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注重生活化劳动教育论文

2025-02-18 16:38:0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围绕幼儿入学准备中的生活准备,提出了“参与劳动”这一目标,强调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应重视生活化劳动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方法,发展劳动能力,促使幼儿做好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准备。
摘要:《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围绕幼儿入学准备中的生活准备,提出了“参与劳动”这一目标,强调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应重视生活化劳动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方法,发展劳动能力,促使幼儿做好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准备。鉴于此,文章以幼儿生活为入手点,提出挖掘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善用劳动教育方法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生活化劳动教育
幼儿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幼儿教师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小学教师做好入学适应工作,携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指导意见》围绕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提出了相关建议。参与劳动是入学准备中生活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并完成班级劳动,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1]。基于此,幼儿教师应当把握幼小衔接时机,以入学准备为重点,着力实施劳动教育。众所周知,劳动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幼儿教师应当紧扣幼儿生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契机,帮助幼儿体验多样的生活化劳动,促使其形成劳动意识,发展劳动能力。
一、挖掘劳动教育内容
劳动教育内容是实施幼儿生活化劳动教育的支撑[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劳动要求,如:3~4岁幼儿能在他人的帮助下穿脱衣服、鞋袜,能将玩过的玩具、看过的图书放回原处;4~5岁幼儿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主动整理使用过的物品;5~6岁幼儿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穿脱衣服,分类整理自己的物品3]。教师要以幼儿的生活活动为切入点,挖掘劳动教育内容,夯实劳动教育基础。
幼儿的生活活动包括入园、离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等。基于此,教师挖掘出的劳动教育内容(见表1):
二、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劳动教育形式是表达劳动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方式4]。在确定劳动教育内容后,教师要运用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生活中。
(一)融入环境
环境是隐性的教师,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幼儿会在与良好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劳动教育融入环境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帮助其获得良好的劳动发展。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留心观察幼儿,捕捉他们的劳动身影,并用手机、相机等设备进行记录。之后,教师可以将拍摄的照片张贴于教室墙壁上,以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在此环境中,幼儿会主动观察每张照片,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劳动情况,发现他人良好的劳动表现,审视自己的不足,由此端正态度,向他人学习,积极体验各种各样的劳动。
(二)融入日常
融入日常是指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劳动方法的掌握,劳动意识、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幼儿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不断体验劳动,能够储备丰富的劳动方法,强化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能力。
例如,在进餐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清理餐桌。在清理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发现幼儿的劳动问题,继而走到他们身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指导时,教师既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激励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亲身示范,演示正确的劳动方法,促使幼儿模仿和内化。如此一来,幼儿就会掌握清理桌面的方法,同时锻炼劳动能力。
(三)融入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要把握区角活动时机,融入劳动教育,促使幼儿成为会劳动、能劳动的人。
例如,在娃娃家的角色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扮演家长,体验照顾娃娃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关的劳动任务,促使幼儿自觉体验劳动。以为娃娃穿衣服这项任务为例,在任务的驱动下,幼儿会迁移生活认知,联想穿衣服的方法,继而动手操作,先为娃娃脱下衣服。在脱下衣服后,部分幼儿会在生活认知的支撑下整齐地叠放衣服。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细心观察幼儿的动作,发现其劳动问题,并耐心地进行点拨。如此,幼儿可以完善已有劳动认知,获取正确的劳动方法,自发地进行劳动实践,从而将劳动认知转化为劳动行为,提升劳动能力。
(四)融入随机教育
幼儿生活活动具有生成性。简单地说,幼儿在参与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诸多不确定或不可预知的行为,这正是实施随机教育的契机。教师应多关注学生,把握随机教育契机,融入劳动教育,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的劳动知识和经验。
例如,在午餐时,有幼儿从餐盘中挑出了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并将其丢弃到桌子上。如此做法,不仅浪费了食物,还影响了进餐环境。教师可以在发现此情况后,将其作为随机教育契机,确定劳动教育内容——珍惜粮食。在确定内容后,教师可以先制止幼儿的行为,监督其食用午餐,并在进餐后引导其收拾桌面。接着,教师可以组织以“珍惜粮食”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展现一粒米的“前世今生”。在观看视频时,幼儿看到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意识到了每粒米的来之不易;看到厨师伯伯的精心烹饪,感受到了一碗米饭的来之不易。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认知情况,从水稻的种植、米饭的制作等方面入手,详细描述劳动的艰辛,帮助幼儿强化劳动认知,学会珍惜劳动成果。这样的随机教育在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活动的同时,还能促使幼儿强化劳动认知,学会尊重劳动成果。
(五)融入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园共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更是幼儿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5。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有大量机会观察幼儿,了解其劳动情况,因此,家长应耐心且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促使幼儿获得相关发展。
例如,有家长发现幼儿不会系鞋带,针对此情况,家长可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依托,将系鞋带的权力还给幼儿,耐心使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系鞋带。家长可以亲身示范,慢动作演示系鞋带的方法,促使幼儿边看边思考,从而掌握切实可行的方法。家长也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以系鞋带的方法为重点创编儿歌,在家庭生活中和幼儿一起吟诵儿歌。在吟诵的同时,幼儿要根据儿歌来系鞋带,家长则耐心观察,指明其正确之处和错误之处。针对错误之处,家长可以通过演示展示正确的方法,帮助幼儿查漏补缺。长此以往,幼儿通过不断体验家庭生活活动,可以学会系鞋带,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善用劳动教育方法
生活化的劳动教育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善用不同的劳动教育方法,生成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
(一)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依据劳动教育任务和幼儿劳动情况提出问题,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作答,并就此进行点拨,帮助幼儿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谈话法既可以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建构和谐的师幼关系,还可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及时性,促使幼儿掌握劳动方法,端正劳动态度6。
例如,在离园前,教师可细心观察幼儿,发现其劳动问题。以整理课桌椅为例,部分幼儿很少主动整理课桌椅。围绕此发现,教师可与幼儿进行面对面交流。在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整理课桌椅?”此时,幼儿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发现问题,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出理由,如“忘记了”“不知道怎么整理”等。依据具体理由,教师可以对症下药,践行有针对性的对策。如针对“忘记了”这一理由,教师可明确告知幼儿相关的奖惩规则:在离园前能记得并主动整理课桌椅的幼儿,可以获得一枚小红花;在离园前忘记主动整理课桌椅的幼儿,则要担任一周的监督员,在整理自己的课桌椅之外,监督他人整理课桌椅。在如此奖惩规则的驱动下,幼儿会增强整理意识,主动整理课桌椅。针对“不知道怎么整理”这一理由,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法动手整理课桌椅,引导幼儿归纳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在其操作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发现其整理方法的错误之处,进而继续点拨。
(二)竞赛法
比赛是幼儿展示劳动认知的途径。通过体验比赛,幼儿可以强化劳动认知,掌握劳动技能,锻炼劳动能力,成长为会劳动、能劳动的人。对此,教师可以应用竞赛法实施生活化的劳动教育。
例如,在午休前,幼儿要快速脱掉衣服和鞋袜,并整齐摆放。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已引导过幼儿进行劳动实践,然而,部分幼儿仍然难以整齐地摆放衣服和鞋袜。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组织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图片展示脱下、整理衣服和鞋袜的标准、时间等,帮助幼儿了解竞赛规则。在竞争意识的助力下,幼儿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已有认知,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在规定的竞赛时间结束后,教师巡视每个幼儿的劳动成果,依据竞赛规则选出优秀代表,并对其进行奖励。其他幼儿也会因此受到激励,端正劳动态度,自觉把握之后的每个午休时机,主动穿脱、整理衣服和鞋袜,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劳动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应尊重入学准备工作中的劳动参与,尤其要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着力挖掘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育智慧,灵活使用谈话法、竞赛法等,引导幼儿体验多样的劳动活动,切实地帮助幼儿掌握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锻炼劳动能力,为参与小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谢玉香.新时代幼儿园生活化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初探[J].成才之路,2023(13):101-104.
[2]周晨怡.“生活化”教育理念下幼儿劳动意识养成教育的路径探析[J].新智慧,2023(2):4-6.
[3]李亚男.劳动教育视域下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2.
[4]冯彩云.“生活化”教育理念下幼儿劳动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J].教师,2021(31):60-61.
[5]张磊.借鉴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开展幼儿生活劳动教育[J].教育界,2021(24):85-86.
[6]赵贞.在生活中劳动在劳动中收获:浅谈幼儿生活自理劳动教育[J].山西教育(幼教),2021(2):7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