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指向课程思政的初中英语报刊群文阅读教学探索——以《双语学习报》第32期B1拓展阅读为例论文

指向课程思政的初中英语报刊群文阅读教学探索——以《双语学习报》第32期B1拓展阅读为例论文

2

2025-02-05 16:41:5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教育部2020)而心理学实验发现,青春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高速时期,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处于变化与重组的阶段,其大脑的可塑性极强,极易受到遗传、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徐家华、周莹、罗文波,等2021)。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教育部2020)而心理学实验发现,青春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高速时期,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处于变化与重组的阶段,其大脑的可塑性极强,极易受到遗传、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徐家华、周莹、罗文波,等2021)。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教育部2022a)初中英语教学应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英语教育模式的两个重要层面,前者为基础,后者是核心。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可塑性,即通过教师“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教育,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及修养,直至知行合一。英语是国家之间历史与文化沟通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呢?群文阅读值得一试。群文阅读具有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学理依据,在当下具有新的价值。引导学生基于阅读探究主题意义,建构积极价值,是阅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群文阅读有助于他们在一组文本中发现同一主题,促进其对同一主题的理解、认同与建构(鲁子问2023)。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有效设计渗透思政教育。

  本堂课是外研版初中《英语》2022—2023年度W版八年级《双语学习报》第32期B1的群文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翼课网平台完成预学任务,并通过群文阅读探究主题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教学内容

  外研版初中《英语》2022—2023年度W版八年级《双语学习报》第32期B1与教材对应的单元话题是Cartoons,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内容涉及“中外文化价值及作品赏析、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

  【What】该版面共四个主题板块,分别是主题漫步、课本链接、知识巩固和主题拓展。四个主题共涵盖七个语篇,其中有两个较长篇幅的阅读语篇—Snoopy和Donald Duck,四个小篇幅短文—Up、WALL·E、Wreck-It Ralph和Bolt,以及一则对话—I have found a wonderful cartoon film。两篇较长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了美国两个经典卡通人物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如创作人、性格特征、成名史等。四篇简短的阅读材料是美国四部流行卡通片的主要内容介绍。最后一则是两位朋友之间邀约去看卡通电影的对话。

  【Why】编者分四个主题板块向读者介绍了美国经典卡通、流行卡通的基本信息,既链接了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五模块第二单元的阅读材料Cartoon Heroes,为读者提供了相关背景资料,又通过详细介绍唐老鸭(Donald Duck)、列举四部脍炙人口的卡通片,引导读者关注美国卡通人物的文化价值,体会其人文意义。

  【How】两篇较长阅读材料的结构清晰,内容要点之间逻辑清晰,符合语篇的基本特征。

  语篇Snoopy属于事实陈述,未夹带作者的个人观点,但可以从事实性文字背后感受到史努比(Snoopy)所代表的人文精神—自由、乐观、坚强。语篇Donald Duck也属于事实陈述,语言具有客观性。语篇使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唐老鸭的性格特征及家庭情况,并使用sometimes、often、always等程度副词,形象地完成了唐老鸭的人物塑造。同时,该语篇使用如one of the most popular、the 50 greatest cartoon characters、more films than any other character等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向读者强调唐老鸭的文化价值—相比永远绅士、永远胜利、永远正确的米奇,唐老鸭的形象更接近人性,更能让读者看到自己。

  另外四则小短篇都使用了句式“It is about...”,简洁地介绍了四部流行卡通片的主要内容。第一部《飞屋环游记》(Up)的主题指向“自由与冒险”;第二部《机器人总动员》(WALL·E)的主题指向“环境与自然保护”;第三部《无敌破坏王》(Wreck-It Ralph)的主题指向“个体生命价值”;第四部《闪电狗》(Bolt)的主题指向“个体生命价值”及“真挚的友谊”。此外,知识巩固板块的对话提到《冰雪奇缘2》(Frozen II),主题指向“真挚的爱与亲情”。五部流行卡通片恰好体现了美国卡通制作的四大主题特征。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完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相对应的内容,对“卡通”这一话题的相关知识较为熟悉,但对卡通人物的文化价值及人文意义了解不多。学生对国外流行卡通人物的创作背景、文化价值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而存在“未知探索区”,对美国经典、流行卡通人物也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阅读动力。

  在语言能力层面,学生对说明文接触较多,尤其是这样较短篇幅的介绍性文本,因此解构语篇的能力较强。此外,学生已经掌握扫读、跳读等阅读技巧,能够快速获取文章大意,提取语篇细节信息,从而建构语篇结构和行文脉络。但是,学生对运用程度副词塑造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以及因果指代、文化背景的解读知之甚少,因此教师需要搭建充足的“支架”引导他们完成解读。学生要在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本课时所习得的卡通人物的文化价值,迁移创新完成新卡通人物的创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虽然阅读语篇提供了内容和语言支架,但是学生能否从阅读中学习并迁移相关能力,取决于对语言知识的内化程度。

  在思维能力层面,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较强,能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并根据自身解读加以完善和创新。因此,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多个语篇进行深度思考,理清文本的行文逻辑,结合拓展的背景资料,深刻理解卡通人物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本堂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七个语篇中找到文化主线,总结出美国卡通人物设计的三原则,并在将其运用于中国卡通人物创作的同时,融合中国文化特色,体现正确的价值观。由于课时有限,四十分钟内无法完成七个语篇的群文阅读及作品创作,教师通过翼课网平台设计了预学任务,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学生通过预习对文本有了大致了解,加快了处理课内信息的速度。此外,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了卡通人物设计的初稿,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指引他们找到初稿的问题,并结合课中所学作出适切的修改。

  四、教学目标

  在本堂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从多个文本中提取并梳理卡通片的相关信息,通过收集的信息完成不同的主题对应;从文本Snoopy和Donald Duck中获取两个经典卡通人物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创作背景、性格特征及流行程度等,并结合背景资料理解其体现的文化价值及人文内涵。(学习理解)

  2.分析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解读、推理、判断卡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文化内涵,理解其流行的真正原因,从而为新卡通人物的创作搭建语言和结构支架;结合历史背景资料,对卡通人物的人文价值进行分析与归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批判性地思考中美卡通可互鉴之处,理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内涵。(应用实践)

  3.基于对卡通人物创作的理解,结合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及当代人的情感需求,以小组为单位创造性地设计中国新时代的卡通人物,并进行介绍。(迁移创新)

  五、教学思路(见下图)

image.png



  首先,将文本分类。两长五短共七篇文本,难度不一,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四篇小海报和一则对话,指向美国卡通设计的四大主题;第二部分为史努比的介绍,指向卡通人物设计的拟人化原则;第三部分为唐老鸭的介绍,指向卡通人物流行因素的解密。

  其次,明确矛盾点。因为七篇文本均介绍美国代表性的卡通人物,所以在输出任务之前设计文化互鉴相关的探讨,适当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最后,创设真实情境。主线任务的推进需要创设真实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长春电影制片厂恰是中国第一部卡通电影的诞生地,因此以庆祝中国首部卡通片诞辰为由,征集中国当代卡通人物设计稿合乎情理。

  六、教学过程

  Step 1:感知主题:激活已知、激发动力

  1.Watch a video and lead in the topic.

  Students 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the history of cartoons and answer three questions as follows.

  (1)Which country takes the lead in cartoons?

  (2)Which country is the world’s largest cartoon producer?

  (3)When was the first Chinese cartoon made?

  【设计说明】借助视频导入卡通片的发展历史

  背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中、美卡通片发展差异,为后续的任务作好铺垫。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既明确了阅读的目的—借鉴美国卡通片的创作经验,又明确了本堂课英语学习的目的——创作新的中国卡通人物,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与智慧。

  【效果评价】从学生观看视频的状态及回答问题的质量可以判断他们对话题较感兴趣,有效内化了视频中导入的大部分信息。

  2.Introduce the task and free talk about the preparation.

  Changchun Film Studio made the first cartoon of China“A rat in the hole”in 1948.To celebrate its 76th birthday,we plan to create a new Chinese cartoon hero.But how to design new Chinese cartoon heroes?

  3.Check the students’homework via ekwing.

  【设计说明】194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对于长春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件极为自豪的事。恰逢该动画片上映七十六周年,教师创设了征集新时代中国卡通人物设计稿的活动,既合情合理又真实有趣。因课堂时间有限,群文阅读的篇章数量较多,学生在课前已完成了浏览,并完成了卡通人物设计的初稿。通过翼课网平台收集的阅读数据,教师能够有的放矢,根据数据呈现的重难点更好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可以发现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感兴趣程度。从学生在翼课网平台完成的群文阅读预学成绩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剖析史努比的特征与唐老鸭的流行原因时出现了较大的分歧,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以引导与说明。

  Step 2:探究主题:获取信息、提炼特征

  1.Read Part 1(Passages 1—5)and talk about the cartoon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Then match the cartoons with the themes.Based on the matching,summarize the first tip to make a popular cartoon hero—set a meaningful theme.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预学知晓了五部卡通电影的故事线。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卡通电影的海报谈论故事内容,既是对他们信息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又是词汇输入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既锻炼了看图的能力,又锻炼了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基于学生对卡通电影故事内容的了解,教师引导其将电影与对应的主题连线,有助于其加强卡通人物设计时应具备的主题意识。在学生完成主题连线任务后,教师引导其评价美国卡通的四大主题,并基于他们的评价提炼出第一条卡通人物设计的秘诀——设定有意义的主题。

  【效果评价】根据学生回答的差异性,教师可以了解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情况。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讲述古怪的老头和一个小男孩用大量气球制成漂浮的房子飞往南美洲的卡通电影《飞屋环游记》主题指向“自由与冒险”,但也有的学生认为其主题是主人公实现个人生命价值;有的学生认为卡通电影《冰雪女王2》的主题除了指向“真挚的情感”之外,还指向“个体生命价值”,因为主人公踏上找寻自我的旅途不仅仅是为了挽救家人的生命,更是为了找到活着的意义。

  2.Read Part 2(Passage 6),talk about the cartoon hero and then find out its theme.

  3.Read Part 2(Passage 6)again and decide if Snoopy is just a pet dog.Then summarize the second tip—personify the cartoon hero.

  【设计说明】阅读第二部分语篇并找出其对应的主题,既对前一个活动进行了过渡,又锻炼了学生对语篇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史努比是否仅仅是一只宠物狗”这个问题,逐步搜集相关的信息佐证观点,并由此总结出第二条卡通人物设计的秘诀—将卡通人物拟人化。

  【效果评价】在教师的追问和引导下,学生找到了三条佐证信息—He always imagines that he is a writer or a college student and he always laughs at his owner;On March 16,1952,he showed his ideas in a thought balloon for the first time;People found Snoopy standing like a person on January 9,1956 when he was skating across a lake。这三句话说明史努比虽然以一只宠物狗的卡通形象出现,但是它的行为与性格特征都与人类相似。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到他们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4.Read Part 3(Passage 7)and complete the name card of Donald Duck,including its appearance,personality,attitude towards life as well as his friends and family.

  5.Read Part 3(Passage 7)again and think about the reasons why Donald Duck is always so popular.Then summarize the third tip to make a popular cartoon hero—meet people’s needs and reflect human’s values or spirits.

  【设计说明】教师设计卡通人物唐老鸭的名片信息填写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卡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后续剖析其流行原因作铺垫,也为输出活动搭建“支架”。在处理基本信息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唐老鸭的流行趋势,并设计了趋势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信息。紧接着,教师追问唐老鸭流行的原因,并提示学生关注1934年这个时间点,引导其结合热身活动时从卡通发展历史视频中获取的背景信息,剖析唐老鸭盛行的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最后,师生总结出第三条卡通人物设计的秘诀—满足当代人民的心理需求,并投射出国家的价值观与人文精神。

  【效果评价】学生在查找唐老鸭基本信息时反应敏捷,活动进展顺畅。在谈论唐老鸭面对人生的态度时,学生能够根据代词的指代功能找到其生活不顺的原因—Sometimes he is easy to get angry.He often talks about little things in life。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分析出唐老鸭脾气暴躁,时常抱怨但依旧顽强抗争的精神。而在分析唐老鸭流行趋势时,学生也能有理有据地选出正确的趋势图,并在教师的提示下,与热身活动时观看的视频产生信息链接,剖析出唐老鸭盛行的历史因素—美国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人文因素—美国的underdog spirit。

  Step 3:深化主题:剖析缘由、挖掘内涵

  1.Discuss in groups and decide how much we should learn from American cartoons.Then share the opinion from Chairman Xi—“Appreciate the values of others as do to one’s own,and the world will become a harmonious whole.”

  【设计说明】师生从美国流行卡通片的七个语篇中总结出三条卡通人物设计的秘诀后,探讨中国卡通借鉴、学习外国卡通设计文化的程度。教师将文化借鉴程度图式化,便于学生直观地作出选择。在学生表达了中美文化互鉴的观点后,教师提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效果评价】学生在热身活动时已明确了本堂课的任务要求——设计中国卡通人物,而在探讨如何借鉴卡通设计文化时,一致认为要保持、发扬中国特色,不可因模仿而丢失文化之根。因此,教师的总结恰到好处地保证了本堂课群文阅读的成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Talk about what Chinese themes,Chinese personality and spirit as well as Chinese people’s need we should consider while designing the cartoon hero.

  3.Start polishing the cartoon hero according to the checklist to celebrate 76th birthday of the first cartoon made in Changchun Film Studio.

  【设计说明】师生共同探讨中国卡通的主题选择、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传统美德及当代中国人的心理需求等,为后续的卡通人物创作与完善作好准备。

  【效果评价】学生在讨论中国卡通的主题时,能够联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探讨中华传统美德时,能提出“忠、孝、仁、义、礼、智、信”;在分析当代人的心理需求时,能想到“太极平衡”等,说明内心已经燃起了用英语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欲望。

  4.Homework

  Option A:Polish the name card for your new cartoon hero according to the checklist.

  Option B:Make a poster for your new cartoon hero and record an introduction video.

  【设计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群文阅读所获得的卡通人物设计三条秘诀,在课堂上完善各自的作品。因此,课后作业有两个选择:一是为卡通人物制作名片;二是为其制作海报,并录制视频加以介绍与宣传。

  【效果评价】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的卡通人物作品创意十足,在修改痕迹中可以看到群文阅读的成果。善于绘画与交际的学生选择了绘制海报与录制视频,进一步树立了文化自信与能力自信,能够更好地学习并使用语言。

image.png

  七、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发言质量与创作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入地挖掘了阅读材料的主题意义与人文价值,并有效地将充满中国智慧、文化精髓的语料融会贯通,既坚定了文化自信,又强化了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此外,本堂课充分遵循了融入课程思政的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挖掘语篇文化线。王红(2022)在研究初中英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施策略时提出,教师应研读教材、在文本内涵中解读思政要素;立足课型,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思政资源;学用结合,在评价中引领思政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本堂课选用的《双语学习报》中的七篇文本均以介绍美国流行经典卡通片为主,文体特征明显,行文没有明显的文化主线痕迹,但是教师在授课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挖掘出美国卡通的主题选择、美国卡通人物的拟人特征及美国卡通人物的文化象征等三条文化隐线,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含有思政要素的评价表,为后续的跨文化对比作了很好的铺垫。尤其是在中美文化互鉴程度的探讨环节,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切实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第二,开展跨文化对比。课程思政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习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何红娟2017)。在本堂课中,教师在预学任务中布置了中国卡通人物设计的任务,而在群文阅读之后又引导学生对比中、美两个国家的卡通文化,促使其思考中外文化的融合与互鉴问题,实现了课程思政目标。

  第三,融入中国元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材编写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育部2022b)。在本堂课中,学生在思考如何改进中国卡通人物设计时,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卡通主题选择的参考,并在卡通人物性格特征设计中融入了中华传统美德,足以体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也体现了教学情境任务的真实性与实操性。

  综上所述,本堂课教学遵循并践行了三条教学设计的原则,有效融入了课程思政,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树立文化自信,建构更完整的价值评判系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引用文献:

  何红娟.2017.“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33):60-64.

  教育部.2020.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教育部.2022a.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22b.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鲁子问.2023.教育智汇(3)[M].香港:香港数字出版公司:78-83.

  王红.2022.课程思政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35-37.

  徐家华,周莹,罗文波,等.2021.人类情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面向未来心理健康与教育[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6):66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