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以Hope English教材为例论文

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以Hope English教材为例论文

9

2023-04-11 15:41:4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施行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然后以Hope English教材为例,论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包括对比法、提炼法、延伸法、体验法和举例法。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施行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然后以Hope English教材为例,论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包括对比法、提炼法、延伸法、体验法和举例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大学英语;体育专业;课程思政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还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校各类课程面临的新课题、新使命。大学所有的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2]。因此,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而是一种将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寓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过程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3]。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为“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4]。《指南》中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性质的界定充分表明,探索新路径、重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是未来英语教学发展的核心,亦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对于体育方向这一特殊专业的学生来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将思政元素与体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有效结合,教师应当结合该专业学生的特点,拓宽思路、挖掘结合点,在原有单纯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三全育人”为目标,抓好课堂主渠道,多维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具备较高理论素养的体育生。基于此,本文拟在说明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施行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以Hope English教材为例,对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加以论述。

  一、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施行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及当代体育专业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经常性地施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守护体育专业学生的美好心灵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其教学覆盖的学生数量多、涉及专业广、授课周期长(一般为2年)。对于与英语交集甚少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讲,英语课堂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他们接触西方文化思想的重要场所,甚至是唯一途径。基于这样的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可以在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植入大学生的灵魂深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中国文化、阅读经典书籍、观看优秀纪录片,使其通过官方媒体、权威教材等渠道积累有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可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进而为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基础[5]。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这一隐性思政教育过程润物细无声,能够帮助学生把青春正能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守护体育专业学生的美好心灵,从而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创造中国价值、发挥中国力量[6]。

  (二)有利于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扩大,中西方交流与融合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在此时代背景下,若不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引领,任由缺乏判断力的高校学生受到各种新兴流媒体、自媒体的影响,其危害是巨大的。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学习主要聚焦于身体素质的锻炼方面,对于体育领域之外的学习内容涉猎有限,这很容易导致其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价值观念知之甚少,从而使思想认知出现偏差。而在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施行课程思政,意味着教师要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这能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其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精神定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会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并带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与中华文化内容相关的英文表达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丰富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等。所有这些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因此在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通过教材挖掘西方文化精髓,让学生了解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西方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给学生讲解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法治文明等内容,同时又能把思政元素恰当地融入教学,便可帮助学生在中西优秀文化对比中提升人文素养、扩充专业储备、开阔知识视野,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思想,弥补人文知识方面的短缺,使体育专业学生不仅运动水平高,而且思想素质优,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真真正正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9785fb245b6a47849363fe276085302d.jpeg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丰富的语言思政要素要无痕融于各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而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这样的新要求,故教师必须整合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与长处,因材施教[7]。基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与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在讲授大学英语的过程中,要想做到英语课堂与思政内容的完美结合,需要在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授课材料和内容进行思政填充和渗透,如此方能进行有效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一)对比法

  Hope English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文章内容多是由英美作家编写的原文节选,体现的都是英美文化,鲜有关于我国的素材。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接触西方文化较少的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如果单给他们讲授课文知识,常常会导致学生思想出现偏离,使其简单地将西方文化和思想嫁接在自己的头脑中。因此,教师可以基于体育专业学生基本知识储备,在他们了解的领域,从民族文化、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四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增加中国元素拓展教学内容,将文章内容对应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等,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嵌入教学设计,让学生从中体会中西文化各方面的差异和趋同,如此,在提升学生辨别力的同时,可加强其对于国家的认同感。

  比如,在某体育学院本科生所用英语教材Hope English第一册第三课“Sports”(运动)中,本单元课文涉及的体育运动项目均是西方人热衷的extreme sports(极限运动),包括山地自行车、蹦极、风帆冲浪等项目。不少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会因赶时髦而痴迷极限运动,以期展现其价值与风采。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于这些极限运动项目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极限运动形成的深层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极限运动产生的原因和意义。同时,教师可以极限运动引出学生平时常接触和学习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射箭、空竹等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比照和讨论,总结中西方体育运动项目在方式、强度、节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认识极限运动的魅力和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博大精深,以及中西方不同文化对各自体育运动项目产生与发展的影响,进而使学生对我国各种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有更加清晰正确的认识。又如,在Hope English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中,这个单元以“music”(音乐)为谈论主题,文章通篇都在描述美国的各种音乐类型及其发展历史。如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American popular music forms—blues,jazz,country,rock,R&B,RAP,and hip hop,are loved and studied worldwide.”(美国流行音乐形式—布鲁斯、爵士、乡村、摇滚、节奏布鲁斯、说唱和嘻哈—在全世界都受到喜爱和研究。)故授课教师在讲授此篇文章时,可结合中国的音乐发展历史,向学生“灌输”一些我国优秀的音乐形式和作品,也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二泉映月》《高山流水》等我国传统乐器演奏的经典曲目,鼓励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在对比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提炼法

  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均是经过多年资料收集、遴选,精心编撰的系列教材。其语料本身内容丰富,涉及文学、历史、文化、社会、思想等多种人文社科内容,富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处处可以进行思政教育[8]。因此,教师需善于从教材内容中提炼文章精髓,挖掘课文内容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善加利用一切有益于体育专业学生形成正向三观的课本资源。

  比如,在Hope English教材第二册第一课“Lifestyle”(生活方式)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phone debt”(手机话费账单)和“credit card”(信用卡)这两种常见的大学校园债务形式,同时向学生提供了解决此类债务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文章作者更希望借助校园债务给学生带来困扰的这个典型问题,提醒在校大学生要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养成正确、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即在生活中面对任何消费情况都要做好事先计划、合理安排、理性消费。虽然这篇文章只是针对西方在校大学生校园债务问题的讨论,但由于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正确观念的引导,我国很多在校大学生也同样存在因无度消费而引起的问题和困扰。同时,体育专业大学生往往不拘小节、做人大方,而这样的性格特点使他们更容易出现非理性消费。故教师在讲解本篇课文的时候需要挖掘文章传递的深层次内涵,具体可以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现实消费情况,通过举例子、摆事实等方式给学生打预防针、敲警钟,如结合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优良文化传统,以及我国正在推进的信用体系建设,让学生了解理性消费的重要性和校园贷的危害性,从而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及时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延伸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常出现重知识、轻育人的现象,即过度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内容丰富、蕴含哲理的课文内容教学。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深挖文章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将所授文章中的某种寓意进行更高层次地联想、延伸和深化,结合文章中心思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思政元素,以进一步加强体育专业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道德、信念的教育和传承。

  比如,在Hope English教材第一册第二课“Fami-ly”(家庭)中,该单元的文章内容讲述了年轻一代和父母之间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两代人思想上和行为上存在的某些差异。文章在最后告诉年轻人:“If a young man plans to control his life,he can impress his parents with hi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itiative,so that they will give him the authority to do what he wants to do.”(想要主宰自己的生活,必须让父母看到他们的责任感和做事情的主动性,父母才会毫无顾虑地放手。)这篇文章的内容写得是美国青年的现状,但也同时契合了我国年轻一代的某些特点。因此,授课教师可以在作者给出的合理建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引用《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书籍中有关孝道的内容对文章思想做进一步延伸,通过这些经典从家庭观、道德观等多个角度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他们的建议,以解决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如此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从西方人的文化和思想角度解决家庭问题,同时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使其深刻理解“有国才有家,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的含义,之后可从小家庭的和谐向祖国大家庭的安定团结做进一步的延伸,以小家喻大家,让学生理解家庭和睦、兄友弟恭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意义所在。

  (四)体验法

  在体验中,个体经历了从观察、思考、反思到实践的过程,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不仅实现了对知识认知的进一步深化,也会对事物产生独特看法,最终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借此经验,通过让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亲身体验的方式将课文中传达的人生哲理“灌输”给学生。

  比如,在Hope English教材第一册第七课“Happi-ness”(幸福)中,文章告诉我们获得幸福的方式有许多,其中与大学生相关的有以下要点:“Positive thinking,learn to share with others,seeing the best in ourselves and in others,increasing the happiness of others,be with people with a natural happy disposition.”(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与他人分享;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增添别人的快乐;与天性快乐的人相处。)同时,作者还提道:“When we pursue limited,superficial of false goals,it is very easy to lose happiness.”(人们当追求狭隘、肤浅或错误的目标时,便容易失去快乐。)“Happi-ness from outside,from relationships,from food,from possessions,from travel are limited.”(从吃喝玩乐中获得的快乐都是暂时的、不会长久的)。根据这些文章中的细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对这些建议和方法的实践,亲自体验它们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课堂上,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亲身体验的情况和效果,并结合自身体会深刻探讨作者列举的失去快乐的行为导致自身不快乐的原因。通过课余时间的体验和课堂讨论,学生可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真正理解作者的想法、文章的意图,进而主动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五)举例法

  以上四种方法均是将思政元素渗透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思政元素渗透文章学习以外的另一个重要学习环节—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设计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继承原有教学课件中的优秀例句,另一方面还需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特点融入相关思政元素,用具有时效性强、内容新鲜、紧密结合专业等特点的例句修改和替换陈旧过时的例句。

  比如,例1:approach(方式,方法)。教材原例句:“Genetic engineering could open up a series of new ap-proaches to keeping human beings in a youthful state over the long term.”(基因工程可以开辟许多使人长期保持年轻的新方法。)可改为:“China’s approach to protecting its environment while feeding its citizens of-fers useful lessons for agriculture and food policymakers worldwide.”(中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养活人民的做法,为全世界的农业和粮食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例2:on condition that(条件)。教材原例句:“He agreed to speak to reporters on condition that he was not identified.”(他同意在不暴露身份的条件下和记者谈话。)可改为:“The relaxation of the rule was decided on condition that medalists are physically distanced,while they are still required to wear masks when they take a group photo at the victory ceremony.”(放宽口罩规则的前提是奖牌获得者必须保持身体距离,而他们在获奖仪式上合影时仍然需要戴口罩。)

  例3:foundation(基础)。教材原例句:“These mea-sure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later economic growth.”(这些措施为以后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可改为:“A more resilient and flexible industry chai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更具弹性和灵活的产业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例4:have access to(使用,可以利用)。教材原例句:“All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access to the library.”(所有学生都能使用图书馆。)可改为:“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ast decade.More than 90 percent of cities with a population more than 500,000 have access to high-speed railways.”(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在近十年中发展迅速。在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90%都开通了高速铁路。)

  教师通过以上举例方式,把词汇教学内容翻新,将原本单一的英语词汇教学转变为渗透了思政元素的词汇教学,据弃老旧例句,增加有新鲜感和时代感且融合恰当思政元素的例句,可有效激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通过例句了解到最新的新闻、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积极的人生观等内容。

  三、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特征与这一目标完全契合。就体育专业来讲,要让大学英语课堂由单纯的英语技能塑造转向对学生品格塑造和价值引领[9]。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应着眼现行教材内容,深挖思政切入点,通过优化、升级教学法,有机结合英语教学要点和思政内容;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性格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好英语课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0]。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王和玲.“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J].现代企业,2018(9):112-113.

  [3]沈轶.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有效途径探究[J].教育文化,2019(4):121-122.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王安琪,隗雪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初探[J].教育科研,2020(7):48-50.

  [6]吴佩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三大基础要件[J].求知,2019(3):20-22.

  [7]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5):21-29.

  [8]应慧,马少静,谢天宇.从人文性视角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法[J].高教学刊,2020(31):181-184.

  [9]时宇娇.政法类院校公共英语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30-32.

  [10]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