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论文

2025-03-03 16:37:41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阐述英语读后续写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介绍“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评分标准。以2024年高三九省联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聪明的海豚”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文、构思情节、进行写作实践,并融入“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
【摘要】阐述英语读后续写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介绍“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评分标准。以2024年高三九省联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聪明的海豚”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文、构思情节、进行写作实践,并融入“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引言
读后续写题目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获得重大突破的体现。读指阅读所给短文,要求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把握文本脉络、定位故事主要矛盾、理解主题意义、体会原文语言特点和风格;写指续写,要求学生在理解所给短文脉络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后续情节作出合理推测。
“读后续写”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外语写长法,强调“学伴用随”原则(王初明2010)和三个结合:将阅读理解与写作产出紧密结合,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紧密结合,内容创造与语言模仿紧密结合。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读后续写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衔接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创新能力,因为它“比较充分地遵循了语言学习规律:提供语篇情境,激发表达意愿,创造有依据,模仿有样板”(王初明2015)。
因为读后续写题型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很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合理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就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而言,很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仍遵循传统,致使读后续写不仅不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抵触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弥补读后续写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而教师充分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可以将读后续写的教学环节变成一个环环相扣、密切相关的闭环系统,不仅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其对读后续写的恐惧感。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概念
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教、学、评三个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有机整体。
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角色定位上。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角色定位上。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且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等方式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评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上。在“教—学—评”一体化中,评价不仅仅是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反馈,更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评分标准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中的教学目标主要指教师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应的标准制订目标(赵燕玲2020)。根据相关考试规定,当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评分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学生续写的内容与已经给出的原文内容之前的连贯程度,这里的连贯程度主要是看前后句的衔接词之间的衔接程度及内容上的合理程度。第二,学生所写的内容是否情节连贯且具有内容丰富性,以及对给出的关键词的使用程度。第三,学生在语法表达上是否存在基础性、明显的错误,使用的词汇是否足够丰富。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案例
下面,以2024年高三九省联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聪明的海豚”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文、构思情节、进行写作实践,并融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所给短文节选自美国七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目,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讲述了志愿者希尔达(Hilda)在海洋公园工作时收到海豚玛雅(Maya)赠送的糖果包装纸,见到这一幕,训练员凯瑟琳(Katherine)提醒希尔达要仔细检查,确保水池没有任何杂物。希尔达决定侦查此事,最终发现了玛雅的小秘密……对于学生而言,续写主题不好把控。续写的难点在于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创作。
(一)设定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原文情节、人物性格及故事背景;掌握续写所需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较为熟练地整合性运用已学语言知识,理解语篇传递的要义和具体*息,提炼主题意义。
文化意识:在理解所给短文人与人、人与动物相处矛盾的基础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并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描述某种文化现象。
思维品质:学生能够客观分析所给短文中各主角之间的关系,通过文本中的线索推断玛雅的动机,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续写中,学生能够保持逻辑连贯性,继续故事的情节并解释玛雅的行为,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能够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想法,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描述情节和人物的动作、情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寻找段落关键词,读要素、读人物
段落关键词通常体现写作对象、主人公、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特征或作者感情等内容,同时暗含故事线索。寻找段落关键词除了线索法之外,还会用到5W1H分析法。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式讨论,找出各个段落的关键词,对故事主人公、时间、可能事件和推测的主题意义形成线性认知。
第一段:Hilda、volunteer、sea life park、trainer、blamed、dolphins、Maya、candy、wrapper、spy。
第二段:Hilda、Katherine、sweep、empty-handed。
第三段:Maya、filter box、hide、discovered、filter box、comb、observation、items。
第四段:Katherine、Maya、fish、comb、wet、items、confused。
When:Last summer,The next morning
Where:at a sea life park,in a tank
Who:Hilda(a volunteer),Katherine(the trainer),Maya(one of the dolphins)
2.引入话题和背景知识,激发兴趣
在学生画出关键词并找出主人公、时间、地点后,教师播放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展示海豚的聪明与灵性,如海豚救助人类、**精彩节目的片段,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海豚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为其进一步理解所给短文的情节、完成读后续写任务奠定背景和情感基础。
3.概括段落大意,梳理情节
教师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再次快速阅读各个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并揣摩主要人物在不同故事节点的情感变化。其间,教师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畅地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线和关键*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包括希尔达、玛雅和凯瑟琳)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续写部分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打下基础。所给短文的段落大意、情感变化具体如下:
Para.1:Katherine blamed Hilda for not sweeping the tank carefully.
Para.2:The next morning,Katherine checked Hilda’s sweeping work,but found nothing.
Para.3:Hilda found Maya hide items behind the filter box.
Para.4:Katherine felt confused.
情感变化:希尔达不高兴但不气馁(被责备时)→希尔达没有觉得意外(凯瑟琳无功而返时)→希尔达感觉好奇(玛雅表现奇怪行为时)→凯瑟琳深感震惊(玛雅给她梳子时)→凯瑟琳依然困惑(希尔达展示一大把东西时)。
4.细读全文,理顺动作和情感线索
所给短文共四个段落,指向故事的开始、发展和高潮,第一段是故事的开始和发展,第二至四段是文章的高潮部分。在文本中,动作线索主要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环境的变化上,如希尔达的潜水调查行动和玛雅在水族馆中的动作。而情感线索则体现在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上,如希尔达因被责备而感到沮丧但并不灰心,凯瑟琳对玛雅的行为感到惊讶和困惑等。这些动作线索和情感线索相互交织,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高潮的展开。
在理顺所给短文的人物动作和情感发展后,学生基于“为什么希尔达被责备?”展开讨论,理清所给短文的人物关系和动机:希尔达是一名志愿者,负责清理海洋动物园的水池,而玛雅是其中一只海豚,凯瑟琳是海豚的训练员。玛雅偷走物品并藏在水池过滤箱后面,而希尔达则发现了玛雅的秘密并告诉了凯瑟琳。这表明希尔达和凯瑟琳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他们共同发现了玛雅的行为。玛雅的动机可能是想要得到食物奖励,并且引起注意。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学到动物也渴望被关爱和被关注,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5.关注特写,分析写作意图
在记叙类文本中,特写手法包括对细节的精准捕捉,强化文本重点,不仅营造独特氛围,传达细腻情感,还深刻揭示人物性格与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作为情节发展的催化剂,特写推动故事紧凑连贯,引人入胜。
开始部分描述了希尔达作为志愿者在海洋生物园与海豚训练师一起工作的背景,强调了她的责任是确保水池中没有任何杂物,使读者对希尔达的工作环境和职责有了清晰的了解。发展部分描述了玛雅向希尔达展示水池中的一个糖果包装纸,以及凯瑟琳责备希尔达的情节,突出了矛盾和冲突的发展,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高潮部分通过描述希尔达潜水调查和发现水池中的物品,以及玛雅拿着梳子等情节,呈现了故事的转折和解决线索的情节,突出了故事的高潮和结局的精彩性。
(三)创意构思与情节拓展
1.读段首句,确定续写框架
在理解原文和梳理情节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段首句搭建宏观情节。续写第二段首句(Now Katherine realized what had been going on.)表明,现在凯瑟琳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即希尔达消除了凯瑟琳对自己的误解。结合解决问题原则,续写第一段的情节可以是:希尔达向凯瑟琳解释海豚玛雅所拿物品的来源,应该写清楚玛雅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希尔达是如何发现的,以及它为什么这么做。
根据正能量原则和解决问题原则,结局应该是正向的、传播正能量的,所以第二段的情节紧接着第一段续写,可以是凯瑟琳向希尔达为她的误解行为而道歉并取得原谅,抑或凯瑟琳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故事该如何发展,如她和希尔达之间如何协作,她们又会怎么对待玛雅等。续写框架具体见下图:
2.提供“支架”,续写*观情节
在宏观框架和词句“支架”的基础上,学生开始续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续写部分既与原文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学生需要明确续写部分的起点(即原文的结束点)、主要情节、人物行为及结局等要素。其间,教师提供了一些写作技巧,如设置悬念、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修辞手法等。
(四)依据标准评价,形成教学闭环
教师要求学生在独立续写后参照评分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形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反拨教与学。
结语
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参考,树立体裁、题材意识,紧跟时代热点话题,关注语篇主题、文本意义等,按照不同文本体裁进行专项训练,宏观上引导学生理把握故事脉络,传授写作技巧,提升其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丰富话题储备;关注文化背景知识,采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结合不同主题语境,关注词汇用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王初明.2010.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4):297-299.
王初明.2015.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5):753-762,801.
赵燕玲.2020.读后续写—让英语课堂写作水到渠成—浅谈高中英语课堂写作训练指导策略[J].中学生英语,(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