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论文

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论文

24

2023-03-27 16:47:0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为了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瓶颈,然后提出了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路径,最后论述了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具体实践。

  摘要:为了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瓶颈,然后提出了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路径,最后论述了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护理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同步推进的良好效果。课程思政的方向就是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通过课堂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完成思政教学任务,实现“三全育人”教学目标[1]。课程思政的重点就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并将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实现课堂教

  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观念的同步推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政治素质、价值观念、道德素养水平的目的。课程思政的范围涵盖整个专业和业余课程,包括且不限于传统思政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社会课程等[2]。

  医学院校是培养治病救人、医疗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护理专业则主要培养直接关系到与病人接触的护理人才,故护理专业学生的价值取向、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思政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要立足“大思政”教育格局,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将专业知识、思政内容、人文素养进行融合,确保同行同向、协同育人,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舆论与就业形势,加强护理专业学生思想价值、职业认同及三观方面的教育。2020年疫情防控以来,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得以突显,医学院校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课程思政等教育模式,开展联合教育,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基于此,本文拟对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加以探索。

  一、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瓶颈

  (一)思想认识不足,缺乏硬性规定,课程思政普及力度不足

  目前,不少医学院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医学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非个人本职工作,可有可无;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务虚,对学生也没有太大价值。另外,很多院校缺乏课程思政相关管理机制,特别是硬性规定不足,对教师缺乏约束力,因此很少有教师愿意主动研究并开展课程思政工作[3]。

  (二)政治素质不足,教学能力不强,课程思政效果不好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对专业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都有较高要求,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实际,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嵌入专业教学,这是一个普遍的难点[4]。专业课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看似简单,其实困难多多,难以速成。目前,专业课教师对于护理专业知识非常熟悉,但普遍缺乏政治理论知识,无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还有的教师不关注时事政治热点,不了解国家关于护理方面的导向和政策,对于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提炼不够,只是在教学中生硬植入思政教育,根本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兴趣,进而会导致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三)资源支持不足,缺乏典型模式,课程思政推行困难

  目前,在课程思政方面仍缺少足够的成功案例、成熟方案,缺乏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和培训力量,这使得护理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缺乏指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这就导致课程思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二、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路径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方面的制度约束和激励是推进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保障。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将课程思政列入教学大纲,将其确立为教学重点,作为教师教学的必须项和加分项,引导教师更加重视这项工作;要定期组织一线教师参加思政专题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要进一步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课程思政明确纳入教学组、教师个人年度考核评价工作;要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与各院校和各系部的年度经费、课题费,以及教师的职称、绩效挂钩,从而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5]。

  (二)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思政教育,提高思想重视程度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故学校、教师的思想转变及理念升级是加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课堂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学校作为教育主体,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课程思政工作作为教学重点工作、作为教师一项必要任务来抓。其次,一线教师要转变过去以专业课为主、以干货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主动适应角色变化,将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作为教学工作重点,将医德教育、护理人文精神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同专业课程教学同步推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6]。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学年课程特点,研究制定教学方案,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有序开展思政教学。比如,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中,要穿插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公民基本素质方面的教育;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要结合职业道德、“南丁格尔”精神、人文关怀等内容;在岗前实训教学方面,要结合当前疫情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加强医德医风、使命荣誉、为民服务等方面的教育;等等。通过这种整体化、模块化的设计,能有效减少一线教师无序教学的现象。

  (三)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深入挖掘护理专业思政元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需要将立德树人、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在润物无声中实现德育目的。对此,教师要围绕爱国主义、民族文化、价值信仰、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等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深入挖掘课本内外的思政内容,特别是要善于使用真人真事、身边典型事迹进行思政教育,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医药学基础时,教师可以结合人工牛胰岛素、青蒿素等我国在世界医学领域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在讲社区护理学的“计划免疫”内容时,教师可紧密结合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7]。另外,在开展老年人护理教学时,教师可以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培育学生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等。

  提高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就要坚持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下功夫,探索更多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具有延展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发和整合多元化课程思政平台,强化院校、系部、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教师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从我国医疗护理专业“卡脖子”的技术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攀登技术高峰,增强科学精神,端正学习动机。教师还要探索视频、实物、翻转课堂、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加强合作和探究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同时,教师要坚持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实践操作中传递职业精神、家国情怀与人文修养。比如,练习肌内注射药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三查七对,强调慎独,而进行护理操作时则强调换位思考等。另外,教师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专业教学,如“透过表象看本质”对应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对应确定紧急护理顺序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应开展个性化护理等[8]。

  三、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融入的具体实践

  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岗前实训往往占据学生学习中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找到适应学生的具体且生动的教学手段,是课程思政教育要面对的重要挑战。情景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提前通过教学软件下发案例及相关基础知识,采用贴近临床实际的案例,实施小组讨论制,让学生围绕教师发放的问题各自收集相关资料,并在此过程中多看、多问,勤动手、勤思考,注重培养护理人文修养,学会与患者沟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9],可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现以所在学校实训课程临床常见病“气胸病人的护理”为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采取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联合教学,如图1所示。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授课前,首先,教师要确定学习目标及教学任务,一方面是专业课程目标,包括素质、知识和能力目标;另一方面则是思政教学目标,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10]。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即通过微信、职教云、钉钉群等方式,发布课前预习内容,包括气胸的定义、分类、身体状况、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针对预习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的项目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双侧鼻导管吸氧和面罩吸氧、静脉留置针的技术、肌内注射、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更换等。最后,教师要结合气胸病人的护理实际,实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课程的课程思政情景教学模式,并提前将任务下发给学生,让其提前进行准备,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060a85e345d77c7a1332f9278fde83a1.jpeg

  (二)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实施过程包括4个任务,如图2所示,其中任务二是示范内容。气胸病人的案例一共设置了六个情景,每个情景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小组成员需要按照情景内容进行考核。情景中角色的分配情况如下:护士长由教师扮演,护士、医生、患者、陪侍都由学生扮演。另外,对每个情景的演练情况都要做好评估。

360截图20230324162931037.jpg

  1.入院环节。情景1:普外科护士长(教师扮演)接到急诊电话,有一名气胸患者需要接诊,护士站通知护士1,一名男性患者需要办理入院手续,初步怀疑气胸,安排患者入住202-1床。考核:护士1整理床单位,要求将配用床改为暂空床。此时,标准化病人手捂左侧胸部、气促;家属手持入院证搀扶患者步入呼吸科病房护理站;护士长通知大夫接诊病人,护士1热情地将患者领入病房,同时协助病人采取合适体位即半坐卧位。考核:①为什么安置半坐卧位?(医生做完评估后,下达口头医嘱,给予多功能监护仪和双侧鼻导管吸氧);②护士是否能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口头遗嘱时要注意什么?此时引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伦理和道德方面自主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展现职业伦理和友善关爱。

  2.治疗环节。情景2:标准化病人感觉一侧胸痛,如针刺感,并伴有胸闷、表情焦虑,于是询问护士:“我感觉左侧胸部疼痛比刚才严重,而且越来越憋气了!”家属很焦虑,问护士2情况如何。护士2首先要评估并收集病情资料、病人的症状及体征,询问发病经过及既往史,并及时通知医生,安抚病人和家属情绪。教师可在这个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要求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病情,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引导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这个情景主要考核护士:①要学会问诊、胸部评估;②气胸病人的病因、分型、临床表现。

  情景3:护士3巡视病房时发现标准化病人半坐于床上,用手按压左侧胸部,表情痛苦,并再次描述:“我感觉胸部越来越疼痛了”。护士3:①评估患者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及胸痛的变化,并迅速向医生汇报(医生下达临时医嘱为曲马多iv);②审核医嘱,审核过程中发现医嘱有误向医生询问并说明疑问(曲马多一般为im)。在这个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人命关天,必须始终保持慎独严谨的工作作风,不能有丝毫疏忽大意。情景3主要考核:①护理评估;②肌内注射;③书写首优护理诊断;④心理护理和护理评价等内容。

  情景4:护士4巡视病房,并评估患者的病情,询问胸痛是否缓解。标准化病人半坐于床上,感觉疼痛缓解,但呼吸困难加重,并伴有大口喘气,于是呻吟道:“我胸痛好点了,但是为什么还是喘不上气来?”家属抱怨并询问护士:“刚刚不是打上针了吗,为什么还是这样啊?”护士4:①迅速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呼吸困难的变化(心电监护仪提示患者的脉搏118次/分,血氧饱和度92%);②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这个情景中加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如下:技术是立身之本,在急救的过程中要忙而不乱、忙而有序,从而培养学生临危不乱的大局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情景4考核的重点内容:①护理评估;②能否正确的更改氧流量;③确定首优护理诊断;④心理护理和评价。

  情景5:护士5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并询问患者呼吸困难是否缓解。标准化病人半坐于床上,感觉疼痛缓解,呼吸困难程度降低,自我感觉比刚才好转,同时家属问道:“怎么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呢?”护士5: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其主诉内容;②评估病人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是否正常;③获取医嘱,协助医生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治疗;④健康宣教。次日,护士5巡视病房,在评估患者后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这个情景中加入的课堂思政内容如下:通过给患者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让学生学会与患者共情,主动关爱患者。情景5考核的内容:①护理评估;②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更换。

  3.出院环节。情景6:病人痊愈,准备出院,家属询问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以后该怎么才能防止病情复发。护士6巡视病房:①评估患者病情;②指导患者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和增强体质,避免因肺功能未完全恢复和体力恢复差而产生的新问题;③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定时通风换气;④定期复查,出现问题及时就诊。这个情景加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如下:促使学生注重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其做到平等关爱和慎独自律。情景6考核内容:①评价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全面准确;②评价病人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与评估阶段

  笔者以“气胸病人的护理”为例,实施了患者从入院治疗到病愈出院全过程的情景教学模式,并深挖课程教学各环节的思政元素,将美育精神、传统文化、人文素养、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珍爱生命、情怀渗入、医患沟通等内容巧妙融入实训课程教学,并通过对各个情景的针对性设定、热点启发、实践体验、作业引导等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11]。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可知,大家普遍认为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调动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其课堂注意力,培养了其职业精神,强化了其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能力,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满意。

  总之,高职院校和一线教师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医疗护理专业实际,以及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充分挖掘学科知识蕴含的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演练,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同向同行、效果叠加,进而形成高职护理专业思政教学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田北海.何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何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含义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4):35-40.

  [2]杨娇娇.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3]李景初.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6):41-43.

  [4]陶然,曲鹏,郑敏,等.对医学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58-59.

  [5]梁伟莹,罗少珍,陈泳霞.发挥思政教师在“大德育”工作体系中积极作用的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及运行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4):67-68,123.

  [6]姚荣秀.新时代教师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3):167.

  [7]朱慧,周滋霞,韩中保,等.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高职内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1):35-37.

  [8]杨旭红.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1(20):112-114.

  [9]杨松岭,崔立勋,孙红.PBL教学法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以《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案例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35):135-137.

  [10]王光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6):75-78.

  [11]邹志文,王齐祥.基于整合理念下实训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税务综合实训》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22,37(1):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