生,吃喝嫖赌,出卖他人换钱,成为一具行尸走肉,真正堕落成了老舍文中所说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第二个专题:探寻悲剧原因。笔者要求学生自主研读相关篇章和段落,圈画出小说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经历与表现,并设计了人物档案卡,引导学生有效完成本专题的研究。
第三个专题:话说“洋车夫”。小说中描写到了旧社会时期一个特殊的群体——洋车夫们。其中,既有对洋车夫们的概况综述,也有对个别典型的洋车夫的细致刻画。笔者引导重点精读有关“洋车夫”的章节内容,探究其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生活状况和主要事件等,以期让学生穿越时空真正走近旧社会最底层的这群人,深切体悟到老舍先生饱含深情的文字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第四个专题:品析“京味儿”。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他在小说的语言运用方面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本书中从描写的人物、渲染的气氛,到展现的风俗人情等方面都洋溢着浓郁的“京味儿”。笔者领着学生们一起跳读相关章节,从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语言习惯等角度去感受地域文化的色彩,重构作品内容,让学生从感知语言文字上升到体会文化内涵的高度。
在学生专题研究基础上,笔者还组织全班开展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比如“‘百家讲坛’我亮相”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交流教材上的四个研究专题成果。活动结束,各小组在名著阅读QQ群内分享专题研究的PPT和读书报告,教师在QQ群内开展投票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最佳研究小组”“优秀读书报告”和“专题研究小能手”。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名著阅读教学,通过“有效引读,通览全书”“有序推进,精读深研”“有力总结,专题探究”三阶段逐层推动整本书阅读,绝大多数学生按照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在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发展了自身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等,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当然,本案例的实践探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与完善,以期更好地提升名著阅读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煜晖.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李倩.初中语文实践探究活动中的学习评价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21(10):4-8.
[3]吴欣歆.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5):2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