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2

2025-03-31 18:00:4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阐述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从知识断层、学习需求差异、能力需求提升等方面分析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现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策略,即设计课程过渡,帮助学生适应中高职学习进度。

  【摘要】阐述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从知识断层、学习需求差异、能力需求提升等方面分析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现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策略,即设计课程过渡,帮助学生适应中高职学习进度;分析学习需求,采用针对性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及时评估和反馈,完善衔接教学系统,从而促进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中高职;教学衔接


  引言


  教学衔接指不同教学阶段或学科之间的无缝连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先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在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教学衔接指在中学英语课程结束、学生进入中高职阶段时,教师将中学英语知识与中高职英语课程有机衔接起来,使其能够顺利过渡并适应中高职英语学习。通过加强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衔接,可以实现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连续学习和发展,提高其学习效果和职业竞争力,为其英语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


  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这两份教学大纲提供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标准和指导原则。《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在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均应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和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和就业作准备;高等职业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使其能够在职场中胜任工作并与国际接轨。这一标准要求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之间的衔接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和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校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和创新教学方法,确保他们逐步发展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关注实际职场需求中的语言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切实落实衔接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有连贯性发展,并为未来职业发展作好准备。同时,确保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协调性,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现状


  公共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存在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衔接不足的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一)知识断层


  目前,在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知识断层的问题。这意味着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英语知识与技能无法很好地衔接到中高职阶段的学习中。这种断层可能表现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必要的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以致难以适应中高职阶段的学习和实践需求(余莲君2022)。知识断层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往往强调词汇和基础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中高职阶段面对实际应用场景时,缺乏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中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缺乏顺畅的知识衔接环节。从中学到中高职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积累和巩固英语知识,而实际教学中缺乏有效衔接,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断层。例如,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却无法将其有效地延伸和运用到中高职阶段的学习中。


  (二)学习需求差异


  中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应用场景与中学英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需要适应新的英语学习环境。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学习需求差异的问题,导致教学衔接不够顺畅。这意味着学生在中学阶段和中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有所不同,但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未针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首先,中高职学生更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职场应变能力的提升,更多地面向具体职业和实际工作需求,更关注对日常会话、职场交流和文书写作等实用技能的掌握(张西林2021)。然而,在中高职阶段,学生需要更深入地学习英语的学术性知识,如学术论文写作、阅读理解和研究方法等。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差异,教师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中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更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扎实训练。中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因此更需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深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需求差异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最后,中学生和中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中学生更多依赖教师的指导和课堂教学,而中高职学生更注重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习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能力需求提升


  从中学升入中高职,学生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会随之提升。然而,中高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往往无法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在中学阶段,学生注重英语口语和听力,以及简单的书面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应对日常沟通和职场需求的能力。然而,在中高职阶段,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级的英语能力,如更高层次的听说读写能力、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适应这样的能力需求提升。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简单的基础英语层面,难以满足中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语篇和练习题往往缺乏挑战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方法偏重机械化的语法讲解和死记硬背,以及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三、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一)设计课程过渡,帮助学生适应中高职学习进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中职和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以便更准确地确定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为课程过渡设计提供指导。首先,教师要根据中职和高职英语课程的要求,明确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目标,并确定学习要点(李家元2020),以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学习内容的逐步推进。其次,教师要基于中职和高职英语课程的要求,构建中高职公共英语知识框架,将中高职阶段已学的知识与中高职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衔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学知识。再次,教师可以设计过渡活动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中高职英语课程。例如,可以设计复习活动,巩固中学阶段的知识;或者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资源,帮助学生提前预习中高职阶段即将学习的内容。最后,中学和中高职英语教师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设计课程过渡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研讨会议、交流经验,共同解决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中高职公共英语的第一堂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英语自我介绍侧面了解他们的英语水平,并结合所学专业的英语学习重点,提问他们与学科有关的问题。针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与旅游英语专业相关的问题,以便了解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提问:“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and tell us why you ar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English for Tourism?(请你简单介绍自己并告诉我们为什么对学习旅游英语感兴趣。)”“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important language skills needed for a career in the tourism industry?(你认为在旅游行业工作需要具备哪些重要的语言技能?)”“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of common expressions or phrases used in the tourism industry?(你能给出一些在旅游行业中常用的表达或短语的例子吗?)”“Are you familiar with any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s in our country or around the world?Can you describe them in English?(你是否熟悉我国或世界各地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你能用英语描述它们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旅游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旅游英语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学知识。


  以上课程过渡设计策略可以解决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衔接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学习,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分析学习需求,采用针对性教学模式


  学习需求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中高职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并针对中高职阶段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中职和高职英语课程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其次,教师要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并根据收集的信息,分析其英语学习需求。例如,分析学生在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短板,了解他们在学习英语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析,确定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与中高职英语课程的要求相一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后,基于学习目标,选择并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活动和组织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季海荣2020)。


  在中高职英语衔接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中高职英语成绩、课堂口语表现、擅长与短板、性格对他们分类,并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首先,教师可按成绩将学生分为高分组、中等分组和低分组。对于高分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学术英语能力,提供更高难度的学习材料和挑战性的任务;对于中等分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对于低分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其次,根据学生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兴趣、擅长和短板分层。对于对旅游行业感兴趣且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开展独立研究;对于在语法和词汇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辅导和练习,帮助他们克服难点。针对学生自身和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与提升方法,帮助其更好地渡过衔接学习阶段。


  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差异,根据其学习现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供差异化学习支持,并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采用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其学习需求,提高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效果。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


  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应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回顾前一阶段所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例如,通过提问关于中学阶段学习的关键词、语法规则或会话句型等问题,激发学生回忆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知。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引入真实的案例或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并引导其将案例与课程内容相对应,使其理解新知识的实际应用,实现知识的衔接和贯通(高静静2023)。在课程衔接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与主题相关的阅读、讨论和项目实践,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掌握词汇、语法和语言技能。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文章、参加讨论和实践任务,发掘和运用新知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衔接性练习,帮助他们巩固上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并逐步引入新知识。这些练习可以包括错题订正、语法填空、语言运用等,既能够检测学生对前一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够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应用。


  中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不高,为提升衔接教学效果,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尊重其学习主体地位。在商务英语衔接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如商务会议、商务谈判等,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提问、提供提示和指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在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过程,使其思考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解决它们。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全面巩固和运用前一阶段的知识,并顺利衔接新知识,从而提升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连贯性和效果。


  (四)及时评估和反馈,完善衔接教学系统


  教师要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针对性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英语应用能力。首先,在衔接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手段,如测验、口试、作业、项目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其次,在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反馈,包括赞扬、指导和建议。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激发学习动力,更好地整合前一阶段的知识,为新阶段的学习作好准备。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张银笑2022)。对于在前一阶段学习成效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对于在前一阶段学习成效不佳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再次,教师可以提供评价标准和评价表,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与同学互相评价,以促进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最后,通过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例如,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复习和强化重点知识,或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供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新的学习任务。


  结语


  探讨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衔接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能够引发人们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注,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不顺畅过渡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挑战。然而,通过精心规划和采用适当措施,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高教学效果。解决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衔接问题需要教育机构、教师和决策者的共同努力。各方要通过明确目标、促进合作和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拉近这两个教学阶段之间的差距,为学生提供顺畅过渡的衔接学习阶段,使其具备在未来职业中所需的英语语言能力。

 引用文献


  高静静.202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1):53-55.


  季海荣.2020.浅议中高职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融合与衔接[J].科技资讯,(36):91-93.


  李家元.2020.教师发展视角下中高职英语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12):77-80.


  余莲君.2022.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7):61-63.


  张西林.2021.中高职英语教育和中高职英语教育的衔接研究[J].海外英语,(17):159-160.


  张银笑.2022.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J].陕西教育(高教版),(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