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2025-04-01 11:26:01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正致力于深化课程思政实践。如何探索和实现课程思政创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议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紧密结合思政教育,旨在培育具有高专业素养的会计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此,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具体包括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思政教学方法设计、思政考核体系设计及教师素质提升设计,旨在推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改革,助力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正致力于深化课程思政实践。如何探索和实现课程思政创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议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紧密结合思政教育,旨在培育具有高专业素养的会计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此,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具体包括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思政教学方法设计、思政考核体系设计及教师素质提升设计,旨在推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改革,助力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在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推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随着会计行业规范的不断完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不仅涉及会计人员对理论的深入掌握,还强调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高标准。会计人员需要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中,展现自身专业素养,坚守诚信原则,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和准确。因此,财经类高等院校应加快推进思政教育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紧密结合[2],为我国的财政事业输送新鲜血液。
当前,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已经得到我国高等院校的普遍认可。部分高校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总体来看,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要求相关人员继续深入研究,寻找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中级财务会计是各高校财会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4]。这种偏向技术层面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不利于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正确“三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教师需要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更多关于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价值观念的内容,以期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这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的专业技能型向复合型转变。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养也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在此背景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勉敬业的会计人员。现实中一些财务造假、贪污腐败的案例,不仅侵蚀了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基础,还严重损害了会计行业的公信力与声誉[5]。因此,各高校应意识到仅传授专业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不仅应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融合思政理论教育,还应强化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自觉,以期培养出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要想真正实现育人效果,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主体出发[6]。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确保思政元素和会计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扎实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还要通过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入,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经济现象背后的制度逻辑与道德要求。通过分析国内外经典会计案例,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理解会计职业的崇高使命与社会价值。同时,课程思政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形式,深入了解会计行业的前沿动态与社会需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
(一)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需依据课程内容,对学生实施全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多维度的培养。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素质。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品质、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强化职业道德观念。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会计人才。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的实施,使学生在专业方面有所成就,在人格上得到升华,成为有担当、有能力的会计人才。
(二)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纲要》清晰地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素养等优化课程思政内容。此举措已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中全面推行,旨在使广大师生对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达成共识。教师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时,要寻找思政元素与会计知识的结合点。例如,教师在讲授“货币资金”章节时,可以带领学生分析“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使学生深入了解獐子岛公司如何利用货币资金造假来达到粉饰公司财务报表的目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警戒,使学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三)思政教学方法设计
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为了助力课程思政目标的顺利实现,授课教师可采用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
一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高校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各高校广泛开展思政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案例教学在理论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支撑体系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7]。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货币资金”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这一典型案例,为学生详细解析该公司是如何在货币资金、营业收入和利润等方面进行虚假陈述,以及如何巧妙地隐瞒关联方交易,以实现财报的美化。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具体细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货币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还能深刻理解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时,可能采取的不正当财务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还可提高学生识别和防范财务造假的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情境教学法。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成果既体现在教学知识和理论的输入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输出过程中。教师在讲授“会计主体假设”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两人,第一组的两人分别扮演会计小张和采购员小王,模拟采购和报销业务场景,第二组的两人分别扮演总经理和会计小张,模拟总经理试图报销个人费用被会计拒绝的场景。在采购和报销业务的模拟场景中,教师可以增加对发票进行真伪识别、报销流程合规性审查等环节,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会计工作的严谨和细致,进而深刻理解会计主体假设的核心要义。在总经理试图报销个人费用被会计拒绝的模拟场景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拒绝背后的伦理原则、会计准则及公司制度规定等,使学生认识到会计人员在维护企业利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会计主体假设的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内化这些理论,为将来步入社会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小组讨论法。以部分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样本,通过控制实验发现:小组讨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同学的信任感。在小组讨论中,信息接触和群体规范共同影响着学生态度的变化[8]。比如,在讲解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选择东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实践载体,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深入分析该公司某特定月份的应收账款状况及其对应的坏账准备处理流程,以此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解深度。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如何准确计算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掌握坏账准备的计提原则,还能使学生熟练运用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方式,并深刻理解这些操作对财务报表的具体影响,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
(四)思政考核体系设计
教学考核体系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环节。设计合理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考核体系是检验课程思政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第一,教师可以通过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在线测试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第二,教师可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全面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勤奋程度。第三,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领导力等综合素质。第四,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关键阶段,并在每一阶段结束时组织小规模的测试或项目评价活动。通过这种分阶段、分步骤的教学与评估策略,教师能更精准地识别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实施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师素质提升设计
中级财务会计教师要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思政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指引和价值塑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先接受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首先,中级财务会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增强自身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解和把握,为更好地开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育奠定基础。其次,中级财务会计教师应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让原本枯燥的会计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其专业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为课程思政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通过模拟实训、案例分析等学习环节,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思政知识与会计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诚信、责任感等素养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会计行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纲要》和会计人才培养要求,深入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及教师素质等方面的设计内容,以期在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为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4-06-11].
[2]赵健梅,孙敏.财务管理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10):136-140.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4]孙卓.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商业会计,2020(11):110-112.
[5]凌华,金玥,潘俊.思政教育与高校会计课程建设融合机理与路径[J].财务与会计,2022(12):31-35.
[6]宋何萍,李怡.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2):15-17.
[7]蔺伟,王旭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8):109-114.
[8]吕催芳,刘耀.信息接触抑或群体规范:小组讨论如何影响大学生政治态度?[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5):46-59,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