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2025-02-05 16:59:1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课堂中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指出读后续写促进思维品质提升的优势,探究如何基于读后续写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和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结合问题链和文本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向原文的语言风格看齐;围绕主题意义大胆想象,同时,借助小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敏捷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课堂中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指出读后续写促进思维品质提升的优势,探究如何基于读后续写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和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结合问题链和文本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向原文的语言风格看齐;围绕主题意义大胆想象,同时,借助小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敏捷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思维品质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包括学生在完成英语学科任务中体现的逻辑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等。
读后续写作为新高考I卷的新题型,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语言材料,根据两句段首句续写约150个单词的故事。续写内容必须新颖、合理、与原文高度融洽;需要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语言流畅;同时,还要求上下文衔接紧密,结构清晰,主题积极向上。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阅读语言材料、了解文章大意、厘清文章脉络、分析评判材料、运用新知识的核心都是思维品质。
一、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与挑战
教师努力将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但因在实践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中课堂教学呈大班化教学的趋势,教师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针对不同学生有目的性地制订计划。
第二,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未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只重视学生默写和考试的正确率,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分析、评判的能力,导致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和批判性。
第三,学生靠死记硬背老师传授的知识点应付考试,无法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极大地阻碍学生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的发展。学生依靠大量背诵作文模板,搪塞应用文写作,导致阅读写作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完全脱离。
第四,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思维的创造性受到限制。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表现得焦虑、胆怯。
二、读后续写促进思维品质提升的优势
语言材料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个性特征,激发学生对后续情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读后续写可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表达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发展和提升。
第一,学生深挖文章线索和作者伏笔,关注细节描写与人物特征,有助于学生合理发展续写内容,有条理地叙述故事情节,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第二,深入研究语言材料,多角度分析故事情节,厘清文章脉络,概括归纳发展顺序与规律,推动思维深刻性的提升。
第三,学生分析人物的行为,独立评判角色的各类活动,做到不盲从、不盲信,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第四,学生努力与作者的写作风格保持一致,向原材料看齐,并运用从原语言材料中学习到的新词汇、新用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第五,小组讨论刺激学生的思维,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帮助学生解决读后续写中的问题。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发现彼此的优缺点,互相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
三、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英语语言的掌握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日常课堂积累缓慢螺旋上升的。本文从译林出版社选择性必修四Unit 1 Reading after twenty years的阅读课出发,回归教材本身,将阅读与续写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课文改编自欧亨利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通缉犯Bob冒着风险赴20年之约,却被好友Jimmy以出人意料的手段逮捕。
小说极具故事性,构思巧妙,逻辑严谨,细节描写生动细腻,并留有可创作的空间,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理想材料。笔者给续写任务添加标题After another twenty years,并在文后补充两句段首句,供学生续写。第一段:“You will be released today,‘Silky’Bob.”announced a policeman,“Congratulations.”第二段:At the gate of the prison stood Jimmy,who had been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ierce wind.
(一)厘清材料脉络,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1.紧抓关键词,构建信息框架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学生为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通过记叙文的六要素,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梳理课文的关键信息,为续写打下基础。
Who:Jimmy,Bob,the plain-clothes man
When:ten o'clock at night
Where:in the street
Why:Bob went to see his friend Jimmy.
What:Bob was arrested with the help of Jimmy.
How:To be continued.
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只运用了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忽视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细节,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运用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模式,促进学生逻辑性和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关注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特征,有助于学生厘清人物关系,找到文本隐藏信息。带着续写目的的阅读,能帮助他们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逻辑方法,构建信息框架,有助于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学生合理推测关键信息、续写条理更清晰、描写更细致,避免出现前后矛盾、上下文无法衔接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关键语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深入分析课文,挖掘有用的线索,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2.巧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全面考虑问题,提升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
故事中的重要节点,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和读者心理起伏形成山形曲线,被称为“故事山”思维导图。学生在利用故事山分析课文的过程中,透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概括归纳故事的起因、经过,预测故事走向,既锻炼了抽象性思维的能力,又帮助学生养成考虑问题细致全面的好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三位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梳理思绪情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逻辑性。
(二)赏析文本语言,提升思维的批判性和灵活性
1.善用问题链,引导高阶思维
学生阅读语言材料,完成读后续写任务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明辨是非的习惯,使他们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时具有批判精神。续写的过程也是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论证、表达观点的过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链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既有助于学生合理展开想象,预测情节发展,又鼓励学生分析评判主人公的行为,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故事的两位主人公Jimmy和Bob在2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续写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Jimmy从“the truest and the most reliable fellow”成长为有责任心的警察,而Bob从一个有冒险开拓精神的青年堕落成芝加哥警局的通缉犯。
根据段首句内容,Bob得知自己将被释放,在监狱待了20年的他会有何反应?以下是笔者设计的问题链。
(1)What would Bob do on hearing the good news?
(2)What would Bob think of his best friend after being arrested?
(3)Has Bob changed a lot after being in prison for twenty years?
(4)How would Jimmy feel when waiting for Bob?
(5)How would they react at the first sight of each other?
(6)Would Ben forgive Jimmy?
(7)What would they say?
问题链从人物心理、动作、对话等方面,逐一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和预测故事走向,以时间为脉络,从已知到未知,帮助学生构建续写框架。有层次的问题链启发学生从厘清“作者写了什么”转向思考“我要续写什么”,再到代入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接下来会怎么写?为什么要这么写?”学生在阅读语言材料,构建续写内容的过程中,评判主人公行为,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品析文本语言,深化细节描写
生动的描写是记叙文吸引读者的有效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课文各类细节描写,欣赏材料的修辞用义、谋篇布局,提高学生模仿与运用的能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内容深入思考和分析,努力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
为了引导学生赏析欧亨利的语言美,笔者提出三个问题“What was Bob like?”“Why was he willing to meet Jimmy at great risk?”以及“How did their attitude change?”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挖掘外貌(The light showed a pale face,with keen eyes,a square jaw and a little white scar near his right eyebrow)、语言(“...he always was the truest and most reliable fellow in the world”)、动作(The man from the West stopped suddenly and released his arm)、心理(“As I suspected,you're not Jimmy Wells,”he said,impatiently with anger)和各类伏笔,分析语言特征,为模仿原文打下基础。
教师要多提供模仿与练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新掌握的知识拉近与原文的差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主动与原文积极互动,在续写中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有利于提高概括迁移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续写文章结尾,造就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
1.围绕主题意义,大胆设想结局
积极向上的主题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新掌握的知识,大胆设想故事结局,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围绕文章最大的矛盾冲突,“Bob的信任与Jimmy的欺骗”,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合理推论故事结局,推断出作文的主题意义是“责任与理解”。
课文描写Bob夸赞Jimmy是世界上最忠诚的伙伴。当被最信任的好友背叛,在监狱苦熬20年后,Bob是怎么想的呢?心中是充满对Jimmy的怨恨还是理解他的选择?学生基于“责任与理解”的主题意义,发挥想象力,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刚入狱时,Bob满心愤怒与仇恨。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他回想童年,明白Jimmy一直是个正直、可靠的人,逐渐理解Jimmy”。
笔者又抛出第二个问题,Jimmy不愿亲手逮捕好友,20年后会以何种态度面对刚出狱的Bob?教师引导学生站在Jimmy的角度思考问题,假设自己为了帮助好友纠正错误,揭发他考试作弊的行为,导致好友被批评,两人之间会如何相处?新假设帮助学生快速理解Jimmy的困境,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故事结局,感受人物性格特征,完成读后续写的初稿,并尽可能与作者语言风格保持一致。学生把握故事走向,围绕主题意义展开合理想象,促进思维创造性的提升。
2.借助小组合作,提高思维效率
小组合作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共同推敲,一起进步。学生通过深入交流,汲取续写灵感,互相取长补短,完成学科任务。这个过程促使学生迅速反应,提高思维的有效性与敏捷性。
教师可以组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的读后续写比赛,或者以某个场景为主题的微写作比赛。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读后续写的兴趣与学习的动力。
总之,读后续写要求教师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设计有趣多样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初明.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547-556+639-640.
[3]葛炳芳,洪莉.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11):110-115.
[4]夏谷鸣.读后续写: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评价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