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二十四节气的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二十四节气的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19

2025-03-31 16:09:2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念和生活智慧。将二十四节气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帮助幼儿提升文化认知,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念和生活智慧。将二十四节气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帮助幼儿提升文化认知,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文章从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入手,探讨了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途径,包括节气主题活动、综合活动和日常生活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渗透思路,如精准把握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着重提升活动的体验性和互动性、营造浓厚的节气文化氛围、家校社三方联动等,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渗透途径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仅能满足幼儿对于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节气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


  (一)提升文化认知,培养文化自信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间划分方式,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哲学与生活智慧,将其巧妙地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幼儿对于自然规律和生活哲理的认知边界,更能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幼儿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信。

3f2d78ef2b1644cdc8561e7d7786f02.jpg

  (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节气意识


  二十四节气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遵循自然法则。


  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对自然景象及生活节奏的关注与理解,有利于培养其优良的生活习惯和节气观念。此外,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将节气文化所涵盖的生活智慧传授给幼儿,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有助于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二、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途径


  (一)节气主题活动


  开展节气主题活动是最直接有效的渗透路径。幼儿园可围绕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策划各类主题活动"。例如,在重要节气如大寒、立春、清明等,幼儿园举办节气庆祝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引导他们感受节气文化的深层含义。通过讲述节气故事、欣赏节气诗词、游戏互动等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自然观念和生活智慧。在谷雨时节,教师可解释其意义,并组织幼儿种植小麦或水稻,体验大地滋养之美。此外,幼儿园还可组织幼儿观察并记录节气变化,如观察树木抽芽、花朵绽放等自然现象,感受节气更替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改变。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气主题活动,幼儿能更直观地体会到节气更替,了解节气文化,形成良好的节气意识。


  (二)综合活动渗透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如绘画活动、音乐活动等,教师可以融入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元素。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创作描绘春日田园景象的作品,或展现秋收场景的画作;在音乐活动中,选用具有节气特色的音乐,让幼儿在欣赏和演唱过程中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这些综合性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融入幼儿的学习过程,能够增强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日常生活渗透


  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服饰、游戏等领域,引导幼儿观察并感受节气变化,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节气的特点提供相应的食物,让幼儿体会节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在服饰方面,根据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教师可引导幼儿适时增减衣物,以加强其对节气变化的感知;在游戏方面,根据不同节气的自然和习俗特点,教师可组织相应的户外活动,如春分时节的赏花踏青,端午节期间的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引导幼儿体会节气文化的内涵。总之,在饮食、服饰、游戏等方面融入节气元素,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思路


  (一)精准把握幼儿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多元化的教育活动


  幼儿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其认知水平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中时,教师需准确把握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节气文化活动2。以3~4岁幼儿为例,他们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感知比较敏锐,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设计节气主题活动时,教师应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引导他们感知节气变化的自然现象。如在谷雨时节,教师可带领幼儿观察春天大地的变迁,欣赏盛开的花朵,感受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并带领幼儿他们种植蔬菜或花卉,亲身体验大地的滋养。在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也可设计一些与节气相关的绘画、音乐等游戏,引导幼儿通过感官体验学习和认知节气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营造节气主题环境,如在餐厅摆放节气主题的装饰品,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5~6岁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能更好地理解节气文化的内涵。在设计节气主题活动时,教师可增加讲解环节,如讲述节气故事、欣赏节气诗词,培养他们对节气文化的认知。在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也可增设探究环节,如组织幼儿观察记录节气变化,体验节气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参加与节气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做节气食物、制作节气装饰品等,以加深他们对节气文化的理解。同时,教师需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提供多元化的节气文化活动,满足幼儿的需求,确保他们都能从中受益。


  (二)着重提升活动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二十四节气文化蕴含丰富的自然观念和生活智慧,将其融入幼儿园活动,教师需注重提升幼儿的体验性与互动性,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受节气变化,自发探索节气文化内涵3。为此,教师可以在节气主题活动中,组织幼儿参与庆祝、体验等活动,增强活动的沉浸感;在综合活动中,鼓励幼儿互动交流,共同创作和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节气变化,积极参与相关的生活实践。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幼儿深入理解节气文化,并内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


  以立秋为例,该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组织立秋主题活动着重强调体验性与互动性。教师可安排幼儿参与立秋庆祝活动,以增强活动的沉浸感,如在立秋当天带领幼儿采收秋季蔬菜(如白菜、萝卜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丰收的喜悦,感受立秋氛围。在活动中,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分享对秋天的感悟,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交流。在综合性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创作描绘秋天景象的绘画作品。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可相互讨论如何表现秋天的色彩和气韵,最终展示成果,增强活动的互动性。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善于观察身边的季节变化,如树叶变色、果实成熟等,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相关生活实践,如采摘秋收果蔬、制作秋季美食等。通过这些体验性较强的活动,幼儿不仅能更直观地了解立秋节气的特点,还能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和生活智慧,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

0c9f2583803c33fd4cc468a0899c27e.jpg

  (三)精心营造浓厚的节气文化氛围,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幼儿园中营造浓厚的节气文化氛围,对于促进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融入至关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需充分发挥其职能。教师可先布置节气文化主题环境,营造浓厚的节气文化氛围。例如,在“立春”时节,教师可创设有关春天的主题环境,如摆放盆栽等,使幼儿沉浸其中,体验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又如,在秋分时节,教师可借助月亮、月饼等元素的装饰品,营造中秋佳节的文化氛围。巧妙的环境布置能激发幼儿对节气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为后续主题活动奠定坚实基础4。


  同时,教师需组织丰富多样的节气文化活动,增强幼儿的体验感。在大寒时节,教师可带领幼儿识别冬季植物,制作冬季主题的绘画作品,感受大寒节气中的寒意与生机;在春分时节,则可组织幼儿参与栽种植物、赏花踏青等活动,让他们能直观地感受春天的到来。这些生动有趣的主题活动能引导幼儿对节气文化展开积极探索。


  此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节气文化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师可通过自主学习、专业培训等途径,全面深化对节气文化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在活动中,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方式阐述节气文化的内涵,引导幼儿深入学习和体验。如在讲解清明节气时,教师可为幼儿诵读相关诗词,并组织他们体验清明祭祖,让幼儿感受节气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家校社三方联动,共同构建文化育人的良好环境


  幼儿的全面成长,需要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深度参与。只有共同构建有利于节气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内化5。


  幼儿园应通过举办家长会、开展亲子活动等途径,积极向家长传授丰富的节气文化知识。以立春为例,幼儿园可组织专题家长会,邀请专家为家长解读立春的文化意蕴,包括其深远的历史背景以及蕴含的自然哲学和生活智慧。这种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活动,不仅能提升家长对节气文化的认知,更能激发他们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相关教育实践的热情,如与孩子共同观察立春时节的自然变化,体验立春文化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幼儿园还需定期举办相关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以感受节气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还能加深家长对节气文化的认同感,引导他们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主动融入节气元素,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节气文化教育环境。


  除了家庭的支持与参与,幼儿园还应积极与所在社区的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策划和开展丰富多样的节气文化主题活动。例如,在清明时节,幼儿园可联合当地博物馆开展参观体验活动,让幼儿通过历史文物感悟清明节的深厚文化内涵;而在中秋临近之际的秋分时节,幼儿园可与社区文化馆合作举办主题活动,如中秋民俗表演、月饼DIY等,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开阔文化视野。


  同时,社区也应积极响应幼儿园的节气文化教育实践。社区可在公共区域营造节气文化的氛围,如在重阳节期间组织“登高赏菊”活动,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深刻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四、结束语


  总之,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幼儿园可借助节气主题教育活动、综合性活动、日常生活导入等多种渗透方式,引导幼儿感知节气变迁,理解节气文化内涵,培养正确的节气观念和生活习惯。同时,教师应精准把握幼儿认知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重点提升活动的体验性与互动性,营造浓厚的节气文化氛围。另外,家校社三方的紧密协同,对营造良好的节气文化教育环境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上述有效途径,必将推动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贯彻落实,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柳鑫.谈“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172-174.


  [2]石春红.浅论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的育人价值[J].新智慧,2023(33):42-44.


  [3]杜秋萍.谈“二十四节气”劳作活动在幼儿园大班的应用[J].智力,2023(33):183-186.


  [4]陈江容.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策略分析[J].教师,2023(31):78-80.


  [5]刘莉丹.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的有效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19(4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