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论文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论文

2

2025-03-25 11:41:4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文章通过CNKI中国知网检索2001—2022年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5 527篇样本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出二十年来我国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态,并总结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包括论文选题形式较为单一、论文选题内容相似性高、论文选题方向隐性偏离、论文选题实践指导不强,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

  摘要:文章通过CNKI中国知网检索2001—2022年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5 527篇样本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出二十年来我国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态,并总结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包括论文选题形式较为单一、论文选题内容相似性高、论文选题方向隐性偏离、论文选题实践指导不强,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CiteSpace软件

  学位论文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第五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切实解决专业学位普遍遇到的不专业的共性问题。”[2]学科教学(思政)主要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其学位论文既有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的实践性和师范性特点,也有不同于教育硕士下其他专业的思想政治学科特色。基于此,笔者对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特点及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该专业的学位论文选题提供一定的价值指引和方法参考。

  一、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CNKI中国知网以硕士学位论文为检索范围,选择中图分类号输入“G633.2”并限定学科专业名称“学科教学(思政)”,选择检索时间范围为2001—2022年,共得到5 527条结果。由于部分高校学位论文未录入中国知网或分类标准存在差异,本次选取的样本只能在尽量减小误差的前提下为学位论文选题的统计分析提供参考。

  (一)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核心内容。将5 527篇学位论文导入CiteSpace,建立新任务(New Project)。任务具体参数设置如下:时间跨度(Time Slicing)设置为2001—2022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s)勾选关键词(Keywords),其余参数保持默认。参数调整完毕后,运行软件得到排名前13的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image.png

  关键词统计中年份指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除核心素养外的所有高频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均在2008年及以前,可见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常见选题模式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频且稳定。核心素养一词在样本论文中首次出现于2016年,并逐渐位居前列,这是因为课程改革愈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研究生关注的教育热点。中心性能够反映某一关键词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一般而言,中心性大于0.1的文献被认为重要,其中课堂教学、策略、对策、教学的中心性符合这一条件,说明样本论文的热点选题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将论文数据导入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1所示,关键词用节点表示,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越能体现论文选题方向。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表示关系越紧密[3]。

  由图1可知,教学、高中生、问题、策略等词的节点面积大、颜色深,连线密集,说明这类选题更多地被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所选择。同时这也体现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逻辑结构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

image.png

  共现图谱聚类分析能更加系统地探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现状,研究样本共出现课堂教学、初中、思想品德等20个聚类,且基本符合前文所述的宏观选题逻辑,也涉及具体的研究话题,如情境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等。可见,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基本能够与时俱进,在专业领域大框架内选择符合当下教育背景的论文选题。

  (二)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关键词使用频次突然增高,表明在该段时间内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4]。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制作了样本论文关键词突现图谱,如图2所示。

image.png

  由图2可知,自2001年以来学科教学(思政)的研究主题不断发生阶段性变化,根据研究重点可以显著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12年。主体性、中学、政治教师、案例教学、新课程等是该阶段的研究重点,平均持续时间在8年以上。新课程这一研究主题突现强度较大,说明2001年课程改革规模大、影响深,其长期受到关注并持续影响后续学位论文选题,同时研究角度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等各个方面。第二阶段为2013—2017年。其中思想品德这一关键词突现强度高达18.38,这表明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翻转课堂、生活化等主题,均围绕新兴教学方式展开研究,这反映出研究中心逐渐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第三阶段为2018年至今。此时,核心素养、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成为研究热点,且基本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关键词的突现分析表明,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整体上以国家教育改革为导向,关注思想政治相关热点,反映出学科的时代特点。

  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笔者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关键词图谱,大致梳理了5 527篇样本论文的热点选题方向,但这无法直接反映具体选题是否合规。因此,笔者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典型论文内容进行进一步具体分析,以弥补数据分析的不足。

  (一)论文选题形式较为单一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指出,依据研究主题的不同,论文可采用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课程或教学方案设计报告等多种形式[5]。但目前5 527篇样本论文多为专题研究论文,形式较为单一,且具体的行文逻辑基本与传统学术性学位论文大同小异。样本中部分调查研究报告类论文仅在现状分析部分简单加上问卷调查数据,不属于规范的调查报告,且其他部分基本与专题研究论文内容无异。此外,案例分析报告和课程或教学方案设计类选题在样本中占比较小,也存在与专题研究论文混同的情况。其中,案例分析报告类选题常采用正副标题模式,正标题提出一个较宏观的问题,副标题将问题具体化,但多用“某学校”直接替换现成结论,在具体行文过程中“一般”重于“特殊”,导致案例特色难以凸显。

  (二)论文选题内容相似性高

  一是求稳重复性研究。许多研究生为求稳妥,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大框架下寻找选题,但很多选题仅“临摹”宏观的框架,对具体内容细化不够,导致选题泛化、趋同。例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研究》只将研究对象限定到生活化教学,而非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手段,就会有较大概率重复。部分选题研究复习课教学、高考试题等小对象,更微观也更新颖,但从样本中发现这类选题占比较小,求稳重复性研究的大主题仍为主流。二是求新趋热性研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强调关注教育热点。因此,一些研究生在确定论文选题时会有意识地选择教育热点话题,但常常不够细化,这也容易导致热点选题的重复研究。

  (三)论文选题方向隐性偏离

  一是跨越专业领域。部分选题在学科教学专业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之间摇摆,学科特色淡化,存在偏离专业方向的风险。例如,《走班制下高中生班级归属感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更偏向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话题。二是突破学段限制。学科教学专业明确只能聚焦中学和中职领域,但在5 527篇样本论文中,仍部分涉及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12篇论文研究小学教育领域,16篇研究高等教育领域,9篇直接脱离具体学段,笼统谈论教育思想家、班级管理、学生德育等教育话题。三是趋同学硕选题。不同于学术型硕士论文,学科教学(思政)学位论文要植根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但在样本论文选题中,存在与学术型硕士论文选题重合的情况,导致文章的实践性、实用性大打折扣。

  (四)论文选题实践指导不强

  一是“问题”意识不强,选题脱离教学实际。能否提出一个值得研究、需要研究、能够研究的真问题,是学位论文的基本前提与关键所在[6]。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常提出一个思政课教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但在实际操作中,重“对策”轻“问题”的情况经常出现,学生多根据自身实习经验和现有文献先总结出“对策”,再据此反推“问题”。实际上,这无法准确揭示并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二是“学理”深度不足,难以指导教学实践。一些学生为了增强论文的学术性,会在选题时套上某种理论的“帽子”,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夸大理论。将仅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提供思路的理论用于支撑整篇论文。第二,硬套理论。未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导致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第三,误用理论。对理论的理解存在偏差,错用误用,使论文出现原则性错误。

  三、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建议

  当前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受到思维定式、自身素质、专业认知、导师指导等因素的影响,而问题选题的出现往往与这些因素有关。结合上述分析,笔者总结了下列改进建议以供参考。

  (一)突破思维定式,丰富选题形式

  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的多样性是国家政策一直以来强调的重点,多元化形式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无论是培养单位还是导师和研究生,都应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式,不拘泥于单一的学位论文形式,在观念上认同丰富学位论文形式以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局面,缓解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困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培养单位和导师来说,应树立多种形式的学位论文共同发展的指导理念,帮助学生突破单一形式的桎梏,明晰不同形式的差异,鼓励学生根据研究主题,大胆、精准地采用不同选题形式。对于研究生来说,应秉持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严格按照各种形式的标准撰写学位论文,避免“偷工减料”和“张冠李戴”,做到选题形式多元化与标准化的统一[7]。

  (二)践行自我修炼,提升学术素养

  研究生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其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研究生应从自身出发,提升学术素质,尽量规避选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失误。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选择符合自身实力水平与研究兴趣的选题,避免盲目跟风[8]。其次,端正科研态度,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学习有关学位论文选题和写作方面的知识,扎实巩固理论基础,增强研究能力,转变思维,实现选题创新。最后,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关注学术前沿,选题要建立在为社会所需、对社会有用的基础之上,实现选题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9]。

  (三)厘清专业属性,突显方向特征

  正确理解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标准要求,厘清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的区别,把握本专业的学科特色。即要明确学科教学(思政)是属于教育学大类下的专业硕士学位,和学术型硕士不同,其以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教育能力。因此,学位论文选题更强调师范性,应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从师范方向入手确定选题的范围或方向。同时,与教育硕士内部其他专业有所区别,学科教学(思政)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和学校德育工作者,所以学位论文选题应凸显其特有的学科属性,可通过运用浏览捕捉法和追溯验证法进行确定。

  (四)落实“双导师制”,增强实践体验

  “双导师制”指为研究生配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外学业指导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共同促进研究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论文需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尤其强调实践指向,所以研究生不仅要在校内导师的科研指导下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更应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补充一线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发现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因此,必须落实相关责任机制,明确导师和学生在论文选题中的权责关系,做好双导师指导记录,并对指导业绩进行考评和奖惩,使“双导师制”真正发挥作用[10]。在这一过程中,校内外导师要互相沟通,校内导师提供方法,校外导师提供经验,围绕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硕士论文选题,立足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进行全过程指导。

  总之,论文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教育硕士关注的教育问题,也折射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范围较广,类型较丰富,能够体现学科特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建立“研究生—导师—培养单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模式,才有可能实现学位论文选题优化,推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学位论文未录入中国知网或分类标准存在些许差异,故本文在研究样本数量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将在更大样本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1]蒋英州.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方法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98-103.

  [2]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第五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1年工作会议纪要[R].北京: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1.

  [3]肖国芳.中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8.

  [4]宋倩雯,李猛,谢俊.基于CiteSpace的化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J].化学研究,2021(6):22-27.

  [5]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R].北京: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9.

  [6]温小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的真实之维及其实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5):48-52.

  [7]陈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问题研究: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2.

  [8]王生.论文选题:时时处处皆“话题”[J].教育视界,2017(增刊1):54-56.

  [9]史晓林,李春雯.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95-97.

  [10]辛均庚.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双导师制”培养的实施困境与路径构建[J].高教学刊,2020(1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