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5

2023-03-22 09:28:54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随着中考作文分值的不断增大,初中作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苦批改讲评但往往 事倍功半。如何解决师生共同面临的“作文难写难改”这一陈年顽疾呢?依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要求,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以 改革创新批改和讲评两个环节,力图从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从创新作文教学和传统教 学的比较中显示了创新教学的强大优势,同时体现了开

  摘要:随着中考作文分值的不断增大,初中作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苦批改讲评但往往事倍功半。如何解决师生共同面临的“作文难写难改”这一陈年顽疾呢?依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要求,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以改革创新批改和讲评两个环节,力图从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从创新作文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较中显示了创新教学的强大优势,同时体现了开放灵活的科学教学理念。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互批互改

  为了进一步增强初中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了“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以及“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要求。下面将从传统作文教学方式利弊分析、作文教学的创新举措和创新作文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搜狗截图23年03月22日0928_2.png

  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利弊

  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结构模式通常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

  (一)教师布置作文

  1.教师出示作文题:命题、半命题或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

  2.进行作文指导或干脆不指导。指导则进行开拓视野的“点化”和“引领”,有时推荐相关的范文,作为选材主题和形式结构等的“牵引”,有时也让学生谈一谈对作文要求的理解

  (审题)和写作打算(构思)。有的教师不指导就让学生“盲写”自主完成作文。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写作能力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学生完成习作

  学生埋头写作,少数人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大多数则冥思苦想,“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经过指导,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能瞄准主题,构思布局,顺理成章;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受制于指导和范文,因缺乏主见而被牵着鼻子走,导致千篇一律。未经指导的,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盲人摸象艰难拼凑,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作文能力强的学生能够精骛八极大显身手。无论怎样,“谈作文而色变”的大尴尬局面总是少不了的。

  (三)教师埋头批改

  “作文难改”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心声,面对几十甚至近百篇作文,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沉甸甸的作文本积压在桌柜上,也积压在教师心头,于是乎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今日批明日改,边做记录边讲评。也正因为作文如此费时费神,很多教师为了应付作文训练任务(大作文、小作文、周记等),往往用“阅”和“分数”来代替文字语言点评。由此而导致作文批改方式单一,即只对作文做总体评价,没有深入的评析,更加缺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作文做细致的批改分析。

  (四)教师讲评作文

  多日以后(一般在布置下一篇作文之前即约两星期后,如果使用AB作文本的则要等一个月左右),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点评(作文讲评课),指出本次作文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一二三四分条列出。从作文的布置要求、选材立意到结构、语言错别字甚至标点等诸多问题,恨不能面面俱到点点强调,唯恐疏漏。最后看看时间将近下课,便再共赏两篇佳作。这种作文讲评形式,除了作文被选作范文的学生会兴致勃勃,其他大部分学生并无多大兴趣听教师的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主要是评批方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欣赏者和评价者,个人主观性强,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事实上这种作文教学方式收效甚微,因为学生没有深度参与到作文批改和讲评中去。一般情况是当拿到被教师批改的作文后,大部分学生只是粗略看一下评语,然后就束之高阁,不再理会了。如此循环往复“我行我素”的训练方式,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

  二、创新作文评价方式

  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唱主角,教师只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和方式。

  (一)学生分组互批作文方式

  (1)学生分组:学生每5至6人为一小组,自定组长(可每次轮换)。

  (2)评价参照:一是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求和训练重点;二是参考魏书生“阅读与写作”知识结构图式,主要从五方面评价,即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

  (3)批改要求:利用课堂(约25分钟)或课后(可分2至3天完成),先是自批自改,然后每个学生循环批阅本组其他同学的作文。要求有眉批、旁批、总评,并合理打分,还要指出其他同学“漏改错改”之处。这种互批互改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发现特色(优点),相同意见表明“同感”即可。组内可选出“最成功”和“最失败”的习作。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也是《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二)教师速批作文方式

  此处的“教师批改作文”与传统方式不同,它要求教师能快速过目所有作文,重点是“成功”和“失败”的习作。适当添加点评(点评作文或学生的点评语)。在通览的基础上,对全班学生的习作情况做到了然于胸。一般一日内即可完成。正如吕叔湘先生曾经强调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缩到最低限度,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的时间,作文训练同样如此,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方式也切实减轻了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

  (三)学生互评作文方式

  (1)组内互评总结。组内各成员交流总结作文的得失,组长做好记录,并做好向全班反馈的准备(推荐优秀习作及理由)。教师巡视并点拨调控。

  (2)组长班内交流。语文教师推选若干名组长(雷同或交叉的发言意义不大)面对全班反馈本组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也可提出改进意见。其中介绍最佳作文及其亮点是一个重点任务。

  (四)师生共赏佳作方式

  在小组推荐和教师筛选的基础上,由作者(学生)亲自朗读“佳作”(一般3篇作文,另加一些精彩片段——针对存在问题而定)。随后师生一起对“佳作”进行现场评议,可自由发言,指出习作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也可共同探究作文的修改意见,使之更臻完美。

  (五)教师简要点评总结

  这是作文评讲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语文教师一是归纳或补充关于本次学生写作的意见,二是画龙点睛地对互批互评的活动情况做点评与总结,激励学生们提高评讲作文的信心与能力。例如写人的文章,要让学生思考要表现人物哪些方面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怎样去表现;而写事的文章,要让学生清楚写什么事,怎样写;另外在写作过程中,怎样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运用哪些技巧;等等。同时,还可以在总结本次写作评析基础上,让学生扩展思维,迁移训练,更有利于掌握写作规律。

  三、互批互评模式效果显著

  将以上新旧两个流程比较,可以看出,互批互评给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广阔空间,更利于“自主、合作、探究”,也符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创新作文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学生,因自主的学习而激扬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互批互评恰恰能让学生如愿以偿。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一“揽”无余,几乎达到包办程度。教师批改得身心俱疲,而学生又能从那寥寥数语中参悟出多少写作技巧呢?更何况又有多少学生真正深入透彻地去研究呢?上课讲评,教师照“本”(批阅记载)宣科,唇干舌燥,学生听着条条框框,枯燥乏味;对许多文章评论的名词术语则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真正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其实寥寥。

  采用互批互评方式,以学生的接触、感悟、探究和发现为主,以教师的引领点拨为辅,把学生从“静听”和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自始至终做学习的主人。批改时,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独特认识感悟表达出来,见仁见智,畅所欲言。小组互评更是活力四射。没有虚情假意的表扬,没有居高临下的批判,有的只是客观直率的表述。偶尔产生分歧时辩论的紧张、被肯定后的快乐、被指出不足后的复杂表情,都在青春的脸上一览无余。有一次,一个女生朝我急得直抹眼泪:“老师!评评理!他们(其实是两个同学,情急之下以偏概全)说我的不能及格!”我说:“其余同学不是肯定了你的优点吗?他们指出的问题正是你这篇作文的不足,能发现问题是好事,对你而言是吃一堑长一智,对其他同学而言有警示意义。还得谢谢他俩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样的作文课,完全是真性情的流露,让人欢喜让人忧,学生怎能不激情迸发?

  (二)课堂,因合作的魅力而精彩

  总评之外,眉批旁批,对字词句、语言结构甚至书写等的点评也同样精彩。全班交流,群策群力的评语有赞许有鞭策。听本组代表发言,因其中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自豪;听别组代表发言,因是同学而格外亲切专注;自读佳作更是声情并茂。如此作文课堂里不仅掌声阵阵,更能时时收获与进步。

  (三)能力,因课堂的互动而增强

  1.提高了写作能力

  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不同的教学方式的效果是不同的。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并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互批互评,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交流、补充、整合、生成、建构。例如,通过对前面所述作文《朋友,请随我来游——》的互批和互评,学生对游记和写景散文的常规写法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可以按照时空交织的顺序(游踪)为主来组织材料,这样移步换景,便于有层次地多角度展开描写,做到有条不紊;写景要抓住特征,分清主次,巧用修辞,动用感官,动静结合,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使文章充实生动;要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另外,好的作文总是要有好的主旨、结构、语言等。

  2.提高了综合素养

  互批互评既让学生彰显个性形成独立自主意识,又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学生既可提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又能养成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同时也能深深体会到:团体成员要互相尊重、帮助,才能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才能感受到在积极状态下的和谐之美。此外,新的模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也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四)教师,因双向的交流而发展

  唐代韩愈在他的《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古人早就指出“教学相长”。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师生共同评议作文的过程,也是教师充实提高自己的过程。互动的课堂,既是学生的“学堂”,也是教师的“学堂”。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所说:“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常看到少部分学生对作文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而这些恰恰是以往作文教学中忽略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比如,看到“本文记叙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感人事迹,时代感强,极能打动人”等类似的点评,我告诉学生写作的切入点宜小:媒体报道的大事,也许对你而言是新鲜的,但偏偏是众所周知的,不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动了自己的事更能感染读者。看到学生“本文大胆反映了自己的看法,抨击了某些方面的落后”这类点评,我告诫学生作文的立意要健康、积极:看问题不能偏激,不能以偏概全失之偏颇,应该看到主流是好的。看到“语言太平淡,要多一些好词好句”这类点评,我告诉学生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语言和内容的关系正如衣着和心灵的关系,华丽典雅是一种美,平淡质朴也是一种美。

  网络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新事物新变化,教师的“一桶水”远远不如“源头活水”。交流的过程是资源共享的过程、思维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其间我常常深感学生的知识、能力、潜力、情感超乎我想象、给我启发令我振奋,促使我不断反思、学习、积累、总结、提高。从而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不断超越自我。

  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过程,应经历三种境界。我觉得借用王国维的“三境界”论非常合适。学生写作时,知道自己的作文将要展示在同学面前,于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更加用心写作,期望得到更多的好评;互批互评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潜心研读,因为发现问题和学到经验一样有价值;交流总结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感受到的是顿悟的喜悦:“作文应该这样写!”“好作文原来是这样的!”原本让师生头痛的作文,现在变得富有刺激性和吸引力了。

  总之,“师生同评批”是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之举,它解放师生,惠及师生。

  参考文献:

  [1]关明科.浅析初中作文教学的“自主互评”法[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3).

  [2]仲玉梅.写作:生命的唤醒[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