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论文

2025-02-18 12:00:33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介绍主题意义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概念。总结分析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 Sunshine for all为例,探索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即深入挖掘主题意义,设置教学层级目标,从学生角度建立主题认知,为更多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思考方向,科学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介绍主题意义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概念。总结分析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 Sunshine for all为例,探索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即深入挖掘主题意义,设置教学层级目标,从学生角度建立主题认知,为更多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思考方向,科学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题意义;大单元整体教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主题意义与大单元整体教学基本概念
(一)主题意义的概念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教育部2022),而主题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涉及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交互。特定主题向学习者传递的思想、文化、情感,即为语境中的主题意义。正因为主题意义是整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核心内容,所以它可以协助学习者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避免他们吸收过多对学科学习与自我成长没有意义的惰性知识,从而保障他们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合理应用学科理论知识。
(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将大单元主题作为教学中心,对学习内容作详细分析,进行理论知识的整合与重组,完成学科的深层次开发,以取得囊括主题、目标、任务等多重要素的教学效果。在选择大单元教学主题时,教师要根据自身对理论知识的跨度整合需求来决定。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在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某个大单元作为教学主题进行使用。教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大单元核心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参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提升英语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正因为主题意义与大单元整体教学有相同的应用方向与相似的组成逻辑,所以可以将两者进行整合,实现主题意义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同步落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意义,吸收英语学科核心理论知识,逐步达到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马璐2022)。
二、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一)提炼主题意义
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把握学情,可以协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的大单元主题认知框架,这意味着教师对大单元主题的理解深度会对学生认知大单元主题的深度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在挖掘大单元主题意义时需要根据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标题内容、文章结构等详细分析主题内涵,研究语句的内在逻辑,引导他们理解文章暗含的价值取向,从而精准提炼主题意义。
(二)制订层级目标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采用多层次设计,如用于激活主题内容的Welcome to the unit,对重点短语进行讲解的Grammar,强化语言表达水平的Study skills等。教师可以参考英语教材的多层次设计模式,将主题意义融入各个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好每个单元各个板块的统筹规划,以大单元目标作为教学的起点,将课时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终点,制订更为详细的层次学习目标。
(三)引导乐学善学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这导致他们在主题意义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抛弃以往自己解读主题意义后直接输出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要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理解、吸收主题意义,形成个人见解。同时,教师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工作,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成就感,以此达到让学生乐学、善学的目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三、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下面以译林版初中《英语》的八年级(下)Unit 6 Sunshine for all为例,对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展开更详细的分析。
(一)深入挖掘主题意义
大单元标题的价值是概括大单元内容。通过具有相似功能的语篇标题也可以概括文本内容。教师通过分析标题表面意义与延伸意义,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大单元主题意义。教师还需要整理语篇与主题的内在关系,并优化大单元主题意义的细节,以便获得更深层的大单元标题分析结果。以单元标题Sunshine for all为例,仅理解表面意义,会认为大单元内容和日常生活相关,若进一步分析语篇标题,如People who need help、Working in a mountain area等,逆向分析大单元标题,就可发现所谓的sunshine是在特殊语境下help的形容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出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即人接受来自社会的服务,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单元标题中的all在sunshine语境下指所有人,可以细化为需要接受帮助的人与向他人提供帮助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可明确大单元主题意义。教师可以将语篇结构细化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Sunshine for all,第二层次为People who need help与People who offer help,第三层次为Welcome to the unit,功能为激活知识;Reading,功能为建立知识;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功能为消耗知识;Task,功能为迁移知识(耿芸2022)。
(二)设置教学层级目标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及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时,需要建立以单元、语篇、课时三级教学目标为主题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内容,提高学生群体学习效果(教育部2022)。通过深入挖掘主题意义,教师可以确认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细化学习程度。教师在整理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有关语篇的内容框架,通过层级模式表现单元内容,以强化各个学习课时理论知识的连接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大单元主题意义的基础上理解语篇与板块的横纵关系,建立大单元理论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将大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四项内容:
第一,学生可以分析社会弱势人群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主题意义;
第二,学生可以总结帮助他人的意义,合理拓展主题;
第三,学生可以叙述过去自己帮助他人的行为,感受助人为乐的乐趣,从而升华主题;
第四,学生可以整合大单元理论知识,制作思维导图,以“帮助他人”为主题撰写倡议书,向他人输出主题意义。
通过以上四项内容可以形成以帮助他人为主题的逻辑闭环。第一项内容,本质是理解帮助谁,以此衍生出了解残障人士、重症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第二项内容,本质是理解为什么提供帮助,即引导学生从接受帮助的人与提供帮助的人两个角度思考帮助他人的意义;第三项与第四项内容,本质均是理解如何提供帮助,如募捐、志愿活动等,从而达到升华、输出主题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紧跟大单元主题,持续吸收各项内容,从而达到对主题意义的完整认知。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板块语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顺利达成以上大单元学习目标。以阅读语篇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项课时目标:第一,学生理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性质;第二,学生通过吸收语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参赛者、志愿者两个视角分析参加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意义;第三,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思考并表达如何为他人提供帮助(魏惠、程晓堂2022)。
(三)从学生角度建立主题认知
基于开篇问题、单元板块、多维评价三个方向,从学生角度建立主题认知。
1.设计开篇问题
教师梳理单元与语篇标题,参考语篇内容,能迅速理解大单元主题意义和语篇的内在关系,也能为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导入提供新的方向。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分析单元标题,并根据他们的回答,以问题的形式对主题意义提供必要的提示,如“Who does‘all’refer to?”等,不设固定答案,旨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整理为两种,即需要获得帮助的人与给予帮助时获得乐趣的人,这和单元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利用学生自主思考获得的结论,既可以引导他们对主题意义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又可以有效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他们激活有关Sunshine for all的认知,将原本抽象化的育人价值观和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分析大单元标题,对单元主题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展示班级某个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的图片,并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Who did you give your helping hand to?What did you do there?”而教师向其他学生提出问题:“Would you like to help the people in need?Why or why not?”利用这种环节相连的方式,可以引导一个具有帮助他人亲身经历的学生根据英语理论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延伸性提问让其他学生有相应的参与感。相较于教师单方面输出教学观点的教学方式,这种学生共同参与单元话题讨论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顺利建立大单元主题认知。
2.关注单元板块
大单元教学本质是建立主题意义,这需要持续激活学生已有理论知识框架,完成框架结构的完善和内容的填充。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板块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系统性梳理单元主题、课时内容。考虑到各板块包含不同的语篇类型,教师可以根据语篇特征设计具有渐进性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协助学生挖掘单元板块内容,为后续英语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可以通过获取、内化、迁移理论知识的认知方式开展单元板块的主题意义探究。
在导入板块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对话内容对单元主题形成初步认知,从新的角度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以及精神支持与金钱支持的不同。在学生听读埃米(Amy)与丹尼尔(Daniel)的对话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社会弱势群体当前的情况,填写表格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话的改编,强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理解。
在语法板块中,教师可以通过“It’sadj.(for/of sb.)todosth.”协助学生充分理解主题意义,完成理论知识的内化,从教师向学生的输入转化成学生向教师的输出。学生可以对本单元的重点句式进行改写,加深对英语语法的理解,熟悉英语语法的应用方法。
在写作板块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范文阅读后,以总—分—总的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更详细的分析,理解文本各个段落的内容,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写一封倡议信,吸引社会公众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升华主题意义。
3.开展多维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步提升其英语综合水平,从而提高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将单元目标作为核心内容,分析各个阶段的教学效果,通过多维教学评价模式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最终达成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理论知识的获取、内化、迁移方法,对主题意义进行逐步研究,在每个课时进行主题意义的逐级升华。教师既可以明确分析学生对
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又可以研究学生群体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深度,从而开展更细致的评价活动。以Help people的主题意义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大单元整体目标制作相关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更详细的学习任务。比如,将任务量化细分为7分内容与3分形式,内容再细分为2分介绍社会弱势人群及困境,2分探讨提供帮助的意义,3分给出提供帮助的具体方法;形式再细分为2分表达是否准确,1分内容是否合理。通过量化任务完成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分值,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能力。除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外,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分析当前学习的不足之处,强化自我学习效果。
在设计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时,教师要详细分析学生的英语整体学习水平,结合当前的教学进度,参考主题意义,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在执行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方案细节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确保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向学生输出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以提升其英语综合水平,从而提高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耿芸.2022.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析[J].新课程导学,(24):32-34.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璐.2022.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设计—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为例[J].校园英语,(52):9-12.
魏惠,程晓堂.2022.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8):137-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