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

2025-03-31 17:30: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小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要通过结构化教学促使学生抓住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数学知识的有效传递。
[摘要]小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要通过结构化教学促使学生抓住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数学知识的有效传递。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价值,设计结构性问题,运用结构化工具,开展结构化合作,构建结构化评价,从而促使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构化教学颇受小学数学教师的欢迎。它可以着眼于数学知识结构的建构,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结构主线,整合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系统学习的理念,实现碎片化学习向结构化学习的转变,找到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进而增强数学学习效果。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还能凸显数学知识的贯通性,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展开深入探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价值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数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注重数学知识的转化、迁移、梳理、归纳、整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深化认知,在探究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契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对于小学生而言,将零散的数学知识结构化,能够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体系化和完整化,在学习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宏观性掌握数学知识。
与此同时,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相结合,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严密性、引导性。
此外,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也能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主张通过知识板块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结构化思考,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尤其培养深度学习思维。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这是数学教师需要应对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师要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结构化元素,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材内容,设计结构化问题
结构化问题指向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生成,学生在解决结构化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可视化的过程。立足数学教材设计一系列结构化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结构化问题导向和驱动下,围绕结构化问题展开系统化的探索,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把握,实现深度学习思维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在实施结构化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教材,深度审议教材,聚焦教材知识点,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数学知识的主线,从而构建结构化教学问题的探究模式,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结构化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并非被动地接受引导,而是化被动为主动,基于知识的学习自行产生结构化问题,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校园”的教学内容为“认识方向”,教学目标在于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辨别方向,根据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感受辨认方向的乐趣,学会绘制地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了促使学生将方向和位置结合起来构建空间观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设计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问题一:同学们,大家知道“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指的是哪四面呢?教师组织学生亲自体验“四面”,引导学生认识方向的相对性;设计问题二:通过刚才的体验,哪些方向是相对的呢?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学校的地图,随机指定学生位置,引导学生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设计问题三:请看地图找方向,当前你位于教学楼,请问你的左边、右边和后边分别是什么方向?在数学结构化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抓住了教材中“方向”这个主线,设计了层层推进的结构性问题,促使学生在探究结构性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向、方向的相对性,学会辨别方向。在结构性问题导向下,学生的学习有逻辑,能够在递进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把握。
(二)深化知识理解,运用结构化工具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提供相应教学工具,促使学生在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教学环境中展开数学学习。数学教学工具虽然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却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运用往往能够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半功倍,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知识理解度。实施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结构化工具的支持不仅有传统工具的支持,也有新媒体工具的支持。这就意味着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课件、图片、视频、教具、学具、语言等融合起来,围绕数学教材知识展开辅助教学,从而在结构化工具支撑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的拓展和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不同工具实现结构化组合,助力学生在不同工具熏陶下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的教学内容为“除法的初步认识”,旨在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掌握除法运算,理解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展不同教学内容时,数学教师采用了结构化工具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梳理,构建“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知识结构。在学习平均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平均分相关的知识树,促使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搭建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度掌握按照份数平均分的方法和按照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认识到物品的数量一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每份的数量越多,分成的份数就越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片的方式直观呈现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在数学结构化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工具,不仅能够提升结构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够促使学生在不同教学工具融合使用的过程中厘清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多元化的成长和发展。结构化工具的融合,既激发了结构化学习的活力,也促使整个教学活动有张有弛。
(三)打造学习小组,开展结构化合作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整个数学学习活动进行通盘考虑和设计,尤其要注重打造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在与同伴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真正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数学教师就是要在打造学习小组的基础上,突出以合作为核心的结构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成长和发展。
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看魔术”的教学内容为“乘法的初步认识”,主要促使学生掌握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明确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的相互转化。数学教师秉持结构性原则,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选择不同的教学工具,在辅助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把握,促使学生在结构性工具指导下主动探究知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先对乘法的疑问点进行深度探究,根据魔术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变出多少个葫芦和多少只鸡,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邀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帮助其他学生解决问题。在认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寻找合适的数学比喻,进而了解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学习乘法和加法互换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改写算式,并且鼓励其他学生对改写结果进行评价。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数学教学,打造数学学习共同体,将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聚集起来,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展开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在自主探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朋辈帮扶下展开结构化学习,数学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指向核心素养,构建结构化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价促发展”是当今教育评价的热点话题,也是实现评价育人目标的生动体现。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来看,教育评价占据的比重不多,但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过程中,构建结构化评价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形成结构化思维、是否能够在学习结束后实现概念的整体关联和深度的意义建构。为了突出结构化评价的育人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结构化评价标准,设计结构化评价工具,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杂技”的教学内容为“表内乘法”,主要促使学生在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并掌握5和2的乘法口诀。在实施结构性评价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分别设计了知识结构评价工具、能力结构评价工具和思维结构评价工具,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进行评价。以能力结构评价工具为例,数学教师围绕5和2的乘法口诀设计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表现水平指标(见表1)。
在结构化教学的不同阶段,数学教师设计知识结构评价工具、能力结构评价工具和思维结构评价工具,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评价的过程中得到了科学的数据,有效得出了结构化教学的改进策略和方法。在结构性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把握数学学习发展的方向,有效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立足深度学习理念,以结构化教学为导向,充分发挥数学课程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深度学习视域出发,探索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路径,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开展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结构化教学,实现深度学习,促使数学学习“活”起来,学生思维“活”起来,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教研能力,挖掘深度学习根本,另一方面要通过结构化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探索性,引导学生向着知识的纵深领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小学数学教师还要不断深化对结构化教学理论的掌握,以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必将促使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助力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张文国.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4):86-88.
[2]林宏滨.基于结构化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9):66-68.
[3]戴毅龙.结构化思想化增值化——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三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3(23):91-93.
[4]钟旻琦.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5):4-5.
[5]卢华玲.系统学习,优化课堂——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3(4):7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