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劳动课五大关键环节实践策略探析论文

劳动课五大关键环节实践策略探析论文

2

2025-04-17 11:42:5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科学把握五大关键环节是合理规划和设计劳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劳动课教学的重要抓手和保障。本文结合在劳动课中落实五大关键环节的实践困境,针对每个关键环节提出具体教学策略,包括适当讲解说明、规范指导淬炼操作、深入开展项目实践、有效促进反思交流、充分做好榜样激励,以提升劳动课实效,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摘要:科学把握五大关键环节是合理规划和设计劳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劳动课教学的重要抓手和保障。本文结合在劳动课中落实五大关键环节的实践困境,针对每个关键环节提出具体教学策略,包括适当讲解说明、规范指导淬炼操作、深入开展项目实践、有效促进反思交流、充分做好榜样激励,以提升劳动课实效,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课五大关键环节实践策略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劳动教育包括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五大关键环节。五大关键环节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一个完整劳动教育任务的教学实施,而每个关键环节的实施效果,又直接决定了劳动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情况。科学把握五大关键环节是合理规划和设计劳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劳动课教学的重要抓手和保障。

  一、劳动课五大关键环节的实践困境

  五大关键环节在劳动课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将关键环节严格等同于课堂教学流程、对各环节的把握和落实不足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未能充分理解五大关键环节与劳动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关键环节等同于一堂课堂教学”“一堂课堂教学等同于五大关键环节连续叠加”等误区。实际上,每个关键环节既可能是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活动或环节;五大关键环节的顺序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应该从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出发,把握具体的劳动教育任务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五大关键环节。

image.png

  讲解说明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劳动技能的讲授,而忽视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等内容的说明与引导;淬炼操作过程中,存在单纯模仿、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的劳动技术训练;项目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常常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学生无法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缺失;反思交流过程中,交流的内容往往过多聚焦在劳动成果,未能关注学生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体验;榜样激励过程中,基于身边榜样的代币制评价和基于大国工匠的生硬式说教较为常见,不太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二、劳动课五大关键环节的实践策略

  五大关键环节赋予劳动课堂新的活力,具有重要价值与积极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把握每个关键环节的内容与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劳动课堂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1.适当讲解说明

  讲解说明环节,教师要围绕“劳动是什么、为什么劳动”的问题,有重点地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讲解说明的内容是丰富多元的,主要包括:①观念纪律,指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劳动观念,劳动任务的价值,劳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的危害,与劳动项目有关的儿歌、谚语、警句、人物事迹和劳动纪律等。②法律法规,指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需要了解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等。③知识技能,指完成劳动实践任务所需掌握的劳动知识、技能与方法,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则。④工具使用,指劳动工具的认识与识别,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术。⑤安全事项,指通过讲解使学生明晰劳动过程中哪些步骤容易产生安全事故,提前制订安全预案并掌握应对方法,养成安全劳动的习惯和品质。

  讲解说明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第一,优化讲授法。讲授法主要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劳动思想、劳动知识与技能等。第二,注重示范教学。对于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程序、规则,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教师尽可能亲自示范,或让已经习得该技能的学生进行示范。第三,善于启发思考。教师讲解时要善于使用引导性语言,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程序背后的原理等。第四,注重经验建构。教师要善于将讲解的内容与学生原有劳动经验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结合现实情况,从原有的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经验,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认知。第五,结合淬炼操作。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之前,提前让学生明确劳动的步骤流程、关键要点及注意事项。第六,灵活处理讲解的时机。讲解应与学生的劳动实践相结合,边讲解,边示范,边实践,或者在学生实践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归纳总结该项劳动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生活劳动,教师可以不讲解或者安排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操作要点和有效经验等。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讲解和指导,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2.规范指导淬炼操作

  淬炼操作环节围绕“如何做”开展,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学会劳动。淬炼操作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操作流程。聚焦如何做的问题,注重最基本的程序和步骤,规则与规范。②工具使用。完成劳动任务过程中学生应掌握的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防范劳动风险。③技术要点。劳动实践过程中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所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要素。

  淬炼操作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第一,精准示范。教师可采用自身现场示范、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示范、播放微视频等方式。第二,反复练习。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与质量意识,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关注每个细节与步骤,避免主观随意。第三,开发教具与学具。教师结合具体的劳动项目与学生学情,开发教具与学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实践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进行重难点突破。第四,及时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和演练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劳动情况,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应及时指出,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劳动方法和技术要点,提高劳动能力。第五,形式多元。在安排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教师还要注意避免单纯模仿、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的劳动技术训练,可以采用体验、竞赛、探究、挑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

  3.深入开展项目实践

  项目实践环节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劳动项目主要包括:①日常生活劳动项目,如班级卫生打扫项目、厨房整理与收纳项目。②生产劳动项目,如学校植物角设计与实施项目、喜迎新春传统工艺作品设计与制作项目等。③服务性劳动项目,如餐饮服务体验项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讲解服务项目等。

  项目实践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强化规划设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针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与筹划,制订具体的劳动方案,包括劳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分工、流程、所需材料、预设困难及解决办法、成果等。第二,注重系统思维。强化项目实践的完整性,引导学生经历明确任务、劳动准备、制订计划、组织实施、交流评价的整个过程,完成真实、综合的劳动任务。第三,强化身体力行。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第四,锤炼意志品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探索尝试,不断优化行动方案,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任务,解决劳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有效促进反思交流

  反思交流环节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在回顾劳动过程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梳理、交流。反思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劳动过程。包括学生劳动实践的全过程,如个人是怎么完成劳动任务的、如何与同伴合作等;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观察,如表扬表现好的学生等。②体验收获。这主要包括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的成长与进步、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劳动与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关联的认识等,还包括劳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成功经验等。③劳动成果。交流劳动成果的质量、待改进之处等。

  反思交流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第一,重视价值体认。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人类发展的意义,尊重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第二,强化个体反思。指导学生对劳动实践过程及劳动成果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剖析,随后在个体反思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与对话。第三,及时评析反馈。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交流分享的内容进行及时点评与反馈,这种点评与反馈既包括对学生反思交流内容的概括、提炼和提升,肯定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也包括引导学生结合同伴和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查漏补缺、主动纠偏。第四,鼓励多元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如讲故事、劳动日志、绘画、表演短剧、作报告、制作手抄报和微电影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宣传栏或广播、校园网站上设立专门的栏目进一步宣传和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

image.png

  5.充分做好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环节围绕劳动的精神追求,树立典型,激发劳动热情。劳动榜样可分为劳动者榜样、劳动事实或现象榜样两种。劳动者榜样包括个体劳动榜样和群体劳动榜样两类。个体劳动榜样指在劳动领域中具有卓越表现、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先进典型,其应具有勤奋刻苦、技艺精湛、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特点,为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能够展现劳动者的风采和力量,如制造业的工匠、农业领域的专家、服务行业的能手等。群体劳动榜样指一个团队、集体或组织,在劳动领域中展现出卓越成就和优秀品质的群体典范,具有团结协作、创新创造、勤劳奉献、示范引领的特点,对于推动劳动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中国航天科技团队、中国高铁建设团队等。劳动事实或现象榜样指能显著影响人们的劳动体验和劳动情绪的事实或现象,其能进一步影响人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行为,如美丽、洁净、温馨的居家环境、人们出游普遍自带垃圾袋行为、国家号召“光盘行动”等。

  榜样激励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第一,遴选树立多类型榜样。按照全面性、真实性、时代性等标准和要求选取和树立不同类型的劳动榜样。榜样事迹和榜样人物应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第二,注意激励的方式方法。避免大而空、华而不实的生硬说教,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对榜样的想法和认识,巧妙加以引导,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情共鸣。第三,强化教师的榜样示范。教师自身要知行合一,自觉践行榜样的高尚精神与优良品质。

  三、结语

  劳动课作为实施劳动教育、推进五育并举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在新时代和新课标背景下,亟待教师深入挖掘、持续理解劳动课五大关键环节的内容和实践策略,也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对话、不断调试、不断论证,促使劳动课实效不断增强,学生劳动素养不断提升。

  [1]郝志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5.

  [2]刘霞,黄琼.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实践指导:劳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14.

  [3]胡军苟.浅议中小学劳动教育关键环节教学实施[J].课程教学研究,2021(5):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