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10

2025-02-18 10:58:2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为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情境型支架引入—铺垫阅读教学起点;任务型支架布置—支撑阅读教学架构;合作型支架拓展—丰富阅读教学活动;层次型支架巩固—升级阅读教学实训。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突破语篇的表层意思,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深化阅读学习效果。

  【摘要】为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情境型支架引入—铺垫阅读教学起点;任务型支架布置—支撑阅读教学架构;合作型支架拓展—丰富阅读教学活动;层次型支架巩固—升级阅读教学实训。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突破语篇的表层意思,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深化阅读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支架式教学模式;阅读教学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认知和语言技能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及文化背景知识方面往往显现出明显的差异,需要从字面理解过渡到深层次文本解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初中英语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育部2022)。源自教育心理学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适时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复杂的概念和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下面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

  一、情境型支架引入—铺垫阅读教学起点

  情境型支架建构可追溯至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应发生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辅以教师适当的教学支持,使学生能够完成原本无法独立完成后的学习任务。情境型支架的内涵在于将单元内容与主题紧密结合,通过感知体验使阅读学习目标在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中得以显现,旨在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既可以学习语言,又能通过语言感知世界,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在教学引入环节,教师应选取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场景或文化背景,使之成为课堂讨论的起点,接着逐步深入到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围绕主题提炼话题主线,鼓励学生在语境中参与表达训练。

  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5 Let’s celebrate为例,该单元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语篇作为阅读材料,同时引入与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旨在利用节日这一载体,使学生了解并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性。教师提炼出主题—不同文化的节日庆祝,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灯笼、龙舟、月饼等,并与万圣节的南瓜灯、感恩节的火鸡晚宴、圣诞节的圣诞树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提出问题:“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the most,and what do families usually do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n China?”学生答道:“Families usually gather together to have dinner and eat moon cakes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并展示描述不同节日的英语短文和相关词汇表。比如,描述春节的短文聚焦家庭团聚的重要性,介绍包饺子、放鞭炮、挂灯笼等传统活动,同时提到春节期间特有的文化现象,如舞狮、舞龙和贴春联等。将词汇表在单元重点词汇的基础上适度拓展,但要与节日紧密相关,如fireworks(烟花)、parade(游行)等。结合Grammar板块的特殊疑问词,鼓励学生使用这些疑问词探讨节日相关内容,如“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What are the special foods for Tomb-Sweeping Day?”等,并联系自身经验分享答案。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Look at the second picture,can you guess what’s in that green bag?”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初识教材信息,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学习打好基础(史卫华2017)。

image.png

  二、任务型支架布置—支撑阅读教学架构

  教学任务所包含的认知性任务、操作性任务和探究性任务共同构成了全面而有效的教学架构,合理布置教学任务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水平。任务型支架需要依据“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深入理解—增强应用能力”的核心目标设计,从基础知识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深层次的思考和实际应用,旨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技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分析主题,确保所设定的任务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其次要通过梳理知识将复杂的阅读材料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最后要布置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围绕阅读材料深入研究(崔彩芳2016)。

  例如,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School life主要内容是比较英国和美国的学校生活,围绕学生的日常活动、课外爱好等话题展开。认知型任务设计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要目的。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两段关于英国和美国学校生活的描述,引导他们阅读并理解文本,接着提出具体问题:“How does Nancy describe her school life in London?”“What activities does John mention in his American school?”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并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操作型任务着重于应用所学知识。根据Reading中A语篇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基于一段文本进行角色扮演,如一个学生扮演南希(Nancy),另一个学生提出关于英国学校生活的问题:“What do you like most about your Reading Week?”“Can you tell us more about your French classes?”南希答道:“French classes are my favorite.We learn through various fun activities like role-playing and group discussions.”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得以在实际语境中使用目标语言,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探究型任务更加重视深入思考和创新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如设计一所理想的学校。学生基于课文中提到的英国学校的Reading Week和美国学校的Buddy Club,结合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理想学校模型。学生使用图纸、报告或数字媒体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并在班级展示。另外,学生还要说明为何选择这样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任务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从理解基本内容过渡到深入分析和创新思考,从而有效地提升其英语语言技能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三、合作型支架拓展—丰富阅读教学活动

  同侪效应使得学生较注重同伴的看法与建议,他们更偏好在合作、共助的氛围中协同学习。另外,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让学生得以从不同视角深入文本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型作为学习焦点,丰富组内、组间交流活动,基于实际语境强化多重交互,开展角色扮演、辩论会、创意写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语篇解读的意愿,为其打造全面而丰富的阅读学习环境。

  例如,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7 Abilities的内容是关于个人能力的,与英语的育人功能联系紧密,但内涵较为抽象,可利用合作型支架加以拓展,以提升阅读教学成效。首先,教师介绍新闻报道的主题,以及林涛(Lin Tao)是如何在火灾中救出孙女士(Ms.Sun)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型,如be brave enough to、rush into、pour water over、put out the fire等。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动作链和表示顺序的副词,并提出问题:“What actions did Lin Tao take to save Mrs.Sun?”“How do the words‘first’,‘then’and‘finally’help organize the story?”要求学生“Describe the sequence of events in Lin Tao’s rescue effort using past tense verbs.”,旨在帮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语言点和文本内容上。

  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布置新闻报道写作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林涛救人的故事撰写一篇新闻报道。在这个任务中,学生需要使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同时按照新闻报道的格式组织文章。在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邀请部分小组展示本组的新闻报道,并提出问题:“How did your group decide to present the story of Lin Tao’s bravery?”“What did you find most challenging about writing this news report?”教师组织辩论会,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火灾,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学生需要使用文本中的信息作为辩论的依据,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一个小组提出:“We believe that regular fire drills are essential in preventing fire tragedies.”另一个小组则对此加以反驳:“While fire drills are important,educating people on how to use fire extinguishers is even more crucial.”在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要求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故事主题,编写一个展现能力的故事。小组成员可按照段落或写作任务分工,最后汇总。教师提醒学生使用first、then、finally来清晰地描述故事中的事件发展顺序。

image.png

  四、层次型支架巩固—升级阅读教学实训

  学生的学习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由简到繁、逐渐深入的过程。基于对学生认知发展的细致考量,层次型支架的设计致力于将学习内容按难度和复杂性逐步展开,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螺旋式上升为表征特点,有助于他们逐步构建并巩固知识体系。教师首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词汇和基本句型的教学上,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大意。随后,教师要逐渐引入更复杂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提供阶梯式的练习任务,如从单词填空到句子翻译,再到段落写作,促使教学活动转型升级。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2 Travelling介绍了世界风景名胜及在香港的旅游经历,语篇组织思路清晰,适用于构建层次型支架来进行阅读教学。首先,教师教授基础词汇,如fantastic、couple、holiday等。这些词汇直接关联到旅行主题,有助于学生读懂语篇。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或实际情景引入这些词汇,如展示一些世界名胜的照片,让学生用所学词汇描述。其次,教师引入基本句型,如使用such as列举景点或活动,并通过填空或匹配练习等简单习题,如“I would like to visit places such as and on my holiday.”等,让学生熟悉重点句型。再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Comic strip部分和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并分享自己曾经参观过的景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What was the most fantastic place you have ever visited?”“Can you describe a couple of things you did there?”等。在Reading部分,教师让学生阅读凯蒂(Kitty)关于香港旅行的信件,并要求他们标注出描述迪士尼乐园体验的句子,还鼓励他们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来丰富对话内容,如引导他们用such as举例,用fantastic形容自己在迪士尼乐园的经历。最后,教师设计阶梯式写作任务,先提供示例:“My dream destination is Paris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landmarks.”“I would love to visit Japan to see cherry blossoms.”要求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理想的旅行地点,逐步提升难度,布置任务:“Write about your trip to the Great Wall.Describe what you saw,what activities you did,and how you felt about the experience.”教师收集学生作文,根据内容和语言表达给予综合评价。

  结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展现出独特而有效的价值。该模式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特征,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基础词汇和句型学习到复杂文本的深入理解与分析,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认知上逐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情境型、任务型、合作型及层次型支架,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体来看,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拓宽其国际视野。

  崔彩芳.2016.“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4):156-158.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卫华.2017.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