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论文

2025-04-01 11:19:2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了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强调了艺术课程内容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在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适当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基于此,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合理设计单元目标、整合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制订单元教学计划表、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这四方面提出了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了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强调了艺术课程内容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在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适当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基于此,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合理设计单元目标、整合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制订单元教学计划表、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这四方面提出了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在教学中注重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优化评价方法和机制,重视学生艺术学习的体验性和创造性。《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方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本文主要对湘美版教材中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的内容进行了挖掘、整合,开展以中国民间美术主题的单元教学实践。
一、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升美术教学的系统性
教材中同一主题知识点的分布比较零散。而主题单元教学倡导教师把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将其组织成一个新的单元,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教学实践。如此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主题的知识进行整体、深入的把握,从而提升美术教学的系统性[1。
(二)有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实施主题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思考,并通过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突破以往学习思维的局限,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美术知识,形成对美术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实现由浅至深的学习。
二、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课程标准》,合理设计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五点总目标。此外,从整体角度分析学情是教师开展主题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也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在充分考虑《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学情合理设计单元目标,确保学生“蹦一蹦”就可以“摘到桃子”[2]。
在开展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在分析《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在造型、色彩上的特征,学会用色彩表现民间玩具,形成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趣味。
(2)让学生通过对布老虎的造型、色彩与材质的欣赏了解民族文化,并围绕布老虎的特点动手进行创作,体验本民族的传统艺术。
(3)让学生掌握风筝的起源及其在造型、图案和色彩上的特点,了解民间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自主绘制风筝,形成对民间工艺的传承意识。
(4)让学生参与剪纸欣赏活动,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在欣赏、制作剪纸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促进其对民间艺术的传承意识。
(5)让学生在了解布的材质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剪裁、缝纫等方法制作布艺,体会民间手工艺的特点。
(二)立足现行教材,整合主题单元教学内容
笔者对湘美版美术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与中国民间美术有关的内容。笔者将这些内容归纳、整合为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1.二年级内容
二年级(下册)“民间玩具”一课以民间玩具为中心,引领学生对民间玩具的造型特点进行欣赏与学习。民间玩具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因此,本课内容和民间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通过整合本课内容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二年级(下册)“小老虎”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布老虎的欣赏、对***的制作等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了解中国民间艺术与文化。
2.四年级内容
四年级(上册)“跟奶奶学手艺”一课中既有欣赏评述的内容,也有造型表现的部分。通过体验赏析和表现两种活动,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剪纸艺术的特点,了解到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中保持了民间艺术的自然形象,从而对剪纸艺术形成深刻认知。四年级(下册)“风筝”一课以制作训练为主,重在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风筝,让学生体验传统中国风筝的制作技艺,增强其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四年级(下册)“剪纸故事”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手工制作剪纸故事的学习发现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3.五年级内容
五年级(上册)“布艺温馨”一课主要围绕布艺的制作展开。在现代家庭中,布艺小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温馨感。通过整合本课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品类、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布料,并灵活运用捆扎、剪切、缝纫、填充、装饰等手法制作布艺小件,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民间缝纫、剪切工艺的特点。
(三)制订单元教学计划表
依据上文设计的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对教材中不同课的内容的梳理、整合,教师可制订如下的单元教学计划(见表1)。
(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单元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已有基础和学习能力来选择适当的教法,避免采取单一的口授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教学美术知识,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应用操作演示法,让学生根据示范进行表现与创作,使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得到提升3。
1.运用基础讲授法,了解美术知识
基础讲授法是每节美术课上必须运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旨在把教材中的重要信息和内容传递给学生。语言是个体与个体间传递信息最常用的载体,所以应用基础讲授法是必要的。在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应用基础讲授法,向学生传递和中国民间美术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4]。
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民间玩具”的教学中,教师就主要运用了基础讲授法,同时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打开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民间玩具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然后,教师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讲授有关民间玩具的文化知识:“同学们请看,图片上的民间玩具种类是不是十分丰富啊?我们常见的有泥塑玩具、编织玩具、缝制玩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催生出更多材质的玩具,如山西布老虎……”如此一来,通过教师生动的讲授,学生对民间玩具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并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民间玩具的精美。
2.运用情境创设法,优化学习体验
情境的有效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动机,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多样的情境中,学生还可以实现沉浸式的学习,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知识的主动建构。
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的第二课时“小老虎”的教学中,教师就主要运用了情境创设法。教师先通过提问创设了一个学生普遍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学们小时候穿过虎头鞋、戴过虎头帽吗?许多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会根据老虎的外形特点给孩子制作鞋子和帽子。你知道布老虎有什么独特的寓意吗?”这样的情境有利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对布老虎的好奇与兴趣,深化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了直观的视频情境,即为学生播放介绍和展示类型多样的布老虎作品的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布老虎的外形特征和色彩特点,同时深化学习体验。之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布老虎特点的理解,动手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老虎,让学生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的深刻理解。
3.运用操作演示法,锻炼动手能力
操作演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配合基础讲授法向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教学用具,并在课堂上做示范性的操作教学,而后鼓励学生结合教师的示范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中国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之中,从而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作能力[5。
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跟奶奶学手艺”的教学中,教师就主要运用了操作演示法。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上展示的剪纸作品,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剪纸的过程,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向学生示范剪纸的具体步骤。
(1)“折”。教师拿出一张纸,示范如何折叠,并强调折叠的时候必须对齐、抹平。
(2)“画”。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画纹样,并强调要尽量画出不同形状、大小的纹样。
(3)“剪”。教师出示剪纸图并按照图样进行剪纸操作,同时提示学生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
(4)“展平”。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将剪完的纸展开抹平。
(5)“贴”。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向学生讲解在贴的时候要在剪纸背面涂抹适量胶水,然后再与底纸黏合在一起。
在教师完成上述操作演示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剪纸的过程和步骤。此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其自主剪纸,让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完成剪纸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深刻体会到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感受到民间手工艺的魅力。在学生完成剪纸作品后,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评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情科学实施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基础讲述法、情境创设法、操作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与中国民间美术有关的知识,同时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驱动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如此,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参与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真正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循序渐进地发展核心素养。
[1]张德莉.基于UbD模式的高中民间美术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3.
[2]蒋敏.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伊宁:伊犁师范大学,2023.
[3]周恩佳.大单元视域下的美术主题性综合单元设计:以上教版四年级“感受民间艺术”单元为例[J].亚太教育,2023(6):71-74.
[4]余青.核心素养视野下美术课单元设计与实践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2.
[5]景淑丽.儿童召唤下的课程统整:“基于单元学习的民间美术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J].求知导刊,2022(21):11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