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融合策略探究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融合策略探究论文

5

2025-04-09 11:40:48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存在紧密的关联和融合优势。将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相融合,能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设计与实施思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为目标,浅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合应用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课程品质,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存在紧密的关联和融合优势。将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相融合,能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设计与实施思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为目标,浅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合应用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课程品质,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融合策略

  议题式教学模式以议题为主导,强调知识结构的建构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反映了当前较先进的教育理念。该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将二者相融合,能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带来全新的变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二者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

  一、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概述

  (一)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议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议题为核心,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指向性、思辨性、综合性、递进性等特点。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应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并非简单地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或讲授,而是需要教师通过此类环节与学生产生良性互动,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能够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二)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大主题为核心,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与拓展教学资源,对单元教学进行系统化、整体化设计的教学模式,具有统整性、自主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大单元教学强调整体性学习,注重实践性应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同时,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的学科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把握共性特征,总结出可迁移、可应用的单元学习规律,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

image.png

  二、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融合优势

  (一)以教学资源为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率

  议题式教学模式和大单元教学模式都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重构,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通过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内教学资源的系统整合;而议题式教学模式则侧重于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入。这种双重整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与层次,还能提升教学效率。

  (二)以师生互动为着力点,提升教学质量

  议题式教学模式和大单元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师生间的深度互动。因此,师生互动成为二者融合的重要优势。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融合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能加强师生间的亲密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具体融合策略

  (一)在融合设计阶段明确目标与议题

  1.依托单元教学内容,提炼教学目标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初期,教师应聚焦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可以依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材单元内容和具体学情,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确保教学目标既能对议题的确立构成启发,又能全面涵盖单元学习的各个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将为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融合提供坚实的基础[1]。

  例如,在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单元中,教师应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模块,依据学情,设计如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融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2)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3)法治意识—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4)公共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紧扣单元教学目标,确立教学议题

  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结合目标创设教学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中,议题应超越单一问题或话题的范畴,成为引导学生完成思想政治学习任务的桥梁。议题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同时,大单元议题可根据教学需要细化为若干小议题。在议题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确保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研究意义,同时议题中应巧妙融入认知冲突或争议点,以激发学生的思考[2]。

  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使学生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具体形式,能自主践行社会责任。基于此,教师可设计如下议题组集:(1)如何辩证地理解“发展与共享”这一核心理念?(2)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特点和新趋势?(3)如何看待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

  上述议题紧密围绕本单元教学目标,且与现实生活衔接紧密,具有研究意义,能引发学生对单元知识内容的思考和探究兴趣。遵循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融合的要求,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议题,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理和特点,从而更积极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二)在计划实施阶段注重指导和推进

  1.理论先行:直观讲述,学习关键性概念

  在将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一个前提,即学生只有对单元内容形成深刻、具体的了解,才能在议题活动中言之有物、深度思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遵循“理论先行”的教学思路,在单元议题探究前期,通过直观讲述的方式为学生渗透本单元蕴含的关键性知识概念,为学生开展议题探究提供核心观点和正确的思维发散方向[3]。

  例如,在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前期以直观讲学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等。在学生对本单元内容形成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呈现生活化教学案例或材料,以拓展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视野,促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直观讲学与拓展资料相结合,能够为学生后续探究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何优越性?”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案例佐证,促使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融合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

  2.议题内化:组织指导,讨论关键性问题

  在学生初步掌握重点知识和具体内容后,教师可依托重点知识创设教学议题。这里的议题既可以是宽泛的话题或概括性问题,也可以是生活中某一具体的现象或案例。创设时,教师需注意议题的开放性、争议性和拓展性,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积极查阅资料,并就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在议题探究环节,教师可以营造积极活跃的议题讨论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推动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4]。

  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的本质、规律,以及探索人类如何应对世界发展的哲学性问题。在创设大单元议题时,教师可选取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的关系,还紧密贴合本单元“探究规律、顺应规律”这一主题,且极具现实意义。

  在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分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适时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确保学生能在议题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单元知识重点,理解单元内容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

  (三)在补充教学阶段强调总结和迁移

  1.归纳整理,总结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在学生完成议题的初步探究后,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实施补充性教学,以此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整理自主识别并补充学习中的盲区和不足,确保单元教学目标得以保质保量地落实。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单元重难点思维导图,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整理重难点知识,还能进一步促使学生查漏补缺。同时,从议题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共同探究的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这些议题间的关联以及议题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通过这样的归纳整理过程,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单元学习成果[5]。

  例如,在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归纳整理任务:(1)整理本单元学过的关键性概念,如“党的基本路线”“党的领导地位”等,以口述的方式解释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回顾本单元讨论过的关键性议题,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要性是什么?”等,总结问题答案,并明确问题之间的关联;(3)结合本单元学习的知识重难点和议题,绘制思维导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为主旨,将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通过完成以上归纳整理任务,学生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从而有效促进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

image.png

  2.迁移应用,开展生活实例议题活动

  在补充性教学阶段,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迁移应用类学习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实例议题探讨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迁移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鼓励他们探索问题的多元解决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迁移应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通过开展迁移应用类活动,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融合效果。

  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为了进一步巩固大单元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迁移应用类学习活动:探讨我国现阶段土地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将本单元学习的关键性概念“基本经济制度”融入对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状况的解读中,综合探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机遇和挑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迁移应用中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这样的迁移应用类活动,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还能深刻体会到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融合所带来的学习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对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明确单元目标与单元议题、注重教学指导和环节推进、强调单元总结和知识迁移等策略,教师可以将二者更好地融合起来,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积极寻找议题式教学模式与大单元教学模式融合的切入点,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1]张永香.高中思政课议题式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以《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为例[J].高考,2023(4):124-127.

  [2]陆弘.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政治大单元和议题式教学融合路径[J].高考,2023(1):12-14.

  [3]牟丽娜.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教学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42):118-119.

  [4]石文连.议题式教学模式与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J].教师,2022(29):51-53.

  [5]林德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大单元与议题式教学融合策略[J].名师在线,2022(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