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跨越教学“红海” 畅游教与学的“蓝海”论文

跨越教学“红海” 畅游教与学的“蓝海”论文

4

2023-03-28 15:59:2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学设计的必备要素,如何破解教学重难点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心脏》为例,对如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从“构建知识框架”“归纳重难点”“巧用教学‘妙招’”“精准练习”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思考、设计和实践路径,探讨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针对重难点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同行交流借鉴。

  摘要: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学设计的必备要素,如何破解教学重难点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心脏》为例,对如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从“构建知识框架”“归纳重难点”“巧用教学‘妙招’”“精准练习”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思考、设计和实践路径,探讨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针对重难点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同行交流借鉴。

  关键词:心脏结构;教学重难点;突破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学习生物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学会学习,提升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跨越了这些“障碍”,掌握了方法,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大有裨益。为此,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成为初中生物教师热议的话题。

  本文以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为例(本课在本册的教学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呈现笔者破解本课教学重难点的路径和针对本课中的重难点的思考、教学设计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心脏的复杂结构,教学重难点是心脏与血管间的血液循环以及血液性质的变化,要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知识框架,清晰呈现知识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提出的“模块记忆法”认为,如果把零散的信息,整合成一个个有意义的模块,我们的“工作记忆”(人的“工作记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处理器,用来处理人的短时记忆,处理完后,短时记忆才会被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就可以处理7个模块信息了。即如果将繁杂的知识以脉络的形式呈现出来,借助架构好的知识网格,教师就可以教得清晰,学生也能够学得透彻。

  《心脏》这节课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复杂,如果盲目地去讲解,学生接受得慢,即使当时接受了,也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忘记。如果建立一个能归纳整节课的知识点的知识框架,使知识形成网格、形成模块,形成系统,学生看了之后,就会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例如以下知识框架:
 

060a85e345d77c7a1332f9278fde83a1.jpeg

  “心脏主要结构”知识框架把心脏结构的知识归纳成四个子模块,而且每个子模块都列出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关键词,简单又明了,学生看了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学习目标和方向,有利于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二、归纳重难点,由浅入深推进理解

  知识模块化之后,就要进行知识的分类、细化和归总,即要将重难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呈现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这是一个精细的工作,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总结,并反复修改。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点归纳要适中,忌繁多和不全,要做到又全面又简洁需要生物老师反复斟酌与思考。以下是《心脏》这节课的一个知识点归纳实例:

  知识点一:心脏四腔

  1.心脏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心脏四腔肌肉壁的特点: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因此左心室泵血最远。

  3.心脏四腔血流性质:左心室、左心房流动脉血;右心室、右心房流静脉血。

  4.心脏的位置:胸腔中央偏左。

  5.心脏的功能:能将血液泵至全身,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6.心脏四腔血流性质:左心房和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和右心室流静脉血。

  通过第一个知识模块的呈现,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位置和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四大血管

  1.四大脉: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肺静脉。

  主动脉:流向全身的大动脉;

  肺动脉:流向肺部的大动脉;

  上、下腔静脉:流向全身的大静脉;

  肺静脉:流向肺部的大静脉。

  2.四脉与四腔的连接。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静脉→左心房。

  3.四脉血流性质。

  主动脉、肺静脉流动脉血;

  上下腔静脉、肺动脉流静脉血。

  4.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通过第二个知识模块的呈现,学生了解了四大血管的特点以及心脏与血管之间的联系通道,建立了一个空间思维构架,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点三:两种瓣膜

  1.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开口朝向心室,控制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不能倒流

  2.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开口朝向动脉,控制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不能倒流

  3.两种瓣膜的功能:让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通过第三个知识模块的呈现,使学生了解了心脏瓣膜的功能,从而明白血液是如何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的,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点四:两大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两处交换:

  在全身毛细血管处发生物质交换,即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处发生气体交换,即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4.经过体循环之后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过肺循环之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血液循环路线以及在两大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在本节课中是个难点,由于前面三个知识模块为第四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知识点已经呈现出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模式,学生对第四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并不觉得复杂,经过对基础知识的不断消化吸收,夯实了基本功,本节课的疑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并能融会贯通了。

  三、巧用教学“妙招”,扫重点破难点

  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采用一些小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教授教学重难点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举几个实例来进行说明:

  (一)采用口诀式记忆来突破重难点

  口诀式记忆技巧最大的优点是记忆起来简单方便,并且能够建立长久记忆,能让学生答疑时即学即用,对突破知识重难点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例一:心脏四腔的位置是个重点,但是记忆时容易混淆,可以采用记忆口诀:上房下室,左右相反,即心脏的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心脏在图片上的呈现于自己的左右手方向相反。例二:四大血管与心脏四腔相连也是个学生非常难于记清的点,可以采用记忆口诀:动连室,静连房,即动脉连接心室,静脉连接心房。例三:两大循环路线的起点与终点如果学生没有弄清楚,整个血液循环途径都会混淆不清,可以采用记忆口诀:体左右,肺右左。即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例四:心脏和血管里面流动的血液性质有些学生也经常出错,也可以采用记忆口诀:左动右静,即心脏的左边流动脉血,右边流静脉血,以及与心脏左边相连的血管是流动脉血,与心脏右边相连的血管流静脉血。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破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同时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变大为小、变小为大,还能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灵活多变,运用自如,促使学生去思考,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上述知识点四两大循环路线的知识,可以应用多媒体制作成流程图表的形式,还可以制作有动画效果的PPT来生动形象地呈现血液循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血液循环的动态画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有助于建立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今后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

  四、精准有效练习,夯实基础巩固重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精准的练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准有效练习,关键在于“精”和“准”,“精”是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依据新课标,体现教学目标并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准”即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各有不同,因此在习题的布置要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这也是“双减”政策下的分层作业设计理念。教师依据学情和教情,对习题进行分层,既有基础题、提升题,也有拓展题等几个层次,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有针对性地设计每道练习题,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生物下册---《心脏》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分析以及如何突破重难点问题的几点浅显的看法,自知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继续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提升。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才能突破教学的“红海”,在教与学的“蓝海”中畅游,才能在自己的教学领域里留下一道光、一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