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学音乐听赏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2025-03-18 15:16:2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听赏和评述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积累欣赏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趣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听赏和评述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积累欣赏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趣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听赏课在音乐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文章将重点对当前小学音乐听赏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学音乐听赏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听赏教学
音乐听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上好听赏课,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成为教师需要重视和探究的方向。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听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目前小学音乐听赏课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听赏教学模式固定
一般而言,听赏作品所需的时长要长于演唱歌曲,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采用“由整体到片段再到整体”的固定聆听模式,向学生灌输乐曲的主题和作曲家介绍等。然而,好动是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坐着聆听的时间太长且没有其他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可能导致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进而认为听赏课是枯燥无味的。长此以往,学生对听赏作品的参与兴趣就会降低,难以接受和理解音乐的价值,听赏能力也不会得到发展。
(二)音乐听赏教学角度有局限
乐曲除了旋律、节奏等基本元素之外,还包含创作者在文化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然而,在小学音乐听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音乐本身以及对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作者的生活背景。此外,教师可能只注重传授音乐技巧而忽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这种教学视角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过于片面。比如,对于某些不熟悉特定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的学生而言,教师若只是侧重音乐本身而不加以相关的背景介绍和讲解,那么学生对这些内容可能一无所知,进而影响对音乐的欣赏。
(三)音乐听赏教学评价不理想
评价是检验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发挥其诊断、激励和改善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唱歌课中教师往往只以学生的歌唱能力评估学生是否学会,而在听赏课中教师甚至忽视教学评价,这都不能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2。
目前教学评价的不理想还在于,虽然一些教师意识到音乐听赏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听赏课中难以综合性地去评价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听赏音乐能力的提升,还会影响学生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听赏课教学策略
音乐听赏课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音乐想象力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通过音乐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表达、创造的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小学生喜欢上听赏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和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更愿意与大家分享聆听、感受、理解和表达音乐的过程。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建议:
(一)情境导入,丰富学生想象力
音乐听赏课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图像、模型等,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听赏活动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其次,借助抽象符号,如语言、音响等,构建虚拟的场景和氛围,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再次,听赏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在听音乐中猜歌名、找节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最后,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听赏活动中,增强听赏活动的趣味性3]。
以湘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听赏)玩具兵进行曲”为例,该乐曲是作曲家受童年梦境启发而创作的著名音乐作品。据作曲家回忆,他曾梦见自己心爱的玩具从盒子里逃出来,与玩具兵们玩耍嬉戏,随后其他玩具也纷纷出来,大家共舞同欢。天亮时分,作曲家醒来,玩具们惊慌失措地跑回盒子。正是这个梦境催生了这首著名曲调的诞生。在课前,教师可以借用这个故事向学生提问:“你们做过什么样的梦?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梦里感受一场有趣的旅程。”教师以故事为导入,可以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编造不同的故事,并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进行表达,由此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歌唱音乐主题,提升学生旋律记忆力
音乐听赏教学一般以聆听为主,而音乐的主题旋律又是一首作品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让音乐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音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不断地聆听并感受音乐主题。然而,反复聆听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创一些与音乐主题相关的歌词,引导学生演唱,强化音乐主题旋律,让学生体会音乐主题。
歌唱音乐主题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聆听之前歌唱主题。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之后的乐曲聆听过程中更准确地捕捉主题的形象,并获得更好的聆听体验。第二种方法是在聆听之后歌唱主题。学生在聆听完音乐作品后,会对音乐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再结合所学对作品进行分析,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例如,在讲授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赏)森林的歌声”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完欢快活泼的主题一后,就可以为主题一编创适合音乐情境的歌词:森林的歌声多美妙多美妙,鸟儿在愉快地歌唱。森林的歌声多美妙多美妙,蝴蝶在愉快地舞蹈。歌词简单又朗朗上口。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主题一旋律的熟悉程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4。
(三)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比较感性、抽象的。在很多情况下,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视觉感知辅助其听觉感知。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幻灯片、图画和物品等,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理解音乐并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音乐中。
以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听赏)铁匠波尔卡”为例,在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音乐会现场的演奏视频。在音乐会演奏中,铁匠的扮演者随着主题音乐敲击铁砧,这种叮叮当当的敲铁声不仅还原了铁匠工作时的情景,还丰富了音乐形象,使乐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四)借助图形谱,提高学生理解力
图形谱利用简单的图象,如点、线、色块、图形符号等表示音乐的节奏、音高、速度、强弱等,具有简单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图形谱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理解力,增加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听赏课更有趣。
例如,在讲授湘教版三年级(下册)“(听赏)铁匠波尔卡”时,教师可以用图形谱表现音乐的走向。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如欢快、活泼、跳跃、上扬下挫等都可以通过图形得以形象化,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知来理解音乐。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听赏课中的实践活动。图形谱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音乐思维更活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其对听赏课更感兴趣,真正享受音乐听赏课的乐趣。
需要注意的是,图谱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能反映音乐作品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用自创图形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
(五)结合律动,激发学生表现力
在音乐听赏活动中,教师往往强调学生要“静”,即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为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实现最佳的聆听效果。但是,学生在听到自己喜爱的乐曲时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反应,这是自然而合理的表现。
教师实施音乐听赏教学时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合理地运用律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感知、表现、体验音乐的能力,给学生更多的动的时间与机会。
例如,在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微笑波尔卡”听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邀请参加舞会的情境作为课堂导入,并利用节奏游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整个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舞蹈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可以说,教师为学生开设了一堂聆听和欣赏“旅途中的乐趣”的课程,为学生营造了一节“动中取乐”的听赏课,让学生在“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尽情放松身心,让课堂充满生机。
(六)模拟演奏,提高学生创造力
小学生有活泼好奇的天性。教师引导他们用身边的物品来模拟音乐表演,不仅能让他们全身心地体验、感受、理解音乐,还能激发他们的音乐听赏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5。
例如,在湘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听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听赏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寻找能够替代打击乐器来模拟打雷声音的物品,用以开展音乐模拟活动。在音乐课上,学生会带来铁罐、塑料桶、水瓶、叶子、纸张等,还有学生会自制沙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模拟声音,创作音乐。通过寻求、发现、模仿等过程,学生用音乐的语汇装点、丰富教室氛围,在愉悦与创新实践中锻炼和提升了欣赏音乐的能力。
(七)适度评价,发展学生生命力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作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音乐听赏教学要注重全面评价,即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还要关注对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聆听过程和讨论总结过程来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与音乐听赏技能的掌握程度,全面了解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音乐素养及文化理解力的提升情况。音乐欣赏课的评价方法有许多种,比如课堂教学中较常见的学习任务单。
在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赏)森林的歌声”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分发了学习任务单,在学生聆听并熟悉全曲后,要求每个学生一边再次完整聆听乐曲,一边在学习任务单上记下三个音乐主题出现的顺序。教师通过检查任务单的完成情况,便能了解学生对课堂上听赏内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教学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社会也开始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这对小学音乐学科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提高小学音乐听赏课的效果,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歌唱主题、视听结合、借助图形谱、结合律动、模拟演奏、适度评价等策略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小学音乐听赏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陆晓玲.小学欣赏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10):34-36.
[2]徐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8,7(10):121-123.
[3]施婷.小学音乐欣赏能力的“五式”策略[J].儿童音乐,2021(1):70-73.
[4]王珠黎.巧设音乐情境,在编创中玩创意:以小学音乐编创教学为例[J].天津教育,2021(22):127-128.
[5]庄艳莉.小学音乐教学中听赏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1(29):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