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价值意蕴、基本原则与实践进路论文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价值意蕴、基本原则与实践进路论文

7

2023-03-22 16:41:3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价值意蕴,然后提出了课程思政视角下高 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最后论述了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实践进路。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价值意蕴,然后提出了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最后论述了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实践进路。

  关键词:师德教育;课程思政;高职师范生

  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课程思政已然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课程思政展开,以此为根本理念指导。同时,《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对于高职师范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即师德教育。因此,基于课程思政视角,探讨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与实践进路,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师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教师人才。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一、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强调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统一,并借助课程这一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育人的目的。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突显出课程对于高职师范生师德素质培养的重要价值,对此,教师可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对高职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以提高高职师范生师德水平,培养出优秀的高职师范生,为未来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进而助推高职师范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者,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生力军,高职师范生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坚守育人初心,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良好的德性熏陶、感染、影响祖国的下一代,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履行好自己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在基础教育一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助力基础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言以蔽之,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内隐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意蕴。

  (二)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提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突出师德的基本原则”[1]。高职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将师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是进行高职师范生培养的应有之义。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唤起高职师范生的师德自觉,培养高职师范生的教育情怀,预防其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进而为未来基础教育的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2]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应以国家大德、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的统一为价值追求[3]。同时,就高职师范院校来说,基于课程思政视角落实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教师是关键的力量,即只有当高职师范院校教师坚持课程思政的理念,坚守育人初心,履行好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方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整个师德教育过程中,高职师范院校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也将获得提高,从而实现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反过来,这又可以为优秀师范生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此便可形成良性循环。因而不管是对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来说,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师范生师德教育都有利于促进相应领域的教师队伍建设。

  (三)顺应高职师范生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

  一方面,高职师范生正值青春年少,思维活跃,有自己的想法,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作为“准教师”,社会对他们的德性养成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职师范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从小接触各种新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各种文化的冲撞激荡中,一些不良价值观念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正侵蚀着他们,极易导致他们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偏低,缺乏教育情怀。高职师范教育阶段是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高职师范生师德,增强其教师职业认同感,促使其涵养教育情怀,进而为今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师德基础和内在动力。只有将教师职业看作一份事业,而不仅是职业,这样当面临职业倦怠之时,高职师范生才能保有信心、坚守初心,塑造自己的精神生命,实现个人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而这也是高职师范生内在的成长需求。因而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顺应了高职师范生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4],其特征之一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的途径有直接道德教育和间接道德教育两种,直接道德教育就是相关课程,间接道德教育则主要指在学科教学和学校生活各个层面进行道德渗透。其中,在学科教学中进行道德渗透的机制可从教师、教法、教材、课堂生活气氛等方面入手进行构建[5]。概言之,德育包含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而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作为高职师范生德育的一种,也包括显性师德教育和隐性师德教育。因此,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应该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显性教育主要指单独设置的师德教育课程及思政课程,隐性教育则指立足教师教育类课程、教法、教材、课堂氛围、校园生活等方面进行师德渗透。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课程思政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因而课程思政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是指通过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促进高职师范生在思想上产生内部矛盾运动,进而促使其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师德行为统一发展的过程[6]。故而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必须包含知、行两个部分,即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三)意识形态性原则

  如前文所述,课程思政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而教育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性,因此课程思政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立场[7]。道德教育固有的权威基础是国家意识形态,即道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会传递、投射出国家意识形态,此即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性[8]。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作为一种道德教育,其以国家大德、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的统一为价值追求,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性。从这个层面来看,由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故师德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应立足教育强国基础工程,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实践进路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落实要遵循其基本原则,体现育人的本质属性。具体可以贯彻落实“职教20条”(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背景,结合“三教”改革,从完善师德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素养、改革教材、激活教法、加强教育实习、构建良好校园生活等方面构建其实践进路。

  (一)完善师德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活动内容的“原型”[9],故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师德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首先,要设置单独的师德课程,对高职师范生进行专门的师德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教师行为准则解读,让高职师范生形成基本的师德认知。例如,高职院校可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课程,一方面,向学生系统传授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构成要素、原则、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为学生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新修订版)》等法律。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国家最新的教师教育政策及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文件融入教育内容,引起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增强他们对教育事业的信心,也让他们明确自我努力和提升的方向。例如,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等内容。其次,发挥好思政课的作用。高职师范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结合“师范性”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上要观照基础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相关的师德案例。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激发其对教育事业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具体可以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案例向学生展示人生的价值,如“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人民教育家于漪、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的时候,要向学生强调教育的发展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地区教育状况的差异,以激发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意识。最后,其他课程要发挥好隐性育德功能。教师教育类课程除传授给师范生基本的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原则等相关理论知识之外,更应关注对学生师德的培养。教师应将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学科教学法类课程除关注各学科教学技能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情况,培养高职师范生的教学机智,使其为今后应对突发教学情况做好准备。概言之,其他专业课程在传授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应注意挖掘课程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寻找其与师德教育的契合点,渗透师德教育。

  (二)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师范生发展

  1.提升教师素养。“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自身的师德水平对师范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一种隐性的师德教育。首先,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坚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其融入自己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并积极参与各类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从而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其次,教师要提高师德水平。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国家大德;在公共生活领域遵守社会公德,践行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守私德,提高个人品德和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严守师德师风底线。最后,教师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用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2.改革教材。“三教”改革中,教材是基础。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可以通过教材进行渗透,教材中的思想内容、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及教材编写者或教师的课程价值观都对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要确保教材的意识形态性和时代性。教材内容要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念,且要将最新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师德内容融入教材,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修订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等。其次,树立重视课程内在价值的课程价值观。教师要将教材看作是帮助学生求知并获得乐趣的手段,并结合高职师范生的需求和未来教师职业工作过程,丰富教材形态,尝试采取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从而促进师范生长远发展。

  3.激活教法。“三教”改革中,教法是途径。不同的教法可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具有道德感染力。因而课程思政视角下师范生师德教育要重视教法的改革。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实践与体验。教师要以问题或项目的形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汇报成果,最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成果,如此可营造民主、平等、合作、互惠共享的课堂氛围,在实践和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高职师范生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进而助力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最后,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为例,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学》,共68学时,周课时2节,分上下两学期上完,现以《教育学(上)》为例展示笔者在教法改革上所做的尝试(仅展示部分)。在此课程中,笔者在每一章都会给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或以情景剧形式,或以调查研究的形式。例如,“绪论”一章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教育学的价值”的问卷调查,启发学生借助问卷星平台设计的相关问题开展调查,并让他们反思学习教育学的价值何在,最后在课堂上分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学中,在讲授“教育的历史发展”这一节之前,笔者让每组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分别将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点呈现出来,即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在网络上查找的一些资料策划剧本,同时要求每组学生在教师讲完这节课的内容后上台表演,这样的话,学生有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准备,且在听教师讲完相关阶段教育的特点后可以对自己之前的策划进行一些改进。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结合自身受教育经历和周边教育实际情况,围绕“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分享。期间,笔者发现学生能关注到当下的热点话题,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双减”“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关注。第四章“教育目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在心中埋下素质教育的种子,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策划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为主题的情景剧并进行表演,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情景剧表演,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教学中的行为和与小学生对话要注意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师德践行能力。

  (三)加强教育实习

  “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世界中的实践行动,人的道德成长既是道德认知及道德理性的成长,同时也是道德实践能力的成长。”[10]良好师德的养成光有师德理论是不够的,还需将其付诸实践,而教育实习恰恰为高职师范生提供了良好的师德践履的平台。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高职师范生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公开课,可以学习教学突发情况的处理技巧,捕捉其中的师德场景,唤起自己心中的师德理论,思考自己面对此种场景将会如何处理,从而提高自己的师德意识。同时,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优秀一线教师对师范生而言也是一个好的教育素材、好的榜样,可激励师范生向这些优秀教师看齐,他们高尚的师德将会对高职师范生师德涵养起到激励作用。此外,高职师范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往往要承担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等事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便能将自己掌握的师德知识加以运用,从而体现出师德情况。所以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应重视对高职师范生师德的评价。最后很多高职师范生实习学校都属于乡镇中小学,他们看到最艰苦、最薄弱的学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后,可以激起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坚定理想信念,从而今后在基层能“下得去,留得住”,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校园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中表现出的集体舆论、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等都对高职师范生的师德有一定影响。这是一种隐性的师德教育,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要注意与师德教育要求保持一致。具体可以创办一些具有师范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阅读教育名著、练习“三笔一话”、师范生技能比赛等活动,以涵养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另外,可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着重培养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劳动精神、法治精神等,从而构建良好的校园生活氛围,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师范生产生正向影响,促进其长远发展。

  四、结语

  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逐步推进,日积月累。因此,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值得每一位教师进行深思。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2-03-23].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王婧馨,康秀云.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及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10):71-76.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0-202.[6]李志兵.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31-32.

  [7]叶方兴.观念·原则·活动: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三重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138-141.

  [8]林威.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D].杭州:浙江大学,2019.

  [9]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8.

  [10]叶飞.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个体化困境及其超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6):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