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五育并举”的“繁星校园”论文

2025-04-08 17:37:3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南京市西街小学以打造繁星校园为目标,融会“五育并举”思想,夯实完善“星空工程”行动计划,倡导“同一个家园,同一片星空”。其中,“星德工程”:以德育为先,育人为先,提高学生素质。
[摘要]南京市西街小学以打造繁星校园为目标,融会“五育并举”思想,夯实完善“星空工程”行动计划,倡导“同一个家园,同一片星空”。其中,“星德工程”:以德育为先,育人为先,提高学生素质;“星智工程”:研修内化新课标,变革课堂;“星体工程”:挖掘自身特性,打造学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星美工程”:挖掘学生的兴趣,组建社团;“星劳工程”:融合教育资源,创设校、家、社共同育人新模式,从而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育并举”“星空工程” 教育理念学校管理
南京市西街小学坐落在美丽的秦淮河畔,雄伟壮丽的中华门与学校遥遥相对。多年来,学校秉承“每个孩子都是最亮的星星”的教育理念,以打造“繁星校园”为目标,夯实完善“星空工程”行动计划,融“五育并举”思想和学校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倡导“同一个家园,同一片星空”。为了“星星”们的全面发展,“星空计划”,分别以“星德工程”“星智工程”“星体工程”“星美工程”“星劳工程”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德育为先的“星德工程”
“星德工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学校处处以德育为先,育人为先。为积极弘扬扶残助残精神,“繁星先锋行”的党员教师们秉持融合教育“追随儿童、暖意关怀”的理念,结合各自所长去帮扶随班就读的特需学生。患有孤独症的辉辉喜欢看书,朱老师与他共读故事书;属于轻微智障的小白弄不懂应用题,赵老师耐心为她讲解;精神发育迟缓的阿华跟不上同学学习的进度,陈老师就一次次为他“开小灶”;动作总不协调的小达让宋老师操碎了心,就一直为他示范给他鼓励;聪明的尚老师运用一个篮球打开了特需少年的心门,让他们在篮球社团中重拾自信、融入集体……党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着每一位特需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西小繁星中闪亮的星星。
2023年,学校和遵义市乌江镇养龙小学结成了手拉手学校。学校举办“爱心飞向乌江镇,共读好书同成长”爱心义卖活动,将爱心义卖所得,用来帮助遵义市乌江镇养龙小学筹建共读好书阅读馆。
二、学无止境的“星智工程”
“星智工程”:智育提升一直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核心部分。我们通过新课标的研修内化、课堂的变革尝试、评价方式的创新推广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一系列学校端、教师端及家校共育环节的思考与行动,让智育更科学、科技、高效。学校倡导的“恒星课堂”是教师教学探索研究的课堂,更是学生自己大胆地尝试、学习的主阵地。学法4+1优化项目倡导前置性学习、合作学习,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大胆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我,分享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恒星课堂”细化了学生的学习流程,每个环节进行了微格处理,克服了学习的随意性,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理念问题实操化,实操问题流程化。
从2019年到2024年,学校持续引进科技手段服务于教学,不断完善软件的迭代升级,不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学习与培训。结合“4+1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评与技术软件有机结合,设计学校的评价系统。通过“研学星”“书写星”“发言星”“展示星”“学练星”等评价表彰的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及时的数据统计分析,使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便捷地服务于学生管理,形成了多元化的家教沟通模式,帮助老师、家长实时了解班级、学生情况,从而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善,促进了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此外,结合学校周边环境以及各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开展了以“西街遗址”研究为背景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指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遗址文化,关注、研究并保护长干里文化。低年级开展“我身边的中华门”“金陵童谣”等阅读;中年级开展“报恩寺的前世今生”;高年级开展“长干里名人”“古今度量衡”等阅读实践活动。学校各学科还开设各种阅读指导课、评价课,综合实践课,举办去校外进行实践阅读活动,参观南京博物院和六朝博物馆,进行相关主题阅读拓展。学生在全景阅读的活动中识字、读文、思考、创新,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三、强身健体的“星体工程”
“星体工程”:学校2016年引进全新的运动踏板器材,人手一块,人人参与,普及率100%。学校充分挖掘踏板器材自身特性,打造学校的“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双减”三年,大课间活动中学生以踏板为载体,踏板韵律操、踏板系列游戏和养成训练三位一体成为固定活动模式。踏板韵律操集踏板操动作、体操基本动作、身体素质训练为一体,不仅节奏明快、动作优美,还强调了同伴间的团队配合,在全区的一校一品特色操项目中独树一帜!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积极拓展社团资源,汇聚育人合力,为学生兴趣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学校以“校本资源”为依托,基于校内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兴趣特长,设计研发俱乐部课程。同时以“专业团体”为依托,组建“精英型”社团类课程。学校邀请全国精英大赛冠军,优质舞蹈教师等形成学校资源库,积极打造精品课程。花样跳绳、三人篮球等运动项目也逐渐成为学校的体育特色。
四、兴趣盎然的“星美工程”
“星美工程”:学校美术教师成立了黏土社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黏土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各种事物。他们使用黏土创作定格动画作品《龟兔赛跑》,获得2023年市级比赛一等奖。此次创作,收集作品、制作黏土样本100个,拍摄照片500多张,制作中凝结了师生们共同的智慧和辛苦。虽然动画只有短短的40秒,但师生在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中,迈出了一大步。
老师们还积极挖掘学生的兴趣,开展“我笔画我心,彩绘童年梦”书画竞赛活动,学校里的窨井盖,班级里的电灯开关都成为孩子们设计的小天地。开学后,孩子们精心设计班级文化,学校开展了“最美教室”的评比工作,大家用画笔描绘我们美好的生活,畅想美好的未来。国庆前夕,学校全体师生齐聚操场,亲手绘制象征着祖国母亲的生日长卷。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鲜艳的色彩、细致的勾勒,在一笔一画之中饱含着对祖国母亲的深情。
五、创造快乐的“星劳工程”
“星劳工程”:学校尝试融合校园、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资源,创设共同育人新模式。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红领巾奖章激励融合,分别制定了服务章、劳动章的争章标准。各中队以服务章为依据,设定服务岗位,让每一个学生的劳动从自我服务到服务集体,都被看见。学校侧重学生生活技能的学习掌握,开展了“知农事,干农活”劳动教育活动。五年级学生学军的时候,穿上军装,不仅军容整齐,还学习编织“红军草鞋”。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稻草和绳子搓、揉、捻、穿、绑、扣、打……编织草鞋。穿上草鞋,他们还体验了挑扁担的艰辛。在劳动中学习长征精神,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提高和升华,红色精神代代传承有了现实载体。
党的二*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校将“星劳工程”与科技进行融合。2022年,我们的科学老师带领学生对小小的口罩展开了研究。同学们像小小工程师一样,亲自动手,通过设计、制作、改进我们的口罩,形成了各式各样具有独特风格的时尚口罩。我们为此成立了口罩制作工坊。学生们在劳动过程中,还写下了不少心得体会。科学老师把这些劳动成果整理起来,进行了课题研究,在南京市科创比赛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开展了“繁星科技小创作”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家里常见的纸盒、冰棍棒、木板、瓶子等这些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创意金点子”中,学生还提出了关于劳动工具的改进意见。积极动脑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的快乐。
“同一个家园,同一片星空”。在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致力于塑造“繁星校园”的独特风貌。我们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璀璨的星星,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光芒。因此,我们努力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挥潜能的平台,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西街小学的星空愈发璀璨、引人注目。每一颗星星都在自己的轨道上熠熠生辉,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星空画卷。
参考文献:
[1]卢苇.夯基础强队伍提服务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N]中国体育报,2021-07-27(6).
[2]毛振明.论五育并举和五育并进中的体育教育[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4(6):84-86.
[3]闵卫萍.“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小学社团活动开展路径[J].教育界,2023(31):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