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虚拟班级 ”管理系统赋能作业改革论文

“虚拟班级 ”管理系统赋能作业改革论文

6

2025-02-24 17:02:3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基于作业改革的困难和新技术迭代带来智慧教学的新突破和教学变革转型的新挑战,利用“虚拟班级”管理系统助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改革、家校合作等多方面为作业改革提质增效,实现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学生成长的互促共进,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赋能。

  摘要:作业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关注个性化、多样化、有效性和创新性的变革原则。本文基于作业改革的困难和新技术迭代带来智慧教学的新突破和教学变革转型的新挑战,利用“虚拟班级”管理系统助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改革、家校合作等多方面为作业改革提质增效,实现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学生成长的互促共进,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赋能。


  关键词:作业改革,虚拟班级,智慧教育,管理系统


  当下新技术不断迭代,既应用在不同场景和文化语境中,驱动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更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保障,深刻影响着教学变革。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和大数据信息化手段,能有效提升评价的广泛性和针对性,更有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基于教学变革的评价环节,课后作业是重要的测量与评价工具,在课后学习时间内承担着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反思问题与提升能力的重要作用。在作业改革中,教师要对作业形式开展个性化设计,还要形成丰富的作业资源库,让学生能依据学习习惯,根据学习需求实现“点餐式”的作业选择,从而有效服务学生成长。


  一、“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赋能作业改革的价值


  1.“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能满足作业个性化的需求


  智慧教育平台让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有了更为广阔的虚拟空间,能立体化、个性化呈现作业相关资源,其“自主学习”板块可以自由挑选需要的课时资料,开展自主回顾式课后复习;“素材管理”板块可以查看教师提供的个性化资料,完善知识储备。智慧教育平台提供即时和完备的资源获取路径,能加强前置和后置作业与课堂的关联度,帮助学生破除课后完成探究作业的空间障碍。

27bc693f2a5aba74af1979b483c5255.jpg

  核心素养是教育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体现,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教师不断开展针对性的作业设计研究,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作业反馈是学生把握自身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传统作业的反馈手段存在效率低和可视化弱的不足,“虚拟班级”智慧教育平台的“任务批阅”和“智慧评价”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且保密性和针对性较强,能满足教师开展学生分层作业的弹性机制和情感关怀的需求。


  2.“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能满足作业多样化的需求


  作业目标和形式要多样化,将常规训练性作业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人完成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作业评价要关注到学习过程,关注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方法和情感态度。例如,语言类学科作业可以从“听、说、读、写”多个方面入手,涵盖田野调查、社会实践、访谈研究、实际操作等多种类型。“虚拟班级”管理系统拥有多样化的板块功能。“数字图书”板块可以自行阅读大量图书资源,轻松获取语文整本书阅读文本;“图说百科”功能可以观看趣味性历史、化学等各学科知识,在漫画的强刺激下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能提供情境模拟和互动学习体验,成为师生课后互动学习和教学的媒介,实现学生语言训练的强化学习。在课前能够收集学生问题,帮助教师调整课堂学习任务,使课时主问题和支问题更加具有系统性,模拟回答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提问方式,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完善教学设计;课后能实现小组线上互助,提供问题研讨的平台,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增添音视频资料的跟读和对话,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3.“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能满足作业针对性需求


  教师要充分评估学生学情,实现作业量和作业难度都在合理区间内,不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能实现知识迁移运用。教师至少要布置中等难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作业,提供激发信心式的简单作业,具备挑战性的难度作业等多层次的作业,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试卷管理”板块可以即时回顾考试内容和错题,实现结构性的错题整理。


  通过反馈机制的数据赋能,教师根据数据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聚类问题,并以此反拨作业的设计,优化作业实施过程。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满足分层作业库的需求,推送基础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借助丰富的资料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成果展演等类型的作业要起到开阔学生思维的价值。


  二、“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赋能作业改革的必要性


  1.推动精准教学的有效路径


  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和评价模式在落实个性化、多样化、有效性和创新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完善基于新技术平台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探索可推广的适配模型,从而为精准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当下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素养课堂,需要将学习任务贯穿始终,而作业是体现学习意义的课后任务,应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愿意完成、在学习支架辅助下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作为作业任务的策划者,应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意愿和积极的体验,适当提供作业完成的学习支架。借助“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够获得即时反馈,问题能够获得即时解决。教师在作业任务设计中,加入学生需要的学习支架,例如,相关微课和参考资料,让学生在个性化困难出现的时候随时利用学习支架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线上答疑系统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即时互动,教师关注到普遍性问题还可以展示相关解题思路,将不同学习方法得到有效推广。


  即时的批改和反馈系统是“虚拟班级”管理系统的一大优势,能有效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反馈和调整的针对性。教师可通过大数据系统将常规作业设计精准化,利用系统功能及时反馈客观题目的批改和主观题目的反馈,强化课堂教学知识传递效果。以大数据快速精准地掌握班级学生完成作业的整体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根据大数据模型提供的学情调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有效关注到特殊需求学生,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能实现对不同课时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关联分析,各学科作业之间进行关联比较,为多学科协同教学提供精准基础分析。

66a86e3e2a8724947846480ab087326.png

  2.学生减负提质的必然要求


  学校通过“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能有效把握各学科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长,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我发展和休整时间。“虚拟班级”管理系统可以优化以往作业布置和问卷调查等常规方式,提升监督引领的效率。学校能通过系统统筹获取各年级各学科的数据,从而监督确保合理的作业量,引领教师创新作业形式,将思考性作业和常规性作业相结合,提升教学改革效能。


  “虚拟班级”管理系统拥有丰富的资源,“数字图书”和“素养提升”板块作为“虚拟班级”系统自带的资源,具备广博的音频、视频和图文资料,能够有效开展拓展性作业和研究性学习。训练性作业主要是课后巩固训练,包括课堂上的学后练习或随堂检测,它以考查回忆再现的题目为主,兼有部分迁移应用的任务。而思考性作业则是开拓性作业,利用系统的丰富资源可以实现学习小组内的有效共享,实现合作学习,让互联网资源为课后学习赋能。


  3.完善教学评价的合理方向


  通过“虚拟班级”管理系统,家校交流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让多主体共同参与学生发展和评价的过程,实现多评价主题的实时交流,有助于教师即时给学生和家长反馈作业情况。“虚拟班级”管理系统可以为不同学生组建虚拟小组,开展分层作业任务。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制订拓展性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进步。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更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虚拟班级”管理系统赋能作业改革的问题及破局方式


  大数据信息平台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如在电脑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个体的疏离感不可避免更加明显,如果缺少充分的沟通,容易造成学生被电脑上的其他内容吸引,脱离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进程。交互是“虚拟班级”在线学习的关键,决定在线学习的水平,通常线上资源拥有随时随地查看的优势,但是缺少交互体验,学习体验难以深入,较为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应经常与学生展开互动,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选取亲切、温和的态度进行教学,并且鼓励学生共创内容,充分运用好“师生交流”板块,链接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如学生云展示活动、小组线上交流等都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展示自己的笔记和作业,以生动、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虚拟班级”的论坛平台发布对问题的看法,实现对学习的多角度延伸,将课堂学习带到生活中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要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使之与井喷式的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化的传播手段,尤其是新媒体设备的操作能力,保证指导学生开展课后学习的连贯性。同时加强信息的应用能力,从封闭走向开放,主动接纳信息化的教学理念,充分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整合教育资源,学习品牌教师的优点,优化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提问创造条件,适当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困惑,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安雪慧,张琨.信息技术增效作业育人改革的困顿与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24(1):18-24.


  [2]冯喜君.做好“加减法”,稳步推进作业改革[J].山东教育,2024(16):25-26.


  [3]罗莹.作业改革是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着力点[J].福建教育,2024(24):1.


  [4]王情.作业改革“组合拳”助力“双减”落地[N].语言文字报,2022-12-14(6).


  [5]康丽.直面作业改革中的问题与挑战[N].中国教师报,2022-0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