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论文

3

2025-04-27 14:55:1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利用多媒体讲解抽象概念、结合互联网丰富知识内容、应用微课程讲解热点难题等,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利用多媒体讲解抽象概念、结合互联网丰富知识内容、应用微课程讲解热点难题等,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教育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数学课堂,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数学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游戏化学习等现代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感的学习体验,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好奇心。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走入”三维几何空间,直观探索和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远远比传统黑板和教科书的教学方式更具吸引力。同时,教师可以整合多样化的线上互动小测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且可实时反馈测试的结果,帮助学生找到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ed1f27d5a55c22c45f9a7385a461690.png

  2.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扩展教学资源的范围,还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数学课程。例如,数字化工具和在线资源的应用,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动画、模拟演示等形式变得直观易懂。同时,线上教学平台上的视频课程、互动讨论和在线实验等,也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从而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的学生。


  3.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材料,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自我探索和研究,有效提升自学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上的互动课程强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反复观看深度理解抽象概念,拓宽解题思路,从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数据分析功能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强项和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和计划,有助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讲解抽象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动画和视频教程直观展示抽象的数学理论。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性质时,使用动画展示图形的旋转、平移和对称等变化,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图形的空间属性。对于较难理解的代数概念,如函数的概念,教师也可通过动态视频展示函数图像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软件和模拟工具创建一个可操作的数学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探索数学概念。


  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轴对称现象”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动画演示一个图形相对于某一轴进行翻折后的效果,展示对称轴的定义、对称图形的特点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同时,教师让学生自行操作交互式软件,探索不同图形的轴对称性。学生通过软件绘制不同图形,然后尝试找出对称轴,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对称性。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结合互联网丰富知识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资源更大程度上丰富知识内容,在教材基础上整合更多相关学习资源,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首先,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开放式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等获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包括视频讲座、互动模拟实验、数学游戏,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等,为学生提供比传统教科书更丰富的知识。


  其次,教师将互联网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在线模拟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或者利用在线视频和教程提供更直观的数学问题解决示例。


  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小组合作项目或独立研究,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探索和创新,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领域和学习视野。


  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学为例。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从互联网上寻找的关于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实际应用案例和趣味解释的视频和文档,介绍古希腊数学家勾股的纪录片片段、勾股定理在建筑设计和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使用在线的数学模拟工具自行探索勾股定理,学生可以在软件中构建直角三角形,自主调整边长,并观察勾股定理的几何关系。教师还可以设立线上讨论区,鼓励学生就勾股定理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协作项目,如设计一个基于勾股定理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和讨论,通过互联网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深化其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77ad0264723949ebc14d81929d101b1.png

  3.应用微课程讲解热点难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需要识别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热点难题,如常见的误区、概念理解难点或者解题技巧的应用等。其次,教师需围绕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直观、简洁的方式进行讲解,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微课程。为提高微课资源的使用效率,教师可以将课程上传到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云端平台或其他在线学习资源库中。学生能够在需要时直接获取,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以巩固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计算器的应用和功能探索”教学为例,教师确定学生在学习应用计算器时可能遇到的热点难题,如计算器上特定功能键的使用方法、复杂计算的输入技巧等。针对这些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微课,每个课程专注于一个具体的主题。内容上,微课应该包含简短而精准的视频教程,不仅需要教师展示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还要辅助以清晰的解说和图形说明,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模拟操作。同时,为增强微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在视频中穿插一些实际操作的示例,并鼓励学生跟随视频一起操作。总的来说,利用微课程来讲解计算器的应用和功能探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具体操作上的困惑,提高他们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学习单元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将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学习,提升综合素养。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互联网技术整合多元化学习资料,再结合微课讲解热点难题强化知识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拓宽视野,持续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玮.智慧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4):22-24.


  [2]李营,刘艳平.合理运用互联网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5):35-38.


  [3]周道梅.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8):37-39.


  [4]罗永国.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家长,2023(21):53-55.


  [5]冯泰一.“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3(1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