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路径探析论文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路径探析论文

2

2025-04-01 11:34:50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尤其是对其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较弱,影响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整体提高。本文深入福建省永泰县城乡共6所学校,对地理读图能力教学进行了调查,获取了丰富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弱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一线经验提出培养地理读图能力要抓好学会读、会分析和会运用三个重要环节。

  摘要: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尤其是对其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较弱,影响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整体提高。本文深入福建省永泰县城乡共6所学校,对地理读图能力教学进行了调查,获取了丰富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弱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一线经验提出培养地理读图能力要抓好学会读、会分析和会运用三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地理读图能力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中学地理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地图,许多地理内容都是以地图为载体,在地图中蕴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地理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涉及对地图、图表、示意图等地理信息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因此,掌握地理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的基本要求。

  地理读图能力在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会观察和阅读地图并从中获取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技能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通过教学,学生应获得包括地理读图能力在内的地理技能以及学习能力。近年来,地理学科的中高考试题始终围绕着能力来考查,能力立意一直是命题的基本原则。加强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对于推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现状调查

  当前,部分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不会读图、不会分析图、不会运用地图等。因此,加强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为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现状,本研究于2022年10月对福建省永泰县城区、农村6所中学(城区和农村的初中学校各2所,每所学校初一、初二年级各取2班;完全中学各1所,高一年级各取2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690份,回收有效问卷672份,回收率97.39%,整体统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在调查群体中,中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整体偏弱,自认为能力好的人数仅有2%。表中数据显示:能力中等的学生占大多数,能力差的学生也不少;不同地域的学生读图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城区读图能力好的学生比例远超农村,各年段均超出13%以上,在初二、高一年级,读图能力差的学生都是农村多于城区;性别上,男生的读图能力整体上比女生强。

  2.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现状的成因

  依据表2,总结造成部分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教师和学生思想上不太重视。数据显示,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读图能力训练的情况大多是“偶尔进行”,在城区各年级占52%以上,在农村各年级占65%以上。年级越高,选择“经常进行”的比例越少,选择“从不进行”的比例越高。当前,中高考地理试题对文字知识的考查远比对图像内容的考查更多,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地图,学生理所当然会懂会看,没有必要进行读图能力的训练,与其花费时间来训练读图能力,不如让学生将时间用来背诵相关的文字知识点。数据显示,认为读图能力对地理学习没有影响、没必要训练读图能力的学生在城区初一占9.2%、初二占19.7%、高一占18.2%,农村初一占12.25%;平时不注重练习的学生在农村高一高达48.1%,初二占43.9%;城区不同年级的中学生里,认为读图能力训练不应该与教材文字内容的学习并重的最高占8.3%,而农村则最高可达16.4%。

  二是“惧图”和不懂如何读图。统计显示,看到地图就怕、就想放弃该题的学生在城区除初二所占比例较小外,在初一、高一分别占52.5%和54.5%;在农村的比例则更高,其中初二比例为71.9%,高一62.5%,初一甚至达到84.1%。

  三是无处下手,不懂如何读图。统计显示,此类学生在城镇各年级占25.5%以上,在农村占32.7%以上,甚至在农村初二年级达到了50.9%。

  四是不太了解地图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统计显示,在读图重要性的认识方面,选择不太了解、认为可有可无的学生在城镇各年级达60.8%以上,农村高达81.3%以上,农村初二年级甚至达到了88.5%。

  二、培养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方法

  针对以上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1.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

  初中各学科的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中考进行的,福建省地理学科中考分值低至30分(中考各科最低值)且放在初二学年末。很多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认为地理学科属于“副科”,不够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更不用说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学生读图能力低下的状况,地理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2.营造培养读图能力的氛围

  一部分初中生毕业后不会升入普通高中,他们或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或直接进入社会,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此,学校可以在校内张贴一些中国地图、家乡地图、学校平面图等,在校园里营造和渲染读图、用图的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和习惯。在进行地图方向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读图寻物”比赛;也可以选派部分优秀的初二学生给初一新生进行校园各功能区导游,甚至结合乡土地理教材开展教学,到家乡各景区进行“即景”导游等。

  3.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教师必须制订出有目的的训练计划。教师应关注新课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读图能力确定具体的要求。例如,初一要能够有效地利用地图,提炼所需要的信息,能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初二要能做到“一图多用”和“多图合用”,能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高一要能运用地图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在训练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读图能力。

  一是学会读懂地图。所谓地理读图就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信息,包括图的位置、范围、分布等。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读图的顺序,坚持先读图名图例、后读正图的顺序。尤其要让学生注意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和它们的位置,并作出标记。

  例如,在“交通运输网”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懂“交通运输网”图,包括:①图名,即交通运输网;②交通的分布情况;③各种交通方式的图例;④比较重要的交通点,如长江水运的上中下游点名称与位置、铁路的三横五纵名称(高中还要求记住交叉点的名称与位置)、主要的航空中心等。

  二是学会分析地图。分析地图就是去了解图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例如,针对世界各海区的盐度提出问题:①盐度高低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②红海海区的盐度为什么最高?③波罗的海为什么最低?④赤道附近的海区盐度是偏高或偏低?原因是什么?学生需要抓住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三是学会运用地图。读图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地图。因此,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例如,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但面积广大,许多游客想去新疆游玩,却不知道如何设计旅游路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新疆的交通地图和旅游地图来确定旅游景点,进而设计出比较合适的旅游路线和攻略等。有些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设计出的旅游路线丝毫不逊于旅行社给出的方案。

  三、培养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站在讲台上,常常“沉醉”在自己精彩的讲演和说教中,往往“费尽口舌”,收效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少讲、精讲,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足探索和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2.严格落实计划

  在训练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计划中,教师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安排并严格执行,让学生按计划进行训练。只有将计划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等,教学才会省时高效,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著提高的,地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图,坚持读好每一幅地图,才能培养出一批能读图、会读图、会运用图的有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生,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沈汝丑,薛琳琼.新课标背景下地理中考试题变化趋势与教学启示—以福建省中考地理试题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5):122-124.

  [2]杨小娜.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地理读图能力培养探究[J].地理教育,2023(S1):20-22.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