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2

2025-03-04 15:06:0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阐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作业的功能定位,以及预习任务设计的原则。结合教学实例,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即重结构,让预习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作指导;研语篇,让预习为深入的语篇知识学习作铺垫。

       【摘要】阐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作业的功能定位,以及预习任务设计的原则。结合教学实例,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即重结构,让预习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作指导;研语篇,让预习为深入的语篇知识学习作铺垫;留悬念,为学生课堂的深入阅读和思考预留空间;巧反馈,让预习和阅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期将阅读课授课常见的“读前—读中—读后”流程拓展为“课前—课中—课后”流程。


  【关键词】预习作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预习是元认知策略中的一种重要行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必修课程的元认知策略要求第一条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计划和安排预习和复习”(教育部2020)。目前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侧重教学策略创新、活动设计、知识习得、技能培养、核心素养培养、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很少涉及阅读教学中预习的作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对预习的认知普遍停留在提前读文章、查生词等层面,忽视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的关联性,比较随意地布置预习作业。也就是说,预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被忽视,预习作业的设计、布置及其与课堂教学的关联性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缺失。


  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基本按照“读前—读中—读后”的流程进行,很少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然而,按照翻转课堂的设计逻辑,预习可以将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学习理解类任务前置,为文本解读(read between the lines)和读后拓展(read beyond the lines)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也为课中和课后的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作好铺垫。课堂中有更多空间留给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而这正是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最本质的区别(鲁周焕2021),因此,预习在促进他们深度阅读和深度学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流程应拓展为“课前—课中—课后”流程。

  一、预习作业的功能定位


  英语阅读教学课前预习可以唤醒学生的已知,激发其思考和联想,为深入学习作好预热和铺垫。因为阅读语篇的类型、语言特点、文体特征、写作目的等不同,所以课前预习应有不同的侧重和指向。基于教学目标和阅读语篇进行预习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很重要。阅读教学的预习作业主要应具备以下功能:


  (一)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整体结构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语篇的文体特征,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结构图、分段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语篇,提前了解语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这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修正碎片化阅读方式,养成先整体、后局部的阅读习惯。基于文体特征把握语篇整体结构能为学生后期更好地理解主题意义作好准备。


  (二)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基本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填空、填表、画图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语篇,获取基本信息和主要细节。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高中生已经具备自主阅读并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预习作业完成学习理解层面的部分任务,为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留更出多时间和空间。


  (三)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背景知识


  合理的预习任务可以唤醒学生与阅读语篇主题相关的已知信息,帮助他们获得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提前了解相关背景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篇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四)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预先理解语篇中的重点生词、专有名词、长难句等,扫清语言障碍;缩小不同语言水平学生之间的理解差异,以便教师在设计课堂阅读任务时可以更深入,生生交流也可以更顺畅。


  (五)帮助学生基于主题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作业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语篇主题,调动其阅读欲望,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


  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学生通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形式进行意义构建(韩雪屏2003)。合理的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生本对话,获取语篇基本信息,掌握语篇要义,在课堂学习前对语篇主题的理解进行预加工,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和压力;可以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将教和学的重点指向学生的理解难点和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从而提高阅读过程中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元认知可使学生实现英语阅读中的自我监控,适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过程,优化学习习惯(张智聪2018),而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策略。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预习作业设计原则


  预习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对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将预习作业的设计纳入阅读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发挥预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益。预习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落于笔头


  落于笔头有利于将预习作业具体化,可以将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问题、选择、图表、填空、翻译等形式更好地呈现给学生,使其课前阅读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可以端正学生对待预习任务的态度,促使其更好地完成既定任务;有利于教师检查、评估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并根据他们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让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机关联,让教学真正服务学生。


  (二)着眼语篇


  不同的语篇类型和语篇主题有不同的文体特征、结构特征和表达方式,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内容和主题意义,因此,针对不同语篇的预习任务也应着眼语篇本身设计,而不是千篇一律。总之,预习作业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研读语篇,充分挖掘语篇内涵,围绕语篇的主题意义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


  (三)基于学情


  教学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采用,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不同也影响预习方式的设计。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在预习作业的形式和难度方面进行符合学情的设计。此外,根据学生对课前阅读的适应程度和方法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适当加大预习作业的难度,丰富预习作业的内容。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预习作业设计策略


  (一)重结构,让预习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作指导


  预习问题的设计应先指向语篇的整体结构和框架、主题与目的,再涉及部分细节,使学生在预习任务的指引下先关注文本整体再关注细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Reading板块后的A1部分都配有导图式的语篇结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指导学生预习,也可以进行改编或重设。针对该教材Extended Reading板块的语篇,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整体性理解作业。指向语篇整体的预习任务可以根据语篇文体特征和具体内容以分段归纳大意、绘制文章结构图和思维导图、填表等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概括与归纳语篇主要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在这样的任务引领下进行自主阅读,就会形成先整体后细节的习惯,从而习得一定的阅读策略。

11d515681057a93bddd0170c596bbc6.jpg

  (二)研语篇,让预习为深入的语篇知识学习作铺垫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作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他们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教育部2020)预习作为教学的第一环节,其设计自然应基于对语篇的深入研读,并结合语篇的不同特点。


  比如,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3的Extended Reading Smartphones:a smart choice?是一篇博文,话题为大家熟悉的手机使用问题,语言易懂,因此设计预习作业时侧重内容和情感。教师提出问题:“What led to Alan’s no-smartphone week?Fill in blanks about what the author did during the week.”等,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作者不使用手机后的变化,思考合理使用手机的益处,以及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


  再如,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的Extended Reading The value of Science是科学家关于科学价值的演讲,学生对该话题比较陌生,在理解某些观点和语句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教师挑选了一些关键长难句让其分析和理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这些句子,自然地将语言理解融入教学环节。


  (三)留悬念,为学生课堂的深入阅读和思考预留空间


  预习作业只是准备和预热环节,因此预习任务不可以覆盖语篇阅读中教师想和学生探讨的全部问题,要为课堂的进一步阅读和读后思考预留空间。仍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3的Extended Reading Smartphones:a smart choice?为例。教师针对语篇的第一小节设计了问题“Is Alan a smartphone addict or not?Find out details supporting your idea.”只要求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作者是不是smartphone addict的证据。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找到证据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不直接说明而是间接描写,并且让他们仿写,描述自己的行为,表明自己是否是一个smartphone addict。这样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获取了基本信息,节约了课堂上第一遍阅读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再次阅读,进行语言赏析和模仿,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语篇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应涉及学生自主阅读后的基本信息获取,引发他们思考,并且只停留在学习理解层面,解决What的问题,为课堂上进一步探讨How和Why的问题预留时间。预习任务的设计应与课堂教学的设计融为一体,既要让学生在课前获取必要的信息,又要给课堂的深入留有空间。


  (四)巧反馈,让预习和阅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教师应及时检查和批阅,了解他们的完成情况并据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修改和调整,将其自主阅读时出现的问题纳入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流程中自然地反馈,而非孤立、生硬地单独讲解。比如,涉及阅读语篇结构的预习任务,如果学生的完成情况很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需呈现答案,然后直接进行细节阅读教学或深入阅读教学;如果学生的理解不够准确,教师应结合他们存在的问题引导其再次阅读,在其厘清段落关系后进行其他教学环节的推进。另外,教师设计课堂阅读任务时应将预习任务中的一些问题有逻辑地嵌入教学环节。


  比如,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Extended Reading The value of Science的预习作业中有一项是让学生尝试翻译6个句子,教师在设计课堂阅读问题时可以将这些句子作为答案引出,避免直接校对翻译答案的生硬,同时保持学生阅读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这样,可以把预习和课堂有机结合,真正做到预习为课堂教学作准备和铺垫。


  结语


  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纳入预习任务的精心设计,并且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更透彻地阅读,更深入地思考,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过程。教师应有的放矢,结合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使预习要求清晰、合理且具有操作性。

 引用文献


  韩雪屏.2003.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9):31-36.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鲁周焕.2021.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19-24.


  张智聪.2018.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实践[J].英语广场,(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