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2025-02-24 14:06:4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上,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将单元主题教学与绘本教学进行融合刻不容缓。绘本作为深受儿童喜爱的读物,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语文教材与绘本融合,以提升语文课堂效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从语文课堂角度看,单元主题与绘本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呈现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降低教材知识的理解难度,还能够在筑牢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先简述了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语文教学原则,然后分析了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上,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将单元主题教学与绘本教学进行融合刻不容缓。绘本作为深受儿童喜爱的读物,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语文教材与绘本融合,以提升语文课堂效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从语文课堂角度看,单元主题与绘本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呈现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降低教材知识的理解难度,还能够在筑牢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先简述了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语文教学原则,然后分析了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语文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
绘本阅读是辅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拓展语文知识内容、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渠道,且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绘本阅读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此,在开展单元主题与绘本融合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应遵循主题契合、认知契合、情感契合的原则,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一)主题契合原则
根据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每个单元内容的构成都有确切的单元主题,且基于主题设置的文章,能够增加学生对单元主题的多元认知。基于此,在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主题契合原则,使选择的绘本主题与教材的单元主题一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绘本,实现对课程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思考。此外,在以明确主题为引领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语文教学为主、绘本阅读为辅,使二者的融合相得益彰。
(二)认知契合原则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引导,摒弃拔苗助长的教学行为,推动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稳步提升自身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认知契合原则,选用恰当的绘本,使绘本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满足传授语文知识的需要。在学习小学语文知识时,学生应以掌握基础性内容为主,构建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基于此,在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年级增长规律,为学生选择与其自身认知契合的绘本,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融合绘本教学的价值。
(三)情感契合原则
学生的情感认知力会随着成长而发生改变,并以不同的情感需求呈现出来。为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用绘本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用绘本调动学生的情感表达,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绘本阅读契合。在当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借助绘本阅读的方式,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和情感需求。
二、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绘本故事,导入语文教学
对小学生而言,听故事、学故事、读故事、讲故事都可以激发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绘本故事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可将单元主题等教材中的内容融合在讲述绘本故事的过程中,为后续开展语文教学做好铺垫。
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为例,这三篇文章都以“友情”为主题。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本单元的文本内容和文本含义,教师可以借助绘本故事进行单元导入,先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关于“友情”的内容,再深入学习教材文本,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力。在选用的导入绘本中,教师选择了《我有友情要出租》这一绘本故事。该绘本主要讲述了一个孤单的大猩猩为了获得朋友和陪伴,想到了“出租友情”的办法。与教材文本不同的是,绘本中讲述的故事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友情不能依靠等待获取,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而单元中的文本则是要告知学生,在已经拥有友情的前提下,可以享受友情带来的乐趣,更好地认识到友情的价值。在明确二者的不同后,教师可进行教学导入,并将导入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做好衔接。在导入时,教师可先展示绘本内容,邀请一个学生大声阅读绘本故事。在该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其他学生需仔细聆听,思考绘本故事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学生简单思考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并与同伴交流。这样,学生便能够对“友情”这一概念形成初步认知。在完成对绘本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文本对“友情”的描述有何不同,进一步认知友情。例如在《怎么都快乐》一文中,学生会了解到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并认识到独处可以快乐,与他人相处会获得不同的快乐,从而让“友情”这一主题更深入人心。
在课程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好绘本故事,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对单元主题的深入思考,深化对单元知识的理解。
(二)立足绘本阅读,开展语文教学
1.在绘本阅读中突出语言灵活性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知识内容,还要提升自身的学科能力。对学生而言,流畅、有逻辑的语言表达是体现其语文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2。在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水平。根据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开展语文教学的需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绘本阅读,以丰富的绘本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认识到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商量为例,在本单元,学生需要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进行交流,且在商量时可以提前说清楚自己的想法”。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提前了解与“商量”有关的内容,如定义、应用场景等,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可先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内容“熊出没”为素材,构建一个语言对话情景:熊二和伙伴约好今天要去森林玩,可是今天轮到他打扫卫生了,他打算找熊大商量一下。熊二说:“喂,熊大!今天你来打扫家里。(语气生硬强制,欠缺礼貌)”同学们请思考,如果你是熊大,面对熊二这样的请求你会答应吗?以此引出本次课程需要讲授的内容—“商量”。在解决情景中的问题前,教师以绘本《你别想让河马走开》为阅读素材,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动物是如何渡过被河马挡住的桥的,引导学生认知“商量”。在绘本阅读中,学生了解到动物们想要过桥,但是被正在睡觉的河马挡住了去路,于是采取了不同的商量方式:狮子和猴子分别用命令和推的方式让河马走开,但河马根本不理他们;而小老鼠采取的办法是与河马有礼貌地商量,希望河马可以让他们过桥。最终河马很快答应了小老鼠,让小老鼠顺利地过了桥。然后,教师可以绘本内容为依据,请学生思考最初设置的思考问题,即熊二需要怎样做,才可能让熊大帮助自己打扫卫生。这时,学生便需要结合绘本内容,认识到在寻求他人帮助或解决问题时,需要采用正确的商量方式。同时,学生也应进一步认识到不同语言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理解语言的灵活性。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对绘本阅读的有效运用,用绘本内容充分阐释教材知识,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绘本阅读中突出教学生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呈现知识内容。在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内容生动呈现语文知识,突出教学的生动性。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其更愿意主动参与语文课堂,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3。
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为例,文本主要介绍了身在新疆的小朋友对首都北京的向往,进而表达出自己想要去北京看看的愿望。其实,不仅是新疆的小朋友,全国很多小朋友会对美好的北京充满向往。为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也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引入绘本《我们的北京》,带领学生阅读绘本,初识北京。绘本内容主要是以“小女孩”和“北极熊”的视角,游览北京的美景名胜。在呈现绘本内容时,教师可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的小女孩和北极熊是如何游览北京的。从她们的视角中,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如天安门、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还可以感受到北京的人文风情。在上述过程中,通过阅读绘本,学生可以实现北京“云观赏”,形成对北京的美好印象。在完成对绘本的认知后,教师可以再次组织学生学习教材文本,使其深刻体会到为什么文本中的新疆小朋友会如此向往北京,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种子。
教师借助绘本生动地呈现与北京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便可以感受到首都北京带给自己的震撼,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建立热爱祖国的情感有积极意义。此外,通过阅读绘本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更热爱语文,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
(三)立足绘本融合延伸语文教学
在传统语文课堂上,课后学习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以往的课后学习情况来看,教师主要是以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但是,这种形式的课后学习存在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等容易影响学习效率的问题,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以融合绘本的形式,转变课程延展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以阅读绘本的形式,巩固课堂所学,实现拓宽认知视野、丰富阅读储备的效果[4]。
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为例,通过阅读文本,学生会了解到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在学习教材文本知识时,学生能够对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充分认知与了解:蒲公英妈妈为种子准备了“降落伞”,让种子在风的吹动下传播;苍耳妈妈则是为种子穿上带刺的“铠甲”,让种子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从而得到传播;豌豆妈妈借助阳光的力量,让豆荚在太阳底下炸开,从而传播种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种子的传播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其他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教师可以阅读绘本的形式为学生预留课后阅读作业,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展。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将其作为延展性阅读内容,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完成阅读。根据绘本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凤仙花、牛蒡等植物的种子传播方法。例如,凤仙花的种子会躺在一个蒴果里,经过轻轻触碰,便可以瞬间弹开,而种子也在此时向四周飞去;牛蒡这种植物像苍耳一样,用自带的钩子将种子紧紧地钩在动物身上实现传播。对学生而言,阅读拓展的绘本内容可以增长学识,这对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提升知识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绘本阅读充分融合,使绘本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在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学识、拓宽视野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单元主题下融合绘本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切实遵循三个原则,契合主题、认知、情感,让绘本内容充分融合在语文课堂的课程导入、课程教学、课程延伸三个主要阶段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且在绘本内容的辅助下,学生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教材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1]高兰.把绘本请进语文课堂:关于绘本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3(16):25-27.
[2]李根华,彭星.绘本与小学语文低段口语交际教学有效融合的实施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2):110-111.
[3]王韶梅.小学低年级中文绘本与主教材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1):58-60.
[4]林丽珊.统编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与绘本阅读的有效融合[J].福建教育,2021(13):52-54.
[5]高倩.小学低段语文绘本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