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导图式板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论文

2025-02-18 14:46:1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思维导图是一个有效的思维工具,和传统的板书结合并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思维导图是一个有效的思维工具,和传统的板书结合并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板书,思维导图,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思维品质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工具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工具是指一系列方法、技巧和框架,它们帮助个人或团队更有效地进行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思维工具包括很多类型,其中,创造性思维工具包括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
思维导图是经过反复验证的有效的思维工具,而且直观、形象、可操作性强。这种思维工具不仅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而且非常适合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顾明远教授指出:“我们用现在的技术不能脱离传统,有些传统方法还是需要的。有人说现在有信息技术了,可以不要黑板了。我说黑板不能丢,一定要留一块黑板,你课件做得再好也是一个机器,有了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一写、画一画,就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是人跟机器的交流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留一块黑板,有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比你做的课件更能启发学生思维。”
本文基于顾明远先生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思考,将思维导图以传统板书的形式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分析思维导图式板书的内涵,探索其在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意义和具体策略,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一点借鉴。
一、思维导图式板书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可应用到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通过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了外部呈现。
板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使用粉笔、马克笔或其他书写工具来展示信息、概念、公式、图表等,以辅助教学过程。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板书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利用黑板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
思维导图式板书指教师书写板书时,运用思维导图理念,建立的一种非线性板书。思维导图建立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整体意识,提倡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板书,充分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思维导图式板书对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思考和分析问题时,能够遵循逻辑规则,使用合理的推理方法来形成结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理性思考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科学探索、学术研究、决策制定、日常交流等多个领域都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判断力、决策质量和沟通效率。
发散性思维体现了大脑的内部结构和程序。思维导图是它的外在表现,而且能够通往大脑的无限思维能量库。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每个单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发展,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因此,思维导图式板书能很好地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二)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考方式,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深入和动态的理解。这种思维方式认为现实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辩证思维的核心特点之一是对立统一,即认识到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方面,这些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统一体。
思维导图能让大脑马上接受一系列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信息,问题的重点一目了然。它们能给大脑带来一个事先构造好的框架,以便于产生联想,确保所有相关的因素都被考虑进去。尤其导图中的色彩和图像把一些重要的情感因素考虑到决策中去,有助于突出重要的比较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它鼓励个体超越传统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可能性、想法和解决方案。创新思维的特点包括:开放性、联想能力、灵活性、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创新思维不仅限于科技领域,它在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新思维,个体和组织能够不断进步,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机会。
在思维导图式板书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再看到思维导图式板书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教师再多预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不拘泥于常规,尽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进行思维导图的关联与构建的创新设计。
三、借助思维导图式板书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实践
(一)从主题脉络的梳理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思维和语言中意义重大。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式板书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是低碳生活。教材中涉及了多种低碳生活的建议,但没有条理化。
环保话题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式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知道可以从国际环保理念“3R”—节约(Reduce)、重复使用(Reuse)、再利用(Recycle)三方面梳理环保的更多做法,使思维更具逻辑性。
因此,在学习第10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获取语篇中提到的环保做法,然后引出“3R”的理念进行分类。除此之外,师生之间还从Reduce、Reuse、Recycle三方面展开了更深入的讨论,最终完成了以Save the earth为中央主题的思维导图式板书,逻辑清晰地呈现了“3R”的环保理念,不仅落实了本单元的育人目标,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大有益处(见图1)。
(二)从思考话题的碰撞中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式板书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案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 5主要学习使用“Can I...?”征询他人的许可。Unit 2中的“Do,ask and answer”板块创设了同学们参观学校图书馆的情境。此部分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
教师先与学生一起梳理孩子们在首次参观图书馆时,图书管理员是如何回应孩子们关切的问题的。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完成思维导图分中央主题“At the Library”。在对语篇大意进行理解的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完成“can”和“can't”两个一级分支。接着对语篇的细节进行理解,随机将“write a letter”“read books”添加到“can”的下一级分支中,将“sing”添加到“can't”的分支中。语篇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请学生先自己思考除教材中提到的在图书馆里可以以及不可以做的其他事情,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之后师生共同把新的观点补充到黑板中的思维导图的“can”或者“can't”分支中。从而完成学校图书馆规则的制定。
辩证思维是一种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它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变化和发展,以及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辩证思维并不是要取消规则,而是要使规则更加人性化、合理化,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的管理和读者的需求。本课通过思维导图式板书体现了辩证思维。主要体现在:本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制定图书馆的规则,鼓励读者参与规则的制定和改进过程,通过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则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通过辩证思维来平衡各方利益,制定出既合理又具有弹性的规则(见图2)。
(三)从问题解决的发散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教育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未知,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尝试解决问题,发挥创造力,提出独特的见解。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的Module 6引用了中国传统故事《神笔马良》。故事是在原版故事的基础上的精简版,故事的结尾是马良用神笔画了一艘大船,坏人搭乘大船出海从此再也没能回来。
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通过提出开放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在全班交流阶段,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记录下学生们的创意。
从下面的思维导图式板书可以看出:面对教师的问题“Why couldn't the bad man come back?”,有的学生想起了中文版故事中马良画了狂风巨浪造成船翻人亡的结局。教师继续启发:“Now,you are Ma Liang,what will you draw?”于是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学生想出了给大船画上漏洞。有的学生想给船上画上越来越多的金子。教师继续启发,如果马良不画船还可以画什么来惩罚“bad man”呢?此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见图3)。
在思维导图式板书的引领下,教师通过提问“How did Ma Liang help the poor people?What did he draw?”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力求创新,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的新想法得到教师与同伴的认同被记录在思维导图中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使更多学生产生更多新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式板书这一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以更直观、更高效的方式处理复杂的信息。思维导图式板书的非线性特性鼓励学生自由地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帮助学生和教师之间更深入地交流思想和观点,在不断的思维碰撞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亚太记忆运动理事会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