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角色理论视角下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论文

角色理论视角下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论文

4

2023-03-17 09:48:24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文章基于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首先分析了 民办高职教师角色面临的困惑,包括角色认知偏 差、角色情绪焦虑、角 色实践无力,然后提出了角色理论视角下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强化策略。

  摘要:文章基于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首先分析了民办高职教师角色面临的困惑,包括角色认知偏差、角色情绪焦虑、角色实践无力,然后提出了角色理论视角下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强化策略。

  关键词:职业认同;民办高职教师;角色理论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一种复杂的,对教师职业及内化教师角色的积极感知、体验和行为倾向,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1]。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大跨步发展时期,本文聚焦民办高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认同问题研究,希望能解析当前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推动教师身心和谐健康及组织的持续高效发展。

  角色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2]。该理论重在考察群体的社会互动性,通过聚焦互动过程中的“剧中人”角色,从而进一步展开对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冲突、角色期待、角色紧张等内容的探讨。教师角色是置身学校场域在角色期待、扮演、冲突中不断调适而建构起来的,故以角色理论为切入点,可以为探讨教师职业认同提供更为全面、直观、显性地分析框架。

  一、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

  本研究选用质性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法,于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重点访谈了G市三所民办高职院校的11位教师,具体采用半结构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每位教师受访时间为30~35分钟,经同意后录音并进行资料编码整理。访谈一般从教师的学习经历和职业选择切入,重点获取受访对象的职业认知、个人感受、工作状态、群体关系、未来发展等信息,并就关键事件和感受较深的话题继续追问,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人际交往现状、工作状态和职业规划等内容。受访教师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搜狗截图23年03月17日0935_1.png

  关于访谈资料的整理是在预编码基础上,进一步对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其中,最初的开放式编码通过逐词分析、持续比较、分层归纳,共获得14个初始概念,接着对两个或多个相邻的初始概念进行关联性分析,归纳出9个范畴,并以此为基础,再次对范畴间的关系进行归类、聚集,最终分析出3个主范畴,如表2所示。

  二、民办高职教师角色面临的困惑

  职业认同作为教师发展的本源性问题意义重大,研究发现,民办高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角色认知偏差、角色情绪焦虑和角色实践无力,即“教育者”还是“服务者”的身份困惑,

  “教育者”还是“坚守者”的无奈挣扎,以及“教育者”还是“打工者”的认同焦虑。

  (一)角色认知偏差:“教育者”还是“服务者”的身份困惑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捐资办学”,完全属于“投资办学”,而据弃教育原本的公益属性及国家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之后,其不可否认的特点就是“盈利性”,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存俨然离不开消费者即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其游走于“教育人”和“企业人”两者之间,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常常指向“以学生满意为宗旨”而非“以学生发展为逻辑”,并且该宗旨最终渗透于教学、服务和师生关系等方方面面,教师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教育者”还是“服务者”的两难困境而难以自洽。一是表现为教学上的“无限贴近”。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故教师必须重视学情分析,准确把握重难点,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开展教学,但民办院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颇多“无奈”,知识价值和教学规律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课堂知识讲解过于迁就当下学生的情绪意愿而难以拔高。二是表现为教师的“无奈迎合”。在教学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本处于平等的地位,师生关系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关系、心理关系,还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共有可以促进彼此的心灵沟通[3],但在民办院校课堂内外常弥漫着“变质”的关系;围,表现为教师在管理“重压”与学生“优先”之下的“无奈迎合”,教师的权威备受挑战,师生关系演变为表面安好的形式主义。三是表现为主体话语权的受限。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需要C循市场的发展逻辑,依据学校各类评价以获得组织更多的认同,这导致了主体话语权的受限,而长期以他人认可为导向的行为模式必然会消解其自我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以至于其习惯于制度规训下的单向度表现而非自我反思之上的认同构建,故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不高。

  (二)角色情绪焦虑:“教育者”还是“坚守者”的无奈挣扎

  传统观念下,教师是理性、德性而非情绪性的角色典范,而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其需要处理大量的情绪问题,自身也需要大量的情感投入,表现出兴奋、快乐、和蔼可亲等情绪状态[4]。而长期以来,民办教师更容易陷入紧张、_虑、倦怠、无意义感、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这`重影响了教师的精神状态和良性发展,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一,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心理落差。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师和公办学校的教师+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然而其身份没有被“制度化”[5]。虽然国家和地方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保障民办教师的法律权利,但现实中,与公办教师相比,民办教师在工资待遇、保y4利、社会身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其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心理落差无法排遣。第二,日常生活情感脱嵌的认同_虑。教师角色的背后是鲜活的人,多元化的社会交往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础,教师同样身处社会关系、组织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网格之中,但民办高职教师在多重角色冲突下普遍缺乏与组织和家庭的良性情感互动,甚至会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无意识地带到生活和社会交往之中。第三,需求与供给失衡下的发展危机。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不乏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教师,他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投入教师工作,期待实现更高水平的专业发展,但内心渴求的讲座培训、教学比赛、课题研究在平日身F数职、疲于奔命的工作常态背景下竟成了“额外负担”,即其长期处于求生存而无发展的专业停滞阶段。

搜狗截图23年03月17日0936_2.png

  (三)角色实践无力:“教育者”还是“打工者”的认同焦虑

  古语有言:“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研究表明,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是教师以实际经验为基础建构的个人的实践知识,是职业认同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来源[6]。而民办高职院校的企业属性使之一贯秉持“经济人”属性,对教师以刚性管理为主,其激励体制和uv管理体系完全呈结果导向,通常将教师的教学时数、论文刊数、荣|数量等简单相加,关注数量和效率的点状业绩而非内涵发展。教师的自我认同完全建立在“被认同”的基础之上,其习惯于制度规训下的单向度表现而非自我反思之上的认同构建,最终必然造成思想的麻木蜕化与行为的被动趋同。第一,教育理念与实践错位下的反复磨合。教师专业性是学科知识属性、专业实践属性与社会资历属性的结合[7]。当前,高学历已是常态,系统的专业训练和w实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面对高职学生,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和素养的欠缺很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难以做到课证岗能融通。第二,行政权力支配下的忙碌隐忍。民办院校企业化的管理制度无时无刻不在突显着行政的“魔力”,本应该服务于教学的行政,却常常凌驾于教学之上,在乖顺服从的工作;围中,教师可能慢慢沦为不用思考的“计件工人”。第三,多重角色冲突之下的“避重就轻”。社会角色理论将个人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无法满足角色期望时出现的不和谐人际关系称为角色冲突。自我期待的“教师者”角色与组织期待的“工具人”角色时常悖反,导致了教师多重角色冲突之下的“避重就轻”,太多的时间被写材料、招生宣传等任务占据,反而使教学能力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三、角色理论视角下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强化策略

  职业认同对于民办高职教师的成长及其所属院校的发展=分重要,故提升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感极为必要。就当前的实际状况来讲,囿于个人、组织及社会等诸多因素,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突X任重道远,不仅需要个体正确看待职业使命,加强角色实践,还需要学校层面[造和谐;围,提供角色支持,且社会层面也要协调冲突,合理给予角色期待。基于此,以下将从个体、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入手,具体论述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认同强化策略。

  (一)个体层面:正确看待职业使命,加强角色实践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危群体,尤其对于民办院校教师来说,不仅要客观认识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高职院校在经费来源、办学历史等方面的差距,还要警醒民办高职院校相比公办高职院校在师资水平方面参差不齐的现状,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崇高使命,勇于实践,<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换言之,民办高职教师要在看清客观事实情况后,正思想态度,将教师这一职业当作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对这一职业充满热情和动力。当民办高职教师(有了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后,其职业认同感也就会随之提升。有学者提出,培养F具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双师”是加快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之举,更是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突X口[8]。可见,当民办高职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后,其还要从知识、能力及品德上适应教师这份职业的要求,即从角色实践上进行感悟体验,最终形成较高程度的职业认同感。具体而言,教师应自E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重组课程,探索多样化的实践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实践及指导能力,借此挖掘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并*实体验工作中的乐趣,从而提升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满意度,在无形之中消除职业倦怠感,最终增强职业认同感。此外,更重要的是,民办高职教师要重拾主体的认同和精神的高贵,即“教师必须有信仰,其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9]。这强调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从单纯的关注经济收入过渡到注重职业上的自我发展,给自己设定明晰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从而在岗位上获得34感、在事业上获得成就感,最终在无形之中增强自身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对于教师而言,面对多重角色的压力、不同关系的协调,只有基于清晰的自我判断明确角色定位,积极进行自我调适,才能在不断平衡中提升自我效能感,调适心理健康,提升职业34感,从而最终强化职业认同。

  (二)学校层面:营造和谐氛围,提供角色支持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建构主义认为,身份的形成是个人试图理解自己,同时也被他人理解或环境理解的一种持续建构过程,因而身份在根本上属于一种“关系型”现象[10]。因此,民办高职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其职业认同感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会受学校环境;围的影响。学校是教师活动的重要场域,和谐的工作;围对于教师职业认同的构建尤为重要,能够为教师提供角色支持。

  具体而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应该有意识地从多个维度出发,为教师[造和谐的;围,带给教师满满的职业34感,使其找到归属感,让他们在校园里体验心灵的自由、理想的放飞和奋斗的快乐,这样民办高职教师才会形成强烈的职业认同感。首先,在管理机制上,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以[造"定、团结、风清气正的工作;围。即学校应#重教师作为“知识人”的身份和权利,而非一味秉承“经济人”假设,通过不断优化教师管理和评价体制,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体价值的“双赢”,并包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迷茫心态,允许教师围绕专业发展拓展周边绩效,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志趣,从而为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促进专业发展上,积极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以[造和谐互助的工作;围。为此,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不断优化教师培训工作,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和培训内容的贴合性,由此尽可能地使教师规避因专业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职业败感,增强其从教价值感,使其在获得同伴帮助的同时,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增强对这一职业的认可,进而提升职业认同感。最后,从人文关怀出发,充分#重教师,[造积极对话和共同进步的群体文化;围。为此,学校一是要保障教师学校管理参与权,通过“教代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和建议,重视教师办公条件、住宿环境的改善,提升教师职业34感;二是要组织教师定期体检,合理安排教师的{假,重点关注教师的{闲生活,如鼓励教师发展兴趣爱好、参加体育活动等,*实提升教师的职业34感,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

  (三)社会层面:协调冲突,合理给予“角色期待”

  自古以来,教师都被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领袖,也同时被社会赋予了沉甸甸的期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古今中外对教师的盛|可见一斑。换言之,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讲,教师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因此,在快速席卷而来的新经济时代,打造有益的政策环境、形成合理的社会期待及加强相关政策实施监督,对于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至关重要。而民办高职教师作为高职教师群体中的一分子,也不例外。

  首先,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强调职业教育在社会创新和教育改革中的重大意义,打造有益的政策环境,尤其是要对民办职业教育给予一定的政策HI。回顾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可以发现,其一直在为高职教育“加油助力”,但民办高职教师的现实境遇对比公办普通高职院校教师还是“矮了一大截”。故国家应进一步设立完整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G的构建,推动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提高民办高职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样借由政策HI提高民办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使民办高职教师看到民办职业教育良好的发展空间、发展环境,从而增强职业认同感。其次,[造合理的“角色期望”。相关单位要通过设置民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以民办职业教育为主题的公益宣传等活动,加强对社会大众的正面引导,改变大多数人“唯学历论”的陈旧思想,消除其对民办职业教育价值认可度不高的思想羁绊,由此以社会认同推动民办高职教师自我认同感的提升,帮助其协调好自身在多重角色扮演与转换之间的冲突,提升民办高职教师的职业34感。最后,加强民办高职教师相关政策实施的监督。即各个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要针对从中央、教育部到地方出台的加强民办高职教师队G建设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实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从而让民办高职教师+受到这个职业的荣|感,继而增强其职业认同。职业教育D负着培养多样人才、传承专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使命,基于此,社会要合理给予民办高职教师正确的“角色期待”,使民办高职教师认清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和作用,并借由社会认同度的提升,不断增强其职业认同。

  总之,教师职业认同困境表现为身心的双重压力,而如何缓解精神上的平庸和衰竭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冲击之下,突显教学价值、完善师生关系、重拾精神自由是成为“好老师”的重要议题,^_教师职业认同的探讨的终极意义是召唤多元理性的思考和积极自E的行动,创造更为优良的教育环境和更加完满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要使民办高职教师群体跳出“低人一等”的生存现状,,脱“顾影自怜”的悲情色彩,警惕“平庸之恶”的滋生蔓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内容需要得到更多关注,以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理论成果和更加具体可行的实践引导。

  参考文献:

  [1]于慧慧.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杨兰.小学低年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案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3]朱晓M.重新理解师生关系: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6-120.

  [4]李海燕.教师情绪工作策略适用性的实验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0(1):41-49.

  [5]滕婉俐,江夏.民办幼儿园教师身份建构: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18(4):115-117.

  [6]赖丽君.“80后”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2.

  [7]王坤.教师专业的知识生产困境与突X[J].教育科学,2021(5):56-63.

  [8]黄海燕.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制度建构与培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5):67-74.

  [9]雅思贝尔斯.9: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10]BEIJAARD D,MEIJER P C,VERLOOP N.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4(2):1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