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的路径探析论文

2025-03-25 17:12:5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促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师要深度把握体验式学习课程的内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创设自主体验环境,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学习数学知识;设计生活学习任务,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实现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的建设。
[摘要]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促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师要深度把握体验式学习课程的内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创设自主体验环境,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学习数学知识;设计生活学习任务,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实现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的建设。本文围绕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展开深入思考,力求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坚持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突出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体验式学习数学课程能够改变传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效果不佳、活动单一的问题,促使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达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相互统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的路径展开探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丰富小学数学课程建设的内涵,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发生于真实体验中。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的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强化“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这为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提供了理论遵循。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不同于传统小学数学课程,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特征、认知规律等,通过重复经历的场景和机会还原数学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注重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获取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在生活中亲历,进而培养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相比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体验式学习数学课程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呈现出了以学为中心的特点,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现实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逻辑。在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机会,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促使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的路径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的建设核心在于要求学生在参与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实现各个感官的解放,从而在多维体验过程中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丰富小学数学课程的内涵,建设具有体验学习特色的小学数学课程,这要求数学教师真正扮演好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坚持学生为本的课程建设观,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促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从以下角度出发,建设体验式学习课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主体。建设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关注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体验,促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这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而课程生活化理念为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也与课程生活化理念不谋而合。在生活化理念指导下,体验式学习数学课程的建设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践,促使学生在生活经历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建设体验式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要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审议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内容挖掘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回顾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更加热爱数学学科。
例如,一年级属于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一年级学生仍然以具象思维为主。这就意味着在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实现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以“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为例,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以“10以内的加减法”为核心的教学情境,如跟随妈妈前往菜市场买菜、去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品、草莓园摘草莓、课间吃饼干等,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深入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体现了数学课程的生活性,而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所不在,促使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亲切感。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生活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二)创设自主体验环境,亲身体验数学知识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念认为,要解放学生的各个感官,促使学生利用感官探索获得知识和发展技能。从小学数学课程的角度而言,学生只有运用各个感官去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才能深刻掌握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过程中,尊重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自由体验数学,自主学习数学。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体验的环境,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促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数学课程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探索,自行经历数学、感悟数学、体验数学,深化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从而实现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位置”是基本技能,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认识位置,不仅能够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在指导学生认识位置的过程中,教师突破了位置学习的理论化,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体验的过程中认识位置。对此,教师以教室作为体验学习的场所,先引导学生熟悉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而促使学生化身为“小小讲述家”,围绕位置向大家介绍自己周边的同学,如“小张在我的左边,小李在我的右边,小花在我的前面,小赵在我的后面,风扇在我的上面,地板在我的下面”。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的建设,核心在于体验,主体在于学生,重点在于学生的数学体验。将认识位置的学习场所放置于教室中,学生在自主体验位置的过程中,将头脑中的位置现实化。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体验的环境、机会和平台,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亲历的过程理解并建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合作研究也是体验式学习的重要一环。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组内学生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实现数学知识的分享。小组合作探究数学知识就是一种体验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学生结成共同体,思维活跃,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促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实施分组教学,是有效落实体验式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关键环节。对此,教师要善于开展分组教学,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例如,当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按照不同学习基础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组内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表现都极为活跃,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交流彼此的想法。有学生指出,可以通过画方格的方式,不满一格的组合成一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继而求面积;有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许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一致;还有学生指出,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解为长方形和三角形,再利用平移的方式,组合成长方形求面积。针对提出的上述想法,学生组内进行了分工,分别按照三种想法操作,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终,学生认为第一种和最后一种的想法正确,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总结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组内围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展开了讨论、分享和交流,提出了不同的想法,进而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验证想法,最终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十足,收获颇丰,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要深度贯彻分组教学法,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分工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讨论交流中产生出乎意料的体验和收获。
(四)设计生活学习任务,有效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并非单一的链条,而是能够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闭环。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以体验式学习为核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知识运用过程中的体验,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设计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立足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任务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以学为本”教育理念的升华。在学习任务导向下,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原有知识结构,促使数学知识真正得到应用。
例如,针对百分数学习,为了深化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教师将百分数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围绕肥胖问题设计了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调查班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制定班级学生的体重统计表。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标准体重,并且根据青年儿童体重的分类标准,将班级学生划分为标准体重、轻度肥胖、重度肥胖。针对肥胖问题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健康生活建议,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肥胖问题,享受健康生活,如少吃油炸食品、坚持跑步锻炼等。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建立了数学知识和现实问题的桥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肥胖问题,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百分数相关知识的把握,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生活性。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体验自始至终得到有效凸显。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体验生活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发挥出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因此,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深刻于体验,发展于个性。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感悟,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过程中,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展开数学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更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体验式学习不仅丰富了小学数学课程建设的内涵,同时也为小学数学课程建设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体验式学习的呈现,注重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各种体验,促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阎莉,都雯,李岩等.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2020(7):40-42.
[2]沈文英.深度学习,建构生长课堂——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策略研究[J].第二课堂(D),2021(8):65-66.
[3]黄生明.谈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22(30):136-138.
[4]商富青.侧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上旬刊),2024(5):151-153.
[5]田有桂.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小数”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4):8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