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2025-03-11 16:39:0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分别阐述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在把握思维品质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围绕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五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教学策略。
【摘要】分别阐述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在把握思维品质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围绕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五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教学策略,即预留思考空间,直抓知识本质,强化知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兴趣,并在各教学策略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子策略,以期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是个体智慧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支配、参与一切智力活动。学生的思维品质水平和英语教学课堂实效紧密相关,教学效果提升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提升又能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升。鉴于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聚焦英语教学实践,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思维品质概述
思维品质是学生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个性特征,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品质涵盖多个核心维度,包括批判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其中,思维的批判性体现了学生个体在思考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审慎调控,能对思维素材和过程进行严格而客观的评估和检验,理智权衡利弊得失。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不仅认同既有结论,还会积极验证其产生的条件,并勇于提出个人见解和假设(李军2024)。思维的深刻性指学生个体能穿透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探求问题的根本所在,擅长深度挖掘和解析问题,从而给出合理的解答。思维的敏捷性强调思维反应速度与效率,拥有此品质的学生能够迅速对新问题作出响应,并快速生成个人见解。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思维活动的高度适应性与变通性,能够在不同情境下适时调整思维路径,发现并采用新的解决策略。这类学生善于多角度观察问题,运用多元方法破解难题。思维的独创性是独立思考与创新产出的智力展现,通常体现为专利发明、技术创新、新观念或创造性理论等形式。具备此种思维品质的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具有强大的发散思维,能够发掘新知识领域,探寻全新技能。
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能帮助他们在学术领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中表现出卓越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独立判断力,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廖丽丹2024)。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中强化这五个方面的思维训练,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预留思考空间,培养思维批判性
1.究其竟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由知识的“灌输”者转为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与挑战。在课堂的巩固练习环节,当学生遇到错题时,教师不仅要纠正答案,还要追溯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在错题旁边注明相关考点,帮助他们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这种究其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课前展示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每堂课开始前可以预留部分时间,鼓励学生简单讲述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内容,分享自己对书中感兴趣的部分、持保留态度的观点,或者描述自己近期接触的新闻趣事、个人经历等,并对其进行主观评价和判断,如对事件中主人公行为的对错分析,以及是否赞同主人公的选择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得以在课前进入英语思考和表达的状态,不仅能够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够在不断自我陈述和反思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8 Fashion为例,在正式讲解本单元关于时尚的主题前,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利用5—10分钟时间,谈谈自己对学校或社区内流行服饰的看法,或者描述一次购物经历中遇到的时尚新品,以及对此的个人喜好和评价。学生可以讨论并评价某一时尚现象,如快时尚产业对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追求名牌消费的现象是否合理等,并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以及是否支持这种选择,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
(二)直抓知识本质,培养思维深刻性
1.问题系列化
问题系列化教学法借鉴螺旋上升式的提问策略,尤其适用于初中英语复习课堂场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序列,确保问题设置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逐步提升问题难度,形成从基础知识到深度理解的渐进式认知挑战。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条,促使学生深度挖掘知识点的本质,培养他们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提升思维深刻性的目标。例如,在考查词汇掌握程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确认词汇的发音、基本含义,再延伸出相关重要短语搭配、典型例句的应用等。
2.图像系列化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像系列化方法,将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觉表达,尤其在执行听力任务时,鼓励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和记录所听内容,使之具体化、可视化。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定位和组织信息,还能加深其对语言结构、语义关系的理解,使其形成逻辑严密的知识网络,从而有效培养其深刻性思维能力。
(三)强化知识复习,培养思维敏捷性
1.线性逻辑思维训练
线性逻辑思维指学生运用直线型、直观的思维方式,从对事物表层特征的认识逐渐过渡到对其内在本质的抽象理解(秦雪菲2023)。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线性逻辑训练,通过设定特定的主题或情境,促使学生自然构建起相关信息链,提升其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组织、调动和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发展其思维的敏捷性。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School life为例,在单词教学环节,围绕School Life这一主题,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线性逻辑的单词“头脑风暴”活动。在讲授classroom、lesson、homework等核心词汇时,教师鼓励学生依据教室设施、上课情境、课后活动等线索,联想并拓展出一系列与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如blackboard、textbook、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等,从而形成关于学校生活的词汇链,增进他们对相关词汇的系统性理解和记忆。在句子或篇章层面,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本单元相关知识后,设置An Ideal School Day这一中心主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逻辑,依次回忆并构造出描述理想学校一天生活的一系列重点句子,如“起床、吃早餐、上学路上、课堂学习、午餐时光、课外活动、回家作业、休息娱乐”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在短时间内组织、调动和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还能够强化对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在逻辑理解,从而有效提升思维的敏捷性。
2.想象能力训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想象能力训练是一种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束缚,释放思维潜能的有效方法。提升想象力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跳跃性,使其在英语学习中更具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在教授完重点单词和句子后,采用编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每位学生轮流用英语或汉语(但鼓励使用英语)叙述自己构想的故事的部分情节,全班共同编织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肯定并赞扬富有创意的表达,评选出最具想象力的学生,从而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Unit 4 Life on Mars为例,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火星探索的视频或图片,营造火星生活的科幻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提出“假设人类已经在火星上建立了第一个基地,设想你的日常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组织他们按照小组分工,依次接力创作火星生活故事,每人负责一部分情节,如“火星上的食物来源”“火星上的居住环境”“火星上的娱乐活动”等。各小组将串联起来的故事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对每个故事的创新点和英语表达进行点评和赞扬,选出最具创意和想象力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灵活性
1.推陈出新训练法
推陈出新训练法即温故知新法。在接触新单元之初,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即将学习的话题发表个人观点与见解,以此激活他们的既有知识储备,并初步建立对新内容的认知框架。待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再次邀请学生重新审视并阐述自己对该话题的最新理解和认识,使其观点更加多样化,思维逻辑取得显著进步(刘秀艳2024)。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3 Teenage problems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青少年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更全面、深刻的见解。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可能认为学业压力是青少年唯一的问题,但在深入了解后会认识到社交困扰、情感困惑及自我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同样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挑战,从而在修正思维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2.聚合抽象训练法
在讲授单词或句子时,教师可巧妙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引导学生将孤立的词汇与已有知识体系相互关联,使其基于熟悉的概念建立起单词之间的上下位联系,从而形成分类和归纳的思维习惯,进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灵活地整合和扩展知识。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1 Know yourself为例,在讲解单词doctor时,教师可拓展与其紧密相关的其他职业词汇,如护士nurse、厨师cook、教师teacher、飞行员pilot、司机driver等。
3.集思广益训练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集思广益训练法,集众人之力,使学生在多元观点中产生思维碰撞,开阔视野,逐渐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Unit 3 Robots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机器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这一主题设计一场辩论赛。正方可以主张机器人在科技、医疗、工业等领域为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进步,反方则可以从就业市场、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探讨机器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辩论过程中,正反双方不仅可以就各自的观点进行陈述,还可以通过聆听对方的观点,进一步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并吸收他人的智慧,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论点。
(五)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独创性
1.多样化知识输入输出方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传统学习模式可能带来的枯燥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投入知识探索过程。尤其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畏难情绪,教师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在布置作业时不宜局限于传统的抄写单词和句子,应尝试引入诸如制作英语手抄报、参与英语戏剧角色扮演、创作英语诗歌等富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激发思维的独创性。
2.学科间知识迁移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单科教学局限,通过学科间知识迁移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面对英语教材内容可能引发的学生厌倦心理,教师可创造性地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等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尹小娟2023)。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其从跨学科的视角理解和运用知识,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 Where are you from?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地图、多媒体资源,展示世界各地的美景、各国国花和国宝动物,并简要介绍各国的风土人情。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2 Travelling为例,教师可进行地理知识迁移,利用多媒体工具或世界地图,让学生在学习有关旅行目的地的词汇时,直观地了解这些地方,如著名景点、国家首都及其相对位置。同时,教师讲解各地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及特色景观,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记忆描述一个国家的自然风光或城市建筑时所需的词汇和句型。此外,教师还可进行历史文化知识迁移,即结合历史背景,讲述各个旅游目的地的故事,如古罗马遗址的历史、中国长城的历史、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历程等,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结语
思维品质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非常重要。通过围绕思维批判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五个方面实施针对性教学,有效发挥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功能。同时,打破了枯燥单一的教学困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赋予学生更多主动性与反思空间,有力提升了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进一步检验和完善这些策略,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引用文献
李军.2024.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课例研究[J].试题与研究,(5):48-50.
廖丽丹.2024.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新教育,(4):56-58.
刘秀艳.2024.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实践[J].读写算,(1):146-148.
秦雪菲.2023.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路径——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为例[J].新课程研究,(32):10-12.
尹小娟.202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教育界,(28):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