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一体化的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2025-02-24 17:12:5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学、练、赛”概念,并对其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构建思路和策略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学、练、赛”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也能丰富小学体育的教学方式。
[摘要]目前,很多小学体育教育中只重课堂教学。《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体育要以学、练、赛的方式,充分利用并渗透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本文通过介绍“学、练、赛”概念,并对其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构建思路和策略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学、练、赛”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也能丰富小学体育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学、练、赛”一体化,小学体育,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重教轻学,通常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机械地做练习动作。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却很难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练、赛”为教学理念和思路,笔者围绕“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基本技能+赛出体育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展开探索,让学生在“学、练、赛”教学活动中,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并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实现提高学生体育技能。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练、赛”概念
教育改革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授知识、基本运动技能,还要提供不断练习和参加比赛的机会,使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让学习、训练、比赛三个环节相互融合、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学、练、赛”的教学核心是确定教学目标,把目标作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对体育活动进行拓展和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发展需要,将学习、训练和比赛相互衔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校内与课外时间安排,通过讲解各种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术要求,规划持续的训练,巩固并提升学生体育技能,最终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展现体育实力和潜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中,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深度学习,保证学生在主体目标与课程目标等内容的引导下,实现全面发展。“学、练、赛”三者相互影响,形成递进的关系,是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更大的开发。
二、“学、练、赛”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要让小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运动,学校就要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体育知识与技能,并学会一定的运动技巧与规则。教学不要只限于课间操、跑步训练方式,而应以学会、勤练、常赛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采取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运动习惯进行培养,实现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比赛,增强竞技精神,促进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构建目标
“学、练、赛”教学的实施,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状况。学生从学习基础知识,到逐步提高体育技能水平,最终能够在比赛中展现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练、赛”的循序渐进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技能和体育基础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内外进行积极体育锻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促使其主动参加课外锻炼,形成锻炼的习惯。在这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的科学性,推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三)构建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在“学、练、赛”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锻炼习惯与能力、锻炼情绪,通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体育核心素养为中心,将学生的行为、技能和品行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确保课程内容相互关联,能形成多样化的科学教学体系,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二是结构性原则。在“学、练、赛”的建立阶段,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发课程内容,将三个环节相互衔接,以结构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建立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帮助学生将体育训练与体育比赛结合在一起,发现三个环节的内在关联,解决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三是全员性原则。“学、练、赛”三个环节的全过程要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体育训练。教师在教学中,每周都要安排一定的体育训练或比赛,确保训练内容由局部到整体,并按照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设计适合全体学生的体育比赛。这种以全体学生都参加的原则,目的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进行检查,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激发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学、练、赛”的小学体育教学路径分析
(一)学习基本知识
“学”是对体育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对相关技能的熟练掌握和不断提高,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的效果与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进行全面的了解,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体育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其一,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训练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比如,在教小学生打篮球时,用抢圈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授带球抢打时,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正确的传球,对摆脱对手的防御,让学生正确掌握篮球的动作和技术要点,从而认识到学好篮球基本知识是打好篮球的先决条件。其二,赛中学,练中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练习、比赛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比如,教师在教带球投篮进篮筐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去体会到如何去捕捉到球的缓冲,并及时进行归纳和反思,提升自学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带球技术。教师让学生参加校内传球接球比赛,学生通过应用积累技能,并通过对比赛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及时纠正,为后续体育技能的理解和应变打下基础。这种让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体验学习,在训练时动作中体现、在比赛中提高进步,能让学生对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有更深入的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和综合素质。
(二)以练促赛
“练”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加深对动作要点的深入理解,并能有效运用到练习和比赛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传统的、机械的、单一的练,要对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采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训练中来。并通过以练促赛,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比赛中,真正掌握运用技能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提高技能,使学生在体育练习中,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提升体育素养和竞技水平。
其一,探索“练”的乐趣,化消极为积极。“练”是“学”和“赛”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在比赛中,能通过练习实际运用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练的时候,教师要避免让学生陷入机械的练习状态,要积极设置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体育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练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体育技能。还可以通过竞赛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去实践。比如,在篮球训练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按照设计的路线传球,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传球,以接力的形式进行训练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的传接球和控球能力技能水平的提高。其二,综合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在学生经过训练,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之后,将不同的动作或技能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实效,避免机械的“练”,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也是后面的比赛和提高竞技水平打下重要的基础。其三,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实现最佳的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选择适合其年龄和能力的场地和器材是很重要的,在训练时,教师要对场地进行科学的安排。在开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安排场地,将场地和设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在小组练习传球接力时,为了避免和其他班级的人员重叠,对教学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教师要根据设施配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前安排好相关设施,为学生的练习活动提供便利,让训练器材的功能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实现最好的训练效果。这样能帮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达到练习效果的最大化。
(三)以赛促学
“赛”是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比赛中,也是检验“学”与“练”的实际成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就给比赛的举办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使“赛”能发挥作用,就必须在比赛形式上进行创新,不断拓展比赛的内容。
一是以赛促学、促练。教师让学生进行“学”“练”,是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的知识、技巧,并应用于“赛”中,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技能并提高能力,这种“赛”促进“学”“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正确对待比赛,并体会到学习和练习的价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篮球小组比赛中,让学生学会运球,在球场上摆好杆子,然后全队都走S形,用最短的时间穿过杆子,哪一组就是胜利者。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速度和灵活性,学生在玩耍中学到更多的技巧,学生会主动地投入“学”与“练”中,理解篮球比赛中的战术和技巧,学生也能更好地享受篮球比赛的乐趣。
二是优化比赛形式,赛出实效。“赛”是指不同类型的比赛,如班级比赛、年级比赛、学校比赛、单项和多项技术的联合竞赛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不同的比赛环境中锻炼和比拼,训练学生在比赛时的观察力,让学生认识到在赛场中要细心观察和抗压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在“学”“练”中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在比赛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提高终身体育观念,和团队精神和竞技意识。比如,在篮球投掷个人比赛中,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投出的球的数量,进行评分记录,并根据得分来确定名次。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更加自信和积极,更有动力去继续学习和练习;成绩薄弱的学生,也应被鼓励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建立自信心,提高参加比赛的信心和热情。
(四)充分合理利用课余活动
“学、练、赛”与课余活动相结合,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也是帮助学生检验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是课外活动与“学、练、赛”相结合。利用课外活动教学与课内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将“学、练、赛”活动融入所有环节,让学生在体育课之外,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这种方式也利于学生长期的体育素质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功能,在课间让学生既有“练”又有“赛”,设定10分钟的练习时间,并用20分钟让学生参与小组间比赛、个人比赛、跨班比赛等,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是“学、练、赛”一体化的体育文化活动。学校要经常组织各类比赛活动的体育文化活动,以课外的“赛”促进学生在课上“学”“练”,并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文化活动,能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也能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总结和改进自己的训练方法和技术,进而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这种通过开展体育文化比赛活动,让学生全面地发展体育技能和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同时,也要继续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比如,校园内可以设置一些关于体育知识的板块,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内容,并运用多种形式对学校体育文化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于体育较好的学生,在学校的公告栏上进行宣传。
综上所述,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能够将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要把“学、练、赛”的教学方式当成一种教学手段,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让体育教学更加多样化,通过经历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发挥体育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梅竹.关于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思考[J].华夏教师,2023(17):66-68.
[2]陈敏.基于“学、练、赛”一体化的小学体育篮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3):66-68.
[3]冯妍.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的常州市钟楼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路径优化研究[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23.
[4]康娜.学、练、赛一体化的小学体育篮球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4(2):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