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5-02-10 15:29:2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结合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特征,阐述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重点提出思政教育融入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的五条具体实施路径,包括: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提升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任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与能力,注重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合理渗透,合理借助榜样的力量,优化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上措施的提出旨在实现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双重功能的有机融
摘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结合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特征,阐述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重点提出思政教育融入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的五条具体实施路径,包括: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提升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任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与能力,注重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合理渗透,合理借助榜样的力量,优化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上措施的提出旨在实现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双重功能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使学生成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思政元素;立德树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xxx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而是在专业课或者其他课的基础上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形成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结合各个专业课程的特点,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调政治引领、价值观引导、思想道德教育、人文关怀、实践育人等,将人文素养、人格发展、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等与教学相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xxx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二、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对常见仪器分析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必要的理论基础,初步具备应用仪器分析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该门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特别是在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和平台。因此,对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思政教育融入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使学生了解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发展知识,鼓励学生在现代分析测试领域探索创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引导他们将技术转化为绿色低碳产品和解决方案,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在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地贯穿课程教学始终,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推进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三、思政教育融入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要深入挖掘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中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例如科技创新、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xxx基本原理等。教师应将这些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作为思政教育和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的契合点,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在讲授前言时,教师可以从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的发展迭代更新方面入手,向学生详细介绍国家在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方面出台的有关政策等(如《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的价值所在。又如,在讲授实际工程操作应用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先进的代表性科研项目,指出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的内容对这些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撑作用。这些项目本身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对这些项目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赋予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在专业课教学中穿插思政教育内容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知识和道德、个人能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提升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任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与能力
在思政教育融入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关键在任课教师,可从两个方面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与能力。
第一,培训与学习。思政理论学习:组织任课教师参加思政理论学习班、研讨会等,加强任课教师对xxx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系统学习和理解。案例分析和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讨论活动,让任课教师通过具体案例思考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政观念。交流分享:鼓励任课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分享,通过与同行的讨论和交流,提升思政教育的专业水平和实施效果。
第二,师德师风建设。榜样示范:建立优秀教师典型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宣传推广机制,树立思政教育的教师榜样,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提升自我。社会活动引领: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政意识。持续反思与评估: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评估和总结,通过教师自评、同行评议等方式,促使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持续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任课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与能力,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地深入挖掘本门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从中提炼出课程适用的内容。
(三)注重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合理渗透
首先,明确思政教育目标与课程内容。思政教育目标设计:结合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担当。课程内容:在讲解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实际操作时,穿插有关创新发展的理念、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其次,重视实操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例如,在讲解一些先进设备,如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的具体操作步骤时,可以引入以下思政元素:第一,责任与担当。强调先进设备的重要性,讲解每一步操作细节,阐述每一个环节对光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第二,严谨态度。讲解如何细致入微地检查每一个环节,强调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避免疏忽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系统故障。
再次,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与兴趣。例如,在课堂上开展互动讨论,围绕“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中科技创新的价值”“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和认真负责”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结合实际案例,如国内外一些成功的重大科研项目,分析其在技术、经济和环保方面的成就与挑战,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感悟到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最后,评价与反馈机制。多元评价: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实际操作考核、项目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能力。反馈与改进:定期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反馈,了解思政教育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四)合理借助榜样的力量
在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讲授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选取与课程知识相关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同时注意从伟大工程项目及人物故事中挖掘思政元素。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入伟大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故事。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故事,特别是他们在测试与测量技术领域的重要贡献,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讲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成长经历、科学探索的艰辛和创新成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向科学家和工程师学习。
第二,引入行业先进人物的事例。可以邀请行业内的先进人物或者成功企业家到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学习行业先进人物的事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技术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产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第三,结合榜样故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行业榜样人物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成功经验对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深入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第四,引导学生以榜样人物为学习模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学习行业榜样人物的学习态度、工作方法和专业精神,将其应用于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中。通过榜样人物的故事激励学生,引导他们在专业领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优化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之前的期末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及PPT汇报等,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可具体从五个方面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多元化考核方式。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回答、课堂演示等,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作业和实验报告:通过布置实践作业和实验报告,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小组项目评价:安排小组项目,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考核内容与实际联系。案例分析:设与实际工程案例相关的问题,考查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考核: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试与测量工程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应变能力。
第三,能力综合评价。知识掌握: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和案例分析,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学生在课程知识内容应用上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测试与测量方法。
第四,反馈机制。定期反馈:设置定期的学业成绩反馈机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第五,实践能力评价。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项目设计:要求学生参与项目设计,评价学生的工程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获得提升和成长,成为社会所需的优质人才。
综上所述,以上措施可确保现代分析测试与测量技术课程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这些都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严谨务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岗位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xxx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xxx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2):4-5.
[2]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8-12.
[3]张金勇,陈晓暾,陈正,等.高校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6):9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