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论文

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论文

11

2023-04-03 14:35:0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文章将济宁医学院2021年参加新入职教师培训的40名青年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给出了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提升的建议,包括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构建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实施新入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

  摘要:文章将济宁医学院2021年参加新入职教师培训的40名青年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给出了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提升的建议,包括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构建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实施新入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

  关键词: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教师培训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一支生力军,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而培训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其中,新入职教师培训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入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为新入职教师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高校要将新入职教师培训作为重要环节,重视新入职教师队伍建设,把新入职教师培养成既能胜任教学工作又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创造性人才,使其尽快挑起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担[1]。基于此,本文拟对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线上调查方式,以济宁医学院2021年参加新入职教师培训的40名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涵盖专任教师、辅导员等,于培训结束后回收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采用自编问卷,总体分为四个维度:培训期望、培训内容、培训效果、服务质量。

  (二)研究方法

  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新入职教师对于参加此类培训的真实想法,从而从多角度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笔者在完成问卷调查之后,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具体而言,笔者设计了访谈提纲,然后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将参加此次培训的12名教师分为两组进行集体半开放性正规访谈。所选的问题是对被研究者具有实际意义,且为他们关心的问题,访谈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1所示。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二、结果

  (一)调查问卷结果

  1.培训期望。实施新入职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部在陆续颁布的一些关于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时常提及要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并对培训学时有明确要求,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专门的法规文件将新入职教师培训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权利予以保障。因此,新入职教师培训的开展现状及实施效果因校而异。

  参训教师中认为参加新入职教师培训“非常有必要”的有23人,占比57.5%,认为“有必要”的有17人,占比42.5%;希望通过参加新入职教师培训取得的积极效果选择率最高的为“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占比90.0%,其他方面选择率由高到低主要为“提升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提升个人素养与职业伦理”“提升科研、服务、管理等其他能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等,占比均在70.0%以上;希望学校以何种形式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以实现上述积极效果选择率最高的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观摩”,占比87.5%,其次为“资源共享平台”,占比65.0%。

  2.培训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新入职教师培训要立足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优化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优化需将普适性内容与特殊性内容相结合,旨在充分调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入职教师培训内容主要从吸引力、丰富性、有效性、针对性、适切性、师资力量、氛围等方面进行分析。吸引力方面,有97.5%的参训人员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丰富性方面,有95.0%的参训人员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有效性和针对性方面,有92.5%的参训人员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适切性方面,有92.5%的参训人员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师资力量方面,有95.0%的参训人员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氛围方面,有92.5%的参训人员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3.培训效果。教师对培训效果的关注度是培训质量的重要反映,良好的培训效果是实施培训所期达到的最终目标,也是评价培训价值高低的有效衡量标准。关于新入职教师培训对参训教师个人的最大作用方面,主要集中反映在“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上,占比90%;对于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的总体效果反馈,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参训教师占95%。

  4.服务质量。曾有学者对教师发展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调研,经过实证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认为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较为淡薄,存在较大的心理距离,以致相关培训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2]。在组织开展本次培训项目的教师发展中心服务质量评价方面,对服务态度和整体服务水平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参训教师均为100%。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宗旨在于积极促进广大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因此对于行政管理权力的控制应适当弱化,真正从服务教师的视角定位自身职能,着力于营造卓越教学的文化氛围、积极回应教师个体的需求。教师发展中心应从专业领域的角度出发,为教师构建有利于其发展的服务机制,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规范教师职业发展过程,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为广大教师的发展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有效的指导服务与保障。

  (二)访谈结果

  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可将此次专题培训的效果归纳为3个主题,即“转变角色,积极工作”“务实及时,收获丰富”“指明方向,未来可期”。

  1.转变角色,积极工作。高校教师队伍的蓬勃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青年才俊加入师资队伍。虽然新入职教师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教学热情高,但是他们对“学生”至“教师”的身份转变尚未适应[3]。对于医学院校的新入职专业教师而言,不具有师范专业教育经历是其普遍存在的客观现状。因此,使青年教师较好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尽快投身高校的课堂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

  受访教师普遍表示,作为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从走出校门到站上讲台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因为从学习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工作方式和重点都需要改变。而通过新入职教师培训,参训教师能对教师这份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更加坚定和自信地面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机遇和挑战。B2-2受访者表示:“刚从高校毕业,大学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我对大学生群体倍感亲切,另一方面角色的突然转变让我不知道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工作处领导的授课,让我对学校学工队伍建设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有了细致了解,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辅导员的具体职责。”A1-3受访者表示:“在这三天的新入职教师培训中,我不仅吸取了前辈丰富的工作经验,还通过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使命,老教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经验,力图让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减少碰壁,让我们有迹可循,能避免或及时纠正自己在工作方面的不足。”B2-4受访者表示:“入职一个月以来,在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转变的过程中我产生了很多困惑,通过这次培训,各位领导和教师全方位的讲解消除了不少盘旋在我心头的疑惑和不安。”通过访谈可以看出,新入职教师培训是帮助青年教师快速融入高校环境氛围、熟悉岗位工作职责、适应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对于青年教师树立适切进取的职业发展目标、形成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

  2.务实及时,收获丰富。培训内容设计是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培训工作的效果[4]。在进行新入职教师培训内容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培训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连贯性。培训内容设计需要将不同类别教师的专业发展融入其中,使培训内容既包含学科理论学习又包含教学实践应用、既包含专业技能提升又包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同时,培训内容需具有较为丰富的表达形式。培训形式可包括破冰之旅、名师示范、专题讲座、交流反思、分组研讨、红色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从而使培训在内容上具有丰富性、务实性和延展性。

  受访教师认为新入职教师培训既包含必备的专业教师业务知识,如如何做一个好教师、如何制作教案、如何讲好每一堂课等,也包含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方法分享环节,同时还涵盖校情校史、学校规章制度、师德师风、生命科学馆参访等特色内容。B2-3受访者表示:“培训内容充实而全面,教学管理、科研政策、人事制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讲解让我对学校政策更加明晰;给青年教师的十个建议、教案撰写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理念、BOPPPS教学结构等专题更是干货满满,让我对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新的思考。”A1-4受访者表示:“来自各个学校的教育领域专家将他们总结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让刚刚进入高等教育大军的我,对高等教育和学生管理有了清晰准确的理解。”A1-1受访者表示:“从学校的教学规范管理到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规章再到学界各位大咖教授们的悉心传授,这次培训可谓是层次鲜明、立体多元,对教师求知想法的洞悉更是细致入微,系统全面地为我们解答了入校以来的各种问题。”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待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学术发展,是对在职教师成长规律的充分敬畏,也是教师培训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5]。这就要求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中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不仅关系到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目标和取向,而且关系到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模式和结果。

  3.指明方向,未来可期。虽然新入职教师培训无法完全解决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全部问题,但有效的培训模式能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学习效率,更能促使教师在教育变革的环境下乐意学习、学会学习,并最终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教师的发展是一种持续不断、起伏上升的主体性过程,是一种伴随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整体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因此,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应尊重教师发展的特点,契合教师发展的需求,以教师为本、以实践为基、以生命为重,切实帮助和指导教师未来的发展[6]。

  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一方面可使受访教师获得成长进步,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其逐步认识到自身的欠缺之处,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在高校教师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进而胜任高校教师工作。A1-2受访者表示:“每一个专题培训都使我们对目标方向的定位更为准确明晰,对个人发展的规划更为科学合理。”B2-5受访者表示:“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自己作为学校的‘新鲜血液’,一定不能辜负学校的培养和学生的期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与各位优秀的教师齐头并进,勤奋钻研,做到不懈怠,不倦怠,更不厌怠,四季耕耘,甘为人梯,秉承‘三牛精神’,力争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受访者A1-5表示:“各位专家将自身的经历及丰富的治学经验全方位地进行展现,我无时无刻不被他们的智慧所震撼,这些内容都深深地感染着我,鞭策着我,让我开阔眼界、满载而归,同时也为我今后的职业规划指明了方向。”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对于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新入职教师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和方向,增强职业认同感,进而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7]。

  三、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提升的建议

  (一)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美国学者莱斯里等将“入职培训”定义为“一个专门为在学校工作至少一年的新教师提供系统性、支持性辅导为目的的有计划的过程”[8]。教师培训需求可以界定为教师工作理想状态和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且这一差距需要通过培训才能有效解决,由此便产生了培训需求[9]。调查研究表明,从教一两年内的教师是最需要接受相关培训的[10]。一方面,培训需求分析是专业化教师培训的起点,也是教师培训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方式、评估培训效果等环节的基础和依据。只有结合需求分析的结果,才能确定什么样的培训主题适合参训教师,才能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培训目标。另一方面,在进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时,一般会对教师自身情况及所在学校开展综合性的调查和分析,这样的分析过程不仅有助于发现学校教师群体的实际工作情况与理想绩效的差距,明确哪些教师需要参加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等问题,也有助于学校全面了解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而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二)构建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培训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培训课程体系是实现培训目标的载体,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是保障和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主要基于工作绩效改进和专业素养提升这两条主线加以构建。基于工作绩效改进的课程主线指向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基于专业素养提升的课程主线则指向新入职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升。课程体系应秉承“基于需求、发展需求”的理念,既立足新入职教师当下需求,又面向新入职教师未来发展需要。即既通过外部的帮助促使新入职教师获得实际可以运用的教育教学经验技巧,又从内在角度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学习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并为其指明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激发其发展动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新入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

  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新入职教师培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培训效果评估关系到整个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关系到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关系到整个新入职教师培训方案是否科学有效。因此,科学建构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模式,有效实施培训效果评估,是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时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教师培训机构走向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提出了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简称柯氏模型)。该模型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传播范围最广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案。它按照评估的深度和难度递进的顺序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即反应层(Reaction Level)、学习层(Learning Level)、行为层(Behavior Level)、结果层(Result Level)[11]。以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为例,柯氏模型的这四个层次分别对应如下:反应层评估新入职教师对于培训的课程、活动、服务和效果的满意度;学习层评估新入职教师在整体培训完成以后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程度;行为层评估可以从新入职教师的返岗实践中找到相关证据,如教学行为的改进;结果层评估则要关注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否提高,是否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这些因素应由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做出具体的评价。

  总之,新入职教师培训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某省属医学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从培训需求、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效果评估三方面入手,提出了提升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效果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赵志鲲,陶勤.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112-114.

  [2]覃颖.教师发展中心:何以成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供给站[J].西部素质教育,2022,8(4):107-109.

  [3]叶超,范红艳,王艳春.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能力的提升[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42(6):470-471.

  [4]何敦培,鄢雨晴.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师培训内容优化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21(12):66-68.

  [5]王红,吴颖民.实现专业化,教师培训的发展路径[N].光明日报,2017-06-15(14).

  [6]张华,向雨,王亚军.教师培训的理念重构、内容开掘与模式转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6):80-85,130.

  [7]徐剑波.美国一流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岗前培训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2):55-59.

  [8]许明,黄雪娜.从入职培训看美国新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育科学,2002(1):51-55.

  [9]宋萑,朱旭东.论教师培训的需求评价要素:模型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7(1):1-7.

  [10]丁钢.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KIRKPATRICK.How to use outside resources[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78(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