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探索论文

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探索论文

3

2025-04-17 11:35:06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项目化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思考、学习、探索、创造,在活动中生成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本文聚焦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提出联系现实生活来选定项目主题,组织互动交流以制订项目计划,通过教学活动促进项目实施,搭建分享平台来展示项目成果,重视素养发展并加强项目评价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思维成长。

  摘要:项目化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思考、学习、探索、创造,在活动中生成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本文聚焦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提出联系现实生活来选定项目主题,组织互动交流以制订项目计划,通过教学活动促进项目实施,搭建分享平台来展示项目成果,重视素养发展并加强项目评价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思维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项目化学习指教师围绕主题设计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并促使其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开展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数学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引入项目化教学,并不断优化调整具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参与实践探索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联系现实生活,选定项目主题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教师要联系现实生活,选择项目主题,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包装盒”中涉及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教师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衔接,设计“小包装里的大学问”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然后学以致用,送给父母一份礼物,并亲自设计礼物包装盒。

  明确主题后,教师还应加强对学习目标和项目问题的设计。学习目标主要指向核心素养,对学生参与项目起到引领作用。项目问题则分为驱动型问题和子问题,前者可以将涉及数学本质的问题转化为与现实生活衔接紧密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后者则更加具体、准确,能够启发学生在各项任务中深入思考。在“小包装里的大学问”这一项目中,教师设计了驱动型问题“你能设计并制作一款实用、美观且有意义的礼物盒,送给父母吗?”及子问题“要设计一款实用、美观且有意义的礼物盒,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通过平面设计图呈现礼物盒的外观特点?”“如何完成礼物盒的制作与优化?”这些问题体现了主题内涵,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为他们深入项目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二、组织互动交流,制订项目计划

  组织互动交流是制订计划的基础。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项目的认识程度、兴趣和擅长的领域,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要认清“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体”这一现实,确保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方案、安排时间进度等,以形成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项目计划。例如,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巩固课堂所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设计了以“绘制房间平面图”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在项目开始前,教师提供表格,引导学生自行填写项目实施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思考,学生梳理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分清测量、计算、绘图的基本步骤,初步形成项目实施计划。

image.png

  计划的细节、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是制订计划的关键。由于学生在认知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短板”,制订计划时常常只有框架,缺乏细节,导致计划的可行性不够,影响后续活动的开展。对此,教师可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计划中的细节、发现计划中的漏洞,并不断调整完善。例如,在上述“绘制房间平面图”的项目指导中,教师仔细查看学生提交的表格,针对其中存在的任务要求不清晰、时间安排不紧凑、准备材料不充分等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指导学生做出调整,完善细节,有效提升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后续实践探索提供了依据。

  三、开展教学活动,促进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动项目实施。例如,在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扇形统计图和存储利息的计算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以压岁钱为切入点,开展利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理财能力的“我是小小理财师”项目化教学。教师先以“小小理财师”为情境,围绕“如何用统计图表说明零花钱的管理与使用”这一驱动性问题组织活动,并明确学习任务:过年时儿童会收到来自长辈的压岁钱,现在请你对班级同学压岁钱的数量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获得的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在驱动任务下,学生开动脑筋,设计问卷,及时回收,获得数据,耐心梳理,绘制成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点拨引导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支持,让他们亲身经历调查分析、制作统计图表、规划零花钱的存储和计算活动,将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逐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再如,在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例”的教学中,教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精心设计了“体验比”“巧用比”“比的再思考”三项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观察、发现身边的“比”,并在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实践任务:用“比”的知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学生自主选择,通过烧米饭、揉面团、做肉圆、泡制蜂蜜水、制作米酒、绘制房间平面图等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了比例的意义,也学会了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家校配合共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学习任务。

  项目化学习是一个探索过程,学生通过参与项目中的各项任务,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获得了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也增加对现实世界中数学问题的认识,从而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提升了从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搭建分享平台,展示项目成果

  教师应搭建项目成果分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辛勤努力的舞台。项目成果展示不仅是对项目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学习过程的一次全面回顾和总结。在准备分享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确定展示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学生可以选择用PPT展示项目成果的制作过程,让其他学生了解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也可以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述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经历,分享他们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他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更新颖的展示方式,如制作视频、举办小型展览等,以充分展示本组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成果和收获。例如,“小包装里的大学问”项目化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设计样品。在展示中,各组派代表通过PPT、短视频等形式讲解说明了本组设计亮点,分享了在设计礼物包装展开图和包装设计样品、测量礼物和礼物包装表面积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的心得体会。最终,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和包装设计成果展开综合评定,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打分,评选出最受欢迎且最环保美观的包装设计图稿和其他奖项。

image.png

  五、重视素养发展,加强项目评价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评价贯穿学生学习活动始终,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学习过程与成果,利用评价量表给出反馈,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例如,在“小包装里的大学问”的学习中,教师解析任务主题和活动要求,分配任务,并设计了评价量表。量表主要从活动态度、搜集资料、任务完成、合作交流、几何实践能力、成果展示等维度对学生提出要求,并按照不同程度引导打分。“活动态度”这一维度具体包括以下三点: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提出合理建议,出谋划策,关心小组工作进展,尽职尽责,不缺席活动—5分;能参与活动,不缺席,只关心自己的工作进展,不关心小组工作—3分;参与活动比较被动,有缺席现象,对小组工作漠不关心—1分。打分的主体包括学生自己、小组成员和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都能够通过量表得到反馈;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自己及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反馈,也为项目化学习的反思改进提供依据。

  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促进其数学思维的成长,并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价值。在未来,教师还应继续深入研读新课标、研究项目化学习理论,优化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路径,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范例,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1]冯吉.小学数学“微项目学习组合”教学范式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3(7):82-88.

  [2]林莉,袁晓萍.基于学术性探究的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以小学数学“校园数据地图”项目化学习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1(1):9,83-87.

  [3]庄治新,陈雪飞.基于核心概念的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3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