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论文

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论文

4

2025-03-17 14:27:43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素质教育的普及推动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进程,而美术欣赏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能使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联想、分析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与享受,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本文以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为目标,分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旨在全方位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质量,以此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摘要:素质教育的普及推动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进程,而美术欣赏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能使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联想、分析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与享受,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本文以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为目标,分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旨在全方位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质量,以此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提升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每幅美术作品都以视觉的方式向欣赏者传达着独特的思想与深厚的情感。正是美术的这种特性,赋予了美术欣赏更加深刻的教育内涵,使其与美术创作一起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美术欣赏教学在引导学生感知美术作品创作中的情感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来看,美术欣赏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解决。因此,教师应积极顺应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潮流,从教学观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入手,探究可以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以此增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实现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观念涌现了出来,为教学的优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也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教师应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主张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树立这一教学观念,教师不仅会将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还会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科学选择,这样可以使美术欣赏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实际的美术认知能力来科学设计美术欣赏教学,以此实现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二)贯彻互动交流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者,只负责教,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只负责机械性地学,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有效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生成的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观点,大多数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效的美术欣赏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个性化欣赏。因此,教师应积极贯彻互动交流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与教师、同学进行欣赏观点的讨论。这样,学生就与教师、同学形成了发展共同体的关系,从而在教学相长、学生互动中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能在很大限度上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元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学生在美术欣赏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2。

  (一)积极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术欣赏兴趣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自身的欣赏兴趣是最重要的内在因素,能很大限度上影响学生的欣赏行为和欣赏效果。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时,可通过创设趣味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诗情画意”的教学设计时,为了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古诗《竹石》的配乐朗诵音频,一边引导学生对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的水墨画作品《墨竹图卷》进行欣赏,使学生在视听情境的引领下,感受美术欣赏的乐趣,体会艺术的魅力,同时结合古诗对《墨竹图卷》中蕴含的意境进行深度理解,进而感受竹的风骨,认识到竹被称为“国画四君子”之一的原因。这样,教师通过创设趣味的视听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从而提升了美术欣赏教学的效率。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欣赏,提升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学习自主性,因此自主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美术知识欣赏、分析美术作品,以此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实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5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掌握的美术知识比较、欣赏中国画和油画,从而自主感受两种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

image.png

  三、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因素。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能极大地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美术欣赏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重视优化美术欣赏教学内容,通过广泛拓展和有效开发教学资源来丰富美术欣赏教学内容,促进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3]。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欣赏教学资源的拓展

  教材篇幅有限,编著者不可能将所有的美术欣赏教学资源纳入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拓展相关教学资源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在丰富的美术欣赏教学资源的保障下实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的教学为例,教材中为学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五彩鱼藻纹瓷罐”“黄花梨圈椅”“龙门石窟大佛”等多幅文物的图片,但这些图片只显示出了我国文物的“冰山一角”。在正式开展本课的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主题展示更丰富多样的文物图片。拓展欣赏教学的教学资源不仅补充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不足,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提升学生美术审美意识、增强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二)立足教学目标,实现欣赏校本课程的开发

  从以往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美术课程以知识为本位,注重相关美术知识的讲授,但很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因此,教师应以教育目标为立足点,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并将之与学科教学内容相整合来完善美术欣赏教学内容,助力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为配合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的教学,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搜集当地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与本地出土的古代陶瓷作品,将之进行合理编排,助力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结合校本课程展开陶瓷艺术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或陶瓷加工厂、陶艺工作室等地方进行参观,以实物观赏的方式近距离地接触陶瓷艺术、感受陶瓷艺术的深刻内涵。这样,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不仅能够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还能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欣赏教学资源为保障,促进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就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拓展与创新性改革,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教学模式中获得不同的欣赏引导,进而实现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及审美意识的显著提升[4]。

  例如,任务驱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3课“抽象的雕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欣赏教师提供的雕塑作品,并结合本课主题进行类似雕塑作品的创作”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欣赏雕塑作品,并在合作探究中感悟雕塑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总结雕塑作品所反映的主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主题展开想象,自主、合作创作相关雕塑作品。教师还可在学生完成创作后在班级里组织开展任务成果展示会,让各小组轮流分享欣赏感悟、展示创作成果,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欣赏、分析中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运用新型教学技术,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作为当前先进的教育辅助技术,以其强大的搜索功能和形象的演示功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还拓展了教学的形式与途径。在信息时代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展示相关教学视频,从而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延伸课堂教学的空间,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5]。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6课“喜怒哀乐”时,教师应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相关作品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物表情与其内心情感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一作品为例,带领学生欣赏画家对人物表情细致入微的刻画,感受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蒙娜丽莎》带有忧郁色彩的微笑的表情进行加工,将其表情调整为喜悦的笑或单纯的哀伤,并要求学生将这些具有不同表情的画作与原图进行比较与欣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微笑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内心情感,还能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效率。

image.png

  六、借助学科融合教学,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强调学科融合的教学思想。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应以更加开放的教学思路打破各学科间的知识壁垒,使学生在对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学科融合的教学思想,以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8课“山山水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美术欣赏教学与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一方面引导学生欣赏李可染的《漓江胜境图》这一山水画作品,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桂林的地理特点,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地理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这一绘画作品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效率。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据关键地位,它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当前倡导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充分重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工作,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技术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带来更良好的美术审美体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理解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1]庄圆.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10):64-65.

  [2]张晓彤.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新校园,2021(9):59-60.

  [3]周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8(11):17.

  [4]咸森凡.分层教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生,2018(5):35.

  [5]赵新财.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