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慕课背景下“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慕课背景下“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5

2023-03-22 09:26:04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慕课的特征和“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 特点,接着论述了慕课背景下“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包括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实验内容;录制微 视频,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应用混合教学方式,弥补教师资源不足;等等,最后说明了慕课背景下“园林花 卉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效果。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慕课的特征和“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特点,接着论述了慕课背景下“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包括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实验内容;录制微视频,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应用混合教学方式,弥补教师资源不足;等等,最后说明了慕课背景下“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慕课;微视频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运用到课程教学设计之中,慕课作为比较新颖的一个概念,近几年影响了国内外诸多大学的教育教学。同时出现了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如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中国“C9”高校及部分“985”高校共建的“中国高水平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24所“985”高校参与建设的“东西部高校联盟共享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以及由30所上海高校联合成立的“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1],这些平台均促进了慕课的快速发展,已在国内高校掀起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的新浪潮,从而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本文在总结慕课特点的前提下,阐述了“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重要性和特点,并具体论述了其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搜狗截图23年03月22日0925_1.png

  一、慕课的特征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s,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将课堂教学放在网上,学生不分国籍、年龄、学历、知识背景,只要对课程感兴趣,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其最大的优点是将世界一流大学的顶尖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全球化共享,促进了资源多元化和学习方式多样化(视频、文本、音频或是游戏形式),进而导致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即教师由以前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问题的解答者和讨论的组织者,学生则变成了主导演。有学者认为慕课拆掉了大学的围墙,其运作模式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2]。

  当前,对于慕课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慕课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最大的变革”,“将把高等教育从工业化时代带到数字时代”,促进了教育游戏化、学习个人化,极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打破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慕课还谈不上是教育大变革,它在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因为它与传统课程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慕课课程制作成本较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保证,难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者感受不到校园文化的熏陶等[3]。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故对于不同的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二、“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重要性

  实验课是应用型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的一种手段,是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机会,促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质疑能力、创新思维的关键途径。

  园林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识别大量的花卉种类,掌握花卉生产及施工中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如插花与花艺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等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园林绿化和美化。花卉的识别、繁殖及应用仅靠书本和课堂上的讲解远远不够,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学习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才能使其吸收、巩固理论知识。换言之,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被真正理解、掌握,同时创新也必然发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实验课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绘图、数据分析、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提升社会责任感。通过小组讨论及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则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精神。

  大多数学者认为园林植物类课程讲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4]。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园林花卉学”实验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更改为32学时,实验内容包括种子识别、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分生和嫁接繁殖、花卉识别等。如何进行“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有必要结合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办学特色和特点,进行“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三、“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特点

  “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是对理论教学的内容印证与提升,是学生学习行为由理论的认识理解到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花卉)进行认识领悟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复杂性

  “园林花卉学”实验课包括以下教学内容:常见花卉种子识别、草本花卉的播种和扦插繁殖、盆栽花卉的分生和嫁接繁殖。除花卉种子识别外,其余实验均需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尤其是花卉的播种繁殖,从播种到应用到圃地及开花,有的需要三个月时间,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问题。

  (二)教学地点的多样性

  “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教学地点根据实验课内容而定,如种子的识别是在实验室进行,花卉的繁殖是在苗圃进行,而花卉识别地点的选择是根据花卉种类的多少来确定,各个地点的花卉种类、植物生长状况、植物搭配效果等存在较大差异,且各具特色。因此,每年花卉识别地点的选择都是在本学期经过教师提前调研和考察之后确定的,既要保证花卉种类的多样性,又要保证花卉的应用频率和绿化效果。教学地点的不固定和多样性是“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一个基本特点。

  (三)教学时间的不定性

  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季节可用花卉种类及其景观效果,“园林花卉学”实验课分两个学期进行,在秋季主要完成秋季花卉识别实验,在春季完成花卉繁殖实验(包括花卉幼苗和营养期识别)。其中花卉识别的教学时间具有不定性,每年都是根据当地的气候、花卉种类、花卉生长情况、花卉主要观赏期和搭配效果等确定具体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学时间的不定性是“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另一特色。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如对勋章菊的认识,可以充分利用花型和花色的特点,让学生观察花的图案及叶子的形态和特点,之后告诉学生具体的植物名,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对具有特殊形状的花、叶色、花色等植物,则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薄荷可用闻、尝等体验的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该植物特殊气味的认识。

  (五)师生比例失调

  “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课堂组织不同于传统课堂,其特征是教学活动需要更多的互动,而大部分花卉是栽植到地上或花盆里,学生需要看清楚所讲的每一种花卉,因此如果学生人数多,前面的学生往往会遮挡后面的学生,这时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相协调,以确保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慕课背景下“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把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是大部分课程面临的问题[5]。慕课的出现引发了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变革。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作为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个性化追求和综合能力的培养[6]。基于此,课程组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为教学目标,从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实验内容

  一流专业需要一流课程的支持,而一流课程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及多轮教学实践的反思,课程团队确定了“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理念,修订了教学大纲。其中,课程教学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教学大纲中阐述了教学目的,即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人才为目的;对“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程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明确,并进行了课时分配,同时还规定了“园林花卉学”实验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如下。2016年“园林花卉学”这门课总课时是64学时,其中实验课是16学时,包括花卉播种繁殖(4学时)和花卉识别(12学时)。随着教学轮次的增加可以发现,学生成绩虽然相对较高,但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实物的识别效果不太理想。于是在2018年进行了教学大纲的修订,“园林花卉学”的总学时不变,实验学时调整为32学时,并且分两学期完成。同时补充了实验内容,增加了与花卉繁殖有关的实验(花卉种子识别、扦插繁殖、分生和嫁接繁殖)。具体来说,第三学期完成花卉识别实验(16学时),第四学期完成花卉繁殖实验(16学时)。

  (二)录制微视频,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针对教学地点的多样性和教学时间的不定性,课程组成员将主要的实验内容,如花卉种子的识别、花卉播种繁殖、花卉的扦插繁殖、分生和嫁接繁殖等分别压缩成6~10分钟的几个知识点,并由教师录制高水平的微视频。例如,对于园林花卉识别实验内容,课程团队采用了多种形式收集或录制教学资源并上传到慕课平台:采集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带尺标的植物分解图片,将部分种类制作成幻灯片;针对一些植物种类以直播形式向学生展示其不同时期的观赏效果;以采访提问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园林花卉及其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邀请同行专家或教学名师在异地现场直播当地园林绿化常用花卉及其应用形式;录制一些与园林花卉相关的国内国际会议片段并上传到网上资源库;等等。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预习、学习、复习的资料,能保障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观赏效果、园林应用等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兴趣、实践能力。

  (三)应用混合教学方式,弥补教师资源不足

  慕课通过视频、音频、手写板、PPT的形式将知识呈现出来,内容和形式较为丰富,学生可以利用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进行在线学习。教学内容丰富,学习时间、地点不受限制,这可以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但缺乏监督和当面的交流,容易导致“教书育人”中的“育人”目标难以实现。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互动交流,进而培养师生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慕课和传统课堂各有所长,就目前来说,慕课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中,课程团队参考了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设计[7],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在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特点和总体分析,采用了混合教学方式。混合教学方式是将网络课程学习和传统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网络课程辅助传统课程进行教学,另一种是将网络课程作为主体,以传统课程进行辅助。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一种方式效果好于后者。因此课程团队在充分考虑“园林花卉学”实验课课程特点和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了第一种混合教学方式,充分融合慕课教育和传统教学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借鉴目前已经上线的慕课优质资源辅导学生,另一方面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积极加入知名慕课平台,建设自己的慕课,推广自己的课程资源。目前,课程团队已经建立了“园林花卉学”公选课网上课程,为“园林花卉学”的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奠定了基础。

  另外,为了引导学生不断学习,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使其掌握专业问题的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快速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教师还选用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8]、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1.PBL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将专业知识隐藏在复杂的、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探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根据“园林花卉学”实验课内容,教师可在花卉播种繁殖实验中采取PBL教学法。因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播种繁殖的相关理论知识,所以实验课开始前一周,授课教师就运用线上平台发布了需要提前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课上要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课下自行完成线上知识点学习,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完成对问题的思考,且由组长负责整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实验课现场教学时,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分享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随时可以进行补充或提出疑问,教师则适当进行鼓励、引导和纠正,最后总结客观、准确的观点和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慕课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既促进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和质疑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0]。在进行花卉识别实验时,教师采用了案例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经过提前考察和调研,选取太阳岛风景区作为其中一个上课地点。太阳岛风景区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与繁华的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这个景区的花卉种类具有新、优、多的特点,且植物配置景观优美。因此在这个教学地点,教师除了进行花卉种类识别教学,还要教授花卉应用的内容,让学生对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应用形式,以及不同光环境对花卉的选择等内容有直观的概念。慕课平台有这一实习地点的植物种类图片和小视频,故教师应要求学生课下提前预习。课上首先是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并讨论花卉园内花卉应用优缺点及选择的原则,之后由教师讲解并提问,从而完成这个地点的植物种类识别教学,同时可选择3块花境让学生针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搭配形式等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或补充。这种真实、具体、看得到的事例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将其与课程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可以起到借鉴作用,使学生能在以后对花卉进行应用时做到扬长补短。

  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11]。在进行花卉识别实验时,教师可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立足当节“园林花卉学”实验内容,通过在疑惑处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慕课平台有介绍花卉常见识别的小视频,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带尺标的大量花卉图片,还有历年的多个地点的实习植物素材,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自主完成预习。现场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附近进行初步观察,估计自己能认识多少种植物,之后考虑到学生对常见花卉的种类有疑惑会影响后续教学,所以可以提出“你见过哪些花卉、了解哪些植物既可观赏又有药用功能”等类似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别植物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自己识别,通过眼观、手揉、鼻嗅等多种手段[12],判断植物名称,再引出它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形式等内容,最后再加以修订和补充。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在线课程或微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自学,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答疑,并进行能力迁移的一种教学模式[13]。校内的花卉识别教学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教师把要学习的花卉种类名录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将主要种类以视频、PPT或音频的形式上传到慕课平台,要求学生自行观看预习;课中,教师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对其疑问进行解答,然后带领学生组队(5人一组)到实地进行调查和识别,深化学生认知,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同时借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测验,了解其不足,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必要时,还可根据学生遇到的常见问题和难以掌握的种类进行拓展介绍,以实现教学的升华。

  (四)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成绩是由实验报告(主要是对每个实验的总结和结果观察记录等,占50%)和口试(花卉识别考试,占50%)组成。而慕课和多种教学方法的引入导致考核方式发生了变化,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强调线上线下共同评价。改革后的成绩由慕课平台成绩(20%)、实验报告(20%)、翻转课堂(10%)、识别口试(10%)和笔试(40%)组成。在线课程的每个知识点后有三道测试题,考查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立讨论专区,让学生可以针对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参与次数、积极性、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增加了实验内容,实验报告数量虽有增加,但实验报告成绩占比下降,报告偏重于考核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情况。另外,翻转课堂的评价从PPT的制作和内容、讲解人的语言组织表达及礼仪等方面入手,由教师和所有学生参与评分,最后计算平均值;花卉识别考试主要是进行花卉识别的考核。笔试内容既有基本理论知识考核,又有针对花卉繁殖和应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考核,主观题占比高,重点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这种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园林人。

  五、慕课背景下“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效果

  经过三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园林花卉学”实验课内容和形式受到学生一致好评,主讲教师在期末评教中连续三年都在90分以上,并连续两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奖。对49名学生进行课程问卷调查,发现所有学生对课程比较满意,其中认为非常满意的学生占比为63%,所有学生都认为“园林花卉学”实验课教学应采用问题引领,对一些问题应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分组来完成,这能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总之,在慕课时代大浪潮对传统教育的强烈冲击下,“园林花卉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融入了慕课元素,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平台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既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过来,慕课时代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动画视频课程制作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等其他能力[14]。现阶段,慕课虽然不会取代传统课堂,但高校仍应充分利用慕课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也要紧随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和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并加强研究,有计划分步骤地尝试和探索慕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波.挑战与变革:“慕课”时代的中国大学教育[J].未来与发展,2014(9):73-75.

  [2]赵婀娜,闫星辰.“慕课”来袭,中国大学如何应对[N].人民日报,2013-08-09(8).

  [3]刘进平,庄南生.试析慕课(MOOC)的实用前景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2):83-84.

  [4]包志毅,部锋,宁惠娟.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58-60.

  [5]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孙伟.基于OBE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在线开发课程建设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0):86-87.

  [7]马小英,贾方兴,吕沫,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设计初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2,12(1):43-47.

  [8]刘龙元.PBL教学法结合设计性实验在植物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6(9):40-42.

  [9]王斌,郑亚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问题的设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63-136.

  [10]田雨.案例教学法在园林专业《种植设计》课堂教学的改革[J].广东农业科学,2011(10):175-176,182.

  [11]孙洪亮,佐颜辉.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2):165-167.

  [12]周春玲,孙玉林,刘孟.园林植物识别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6-78.

  [13]朱丽丽,李井会,王玉霞,等.翻转课堂模式下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探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12):130-132.

  [14]洪鸿鱗.慕课时代对高校教师素质的新要求[J].科技经济市场,2014(5):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