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单元表现性评价教学实践论文

2025-03-04 16:59:4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阐述单元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表现性评价设计要求。以人教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6 Work quietly单元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实践为例,探索如何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及任务,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摘要】阐述单元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表现性评价设计要求。以人教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6 Work quietly单元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实践为例,探索如何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及任务,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指出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整合教学资源,通过设计、运用与单元核心素养目标相一致的系列表现性任务及评价量规,使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进行综合性、实践性学习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表现性评价;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要采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和表现性评价方式,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际水平(教育部2022a)。《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教育部2022b)。可见,在教学中落实表现性评价是检测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结合《课程标准》提出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这一背景,围绕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如何设计与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单元表现性评价,以切实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元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与结果作出判断,其构成要素主要是居于课程核心的目标、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判断学生表现的评分规则(周文叶2014)。单元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单元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表现评价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一系列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表现性任务,将教—学—评融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通过表现性评价反馈的结果,不断调整和校正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表现性评价设计要求
第一,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和学情,围绕单元主题,从整体上预测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达成的素养表现,通过逆向设计确立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和课时阶段目标。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基于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如各种构答反应、作品呈现、行为表现等),并与教学过程相统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以引出目标评价所需要的证据。
第三,师生以多元、适切的评价量规,考查学生在单元英语学习活动中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一系列表现性任务的综合运用,构建单元表现性评价体系,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针对这些问题,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以更好地达成课时阶段目标和单元整体目标,从而达到形成和发展其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小学英语单元表现性评价的教学实践
表现性评价与课程教学的统整,要求课程组织方式从基于知识点的课时走向素养本位的大单元(周文叶、毛玮洁2022)。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6 Work quietly单元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实践为例,探索如何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及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指向核心素养,确立单元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在单元教学中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教育部2022a)。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情,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评价目标,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监控和评价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和单元结束后的综合表现(王蔷、蒋京丽2023)。对此,教师基于学习内容和学情,依据《课程标准》中描述5—6年级学段核心素养分项特征,提炼Unit 6 Work quietly的学习目标(见表1)。
目标1、2侧重语言能力;目标2、4融合了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目标3兼具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体现相应的思维品质。在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后,学生能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生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及方法,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
(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设计单元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需要为学生创设能够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且任务需具备挑战性,使学生能够运用综合能力解决真实问题。教师参照GRASPS工具(威金斯、麦克泰格2017),建构本单元的表现性任务To be the Little Rules Expert(成为“规则小达人”)。本单元教学围绕评选学校“规则小达人”(Situation情境)展开:学生作为校园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Role角色),需不断了解各个场所应遵守的礼仪和规则,在完成学习后,动手制作“文明礼仪秩序宣传册”(Goal目标),并亲自到校园内外的相关公共场所进行宣传。所有学生(Audience受众)都通过校园投票的形式,按照“清晰、简洁、合理”的标准(Standards标准),选出优秀的宣传小组、个人及宣传手册(Performance表现/Product产品),并依此展开有关公共场所规则礼仪的推广。
在设计单元表现性任务及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分解并确定各课时学习目标,同时依据课时学习目标设计课时子任务。教师要确保设计的各课时子任务能够为学生素养达成程度和所体现出的差异化水平提供可评价的证据。另外,教师要设计贴合生活实际的各课时子任务,创设能够与单元大主题相关联的学习情境。因此,基于对单元学习目标及单元表现性任务的分解,教师确定本单元各课时目标,并设计各课时对应的主要子任务(见表2)。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创设反映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引导学生提高实际生活中进行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设置适切的课时子任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紧扣课时学习目标,从而逐步推动单元学习目标及单元表现性任务的达成。
(三)设置评价量规,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课程标准》倡导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教与学的全过程(教育部2022a)。有效且恰当的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一个任务、成果或表现的质量,帮助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相关信息。因此,具体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是设计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在制订评价量规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表现性任务的内容及其所关联的核心素养目标,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落实有效评价,强化育人导向。以Unit 6 Work quietly第一课时的表现性任务为例,教师针对该表现性评价任务,结合课时目标及实际学情,设计了以下的学生表现性评价表(见表3)。
评价任务与课堂教学过程是整合在一起的,在进行该表现性任务时,学习任务本身也能发挥评价的功能。学生参与表现性任务的过程是他们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自我修正的自知过程。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关注自己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及发展思维品质的批判性。在具体、指向素养目标的评价量规的指引下,学生对自我要达成的目标产生清晰的认识。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更清晰的认知,且明确改进的具体方向。
评价结果的展示也可以帮助教师判断教学任务设置是否合理且有成效,并根据学生评价反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由于单元整体教学下各课时的学习任务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有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学生可根据表现性评价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后反思并调整和改进学习策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中反映的问题,设计和提供任务中必要的语言支架和任务说明,引导他们在情境中进一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推动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核心素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和达成。
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将知识学习和育人价值目标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关的问题,并通过有效评价改进和完善学习,达成多层次素养目标,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Unit 6 Work quietly的教学实践表明,单元表现性评价不仅可以为学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英语学习提供必要的证据,还可以为教师指导其进行后续学习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真正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2a.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58.
教育部.2022b.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王蔷,蒋京丽.202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与英语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学业评价[J].中国考试,(1):67-73.
威金斯、麦克泰格.2017.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第2版.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77.
周文叶.2014.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3-54.
周文叶,毛玮洁.2022.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养成[J].全球教育展望,(5):94-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