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教学实践策略探析论文

2025-02-05 15:32:3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游戏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重要途径。幼儿自主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有效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教学,文章从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学的特征出发,从创设良好游戏环境、融入基础知识学习、自主设计游戏内容、营造轻松学习氛围以及实施有效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提出幼儿自主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旨在调动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摘要】游戏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重要途径。幼儿自主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有效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教学,文章从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学的特征出发,从创设良好游戏环境、融入基础知识学习、自主设计游戏内容、营造轻松学习氛围以及实施有效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提出幼儿自主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旨在调动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游戏;教学策略
幼儿自主游戏教学是一种将游戏作为主要学习手段的教育方式,强调在游戏中赋予幼儿选择和决策的权利,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该教学方式强调游戏本身对于幼儿发展的核心价值,即通过游戏,幼儿不仅能学习到知识和技能,还能在亲历、生成、情境化的游戏过程中,全面发展社交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力,能够促进幼儿自我发现和自我表达,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深入探讨与实践幼儿自主游戏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学前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学的特征
(一)亲历性
亲历性是指在学习或教学活动中,参与者通过直接参与,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去探索、实践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学中,亲历性体现为幼儿通过参与各种自选活动和游戏,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还是环境的创设者和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游戏环境和内容,使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通过亲身操作、尝试和实践,体验到成功与失败,从而获得情感满足和认知发展。通过亲历的体验,幼儿能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社交能力,同时增强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进而使幼儿在真实且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做中学”,实现知识的内化和个性的发展。
(二)生成性
生成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探索、实践、创造等活动,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生成新的思想、解决方案或作品。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学中,生成性体现在幼儿通过参与游戏和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环境的支持下,主动探索、尝试并创造出新的游戏规则、故事情节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教学策略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结合个人兴趣和创造力,生成新的学习成果。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可以创造出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交往场景,不仅能够帮助其理解社会规则,也可以促进其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通过建构活动,幼儿可以探索物体的空间关系和物理属性,从而深化对数学和科学概念的理解。
(三)情境性
情境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创建或利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在具体和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学中,情境性体现在通过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富有意义的场景中开展游戏和学习。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设计与真实生活贴近的学习情境,如家庭角色扮演、超市购物、探险旅行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其理解和掌握社会交往、数学概念、自然科学等知识。通过情境性的游戏活动,幼儿能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和掌握社交技巧,实现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发展。
二、幼儿自主游戏教学实践策略
(一)重视幼儿自主地位,创设良好游戏环境
在幼儿自主游戏教学实践中,重视幼儿的自主地位是构建有效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教师需确保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参与到游戏选择、规则设定和活动决策中来。在游戏选择方面,注重幼儿的自主地位要求教师允许幼儿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偏好自由选择游戏和活动。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包含多样游戏和活动的环境,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找到符合其兴趣的游戏。该环境应涵盖宽广的领域,从动手操作的建构游戏,到富有想象的角色扮演,再到需要逻辑思维的拼图游戏,要确保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幼儿的选择,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其所感兴趣的游戏中,从而提高其参与度和学习动机。在规则设定方面,注重幼儿的自主地位表现在让幼儿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并决定游戏的规则,如何开始游戏、如何轮流、如何判断胜负等,让幼儿理解合作与公平的重要性,激发其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帮助其理解不同意见的调和与妥协。通过互动,幼儿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增强幼儿对游戏的投入感和满足感。在活动决策方面,注重幼儿的自主地位需要教师在活动的整个规划、执行和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并融入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为此,在活动的策划阶段,教师需提供活动的基本框架和目标,还需要邀请幼儿提出其想要开展的具体活动的内容,甚至是活动的执行方式。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自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必要时为其提供适当的引导。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让幼儿参与到评估和反思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二)融入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将数学、语言、科学等基础知识嵌入游戏活动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潜移默化中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融入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超市”主题的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顾客、收银员或店铺经理等角色。幼儿扮演的顾客可能需要挑选商品并计算总价,可以通过使用带有数字标签的玩具货币和商品来引入识数和简单的加法知识。收银员角色的幼儿则需要“扫描”商品,告诉顾客总价,接收玩具货币,并计算找零。此互动过程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接触到数字和基本的数学操作,还能在角色扮演中锻炼幼儿的社交技能和语言表达技巧。店铺经理角色的幼儿则需要根据商品的大小或价格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对数字认识的一种练习。
另一种融入基础知识的游戏是通过建构活动,如使用积木或其他建造材料,将科学和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引导幼儿构建特定的结构或模型,如桥梁、塔楼等,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幼儿在尝试搭建不同结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简单的几何形状识别问题,如识别和命名积木的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在构建过程中,幼儿还会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基本的数量概念,如数一数用了多少块积木建造房子,或是比较哪座塔更高、哪座塔使用的积木更多,从而在游戏中实践识数和简单的比较概念。此外,通过尝试使构建物稳定,幼儿会接触到简单的平衡和重力概念。此类探索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而这一切都在游戏的轻松愉快氛围中自然发生。
(三)自主设计游戏内容,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在幼儿自主游戏教学实践中,鼓励幼儿自主设计游戏内容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提升其主动学习的意愿。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使用日常生活中易得的材料来设计简单的游戏。如使用彩色纸张、空盒子、木棍和布料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创造各种游戏,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投球游戏、搭建迷宫等。在设计投球游戏时,幼儿可以利用空盒子作为目标,用彩色纸张制作成球。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尝试和调整投掷力度和角度来命中目标,锻炼其动手能力。在搭建迷宫时,幼儿可以使用木棍和布料来创造出复杂的路径,此活动要求幼儿运用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来规划迷宫的设计,使得其他幼儿能够寻找到出口。此类设计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创造思维发展,还可以加深其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材料、激发灵感和解决技术难题的辅助者。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思考:“如果我们要建一个城堡,需要什么材料?”“我们如何让这个游戏更加好玩?”以此鼓励幼儿思考,促使幼儿动手实践,从而使幼儿在设计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利用现有的玩具或游戏资源来设计新的游戏规则或改编传统游戏。如幼儿可以改编拼图游戏,设定目标为“创造一个新的拼图图案”,幼儿在此活动中需要重新组合拼图块,探索不同形状之间的拼合可能性。此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帮助其学习关于形状、颜色和图案的基础知识,使幼儿在游戏的自主探索和创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应用多种知识和技能。
(四)营造轻松学习氛围,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一个轻松、鼓励探索的环境能够让幼儿更自由地表达自己,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以创造一个在物理和心理上都支持探索的环境。在物理环境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色彩鲜明、材料丰富、安全舒适的教室空间,其中应有足够的区域供幼儿进行各种活动,如阅读角、艺术区、科学探索区等,并配备各种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并探索使用。如阅读角可以配备多样的图书和舒适的坐垫,营造一个静谧的阅读氛围,让幼儿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艺术区则可以提供各种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笔、剪刀、彩纸等,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和创作;科学探索区可以设置简单的实验工具和自然材料,如放大镜、磁铁、植物种子等,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每个区域均需设计得开放而易于访问,确保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自我发现和学习。在心理环境上,教师可以通过增添背景音乐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选择柔和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或自然声音,能够帮助幼儿放松心情,提高专注力。同时,教师需采用鼓励和肯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动力。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当倾听幼儿的声音,即使幼儿的想法看起来不切实际,也要尊重其选择。通过正面的反馈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活动。如有幼儿想要建造一座城堡,教师可以引导其思考所需的材料和步骤,而不是直接告诉其怎么做。此外,还可以定期举行分享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或发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彼此之间学习和交流。
(五)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是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反馈,优化教学策略,还能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增强学习动力。有效的教学评价应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态度、社会技能以及创造力等多个维度。同时,评价方法应多样化,通过观察记录和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捕捉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表现和进步。在观察记录中,教师可以系统地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选择、参与度、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同伴的互动等,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和潜在的学习需求。作品展示则是一种让幼儿分享学习成果的方式,无论是艺术作品、科学实验还是游戏规则的设计,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对象,让幼儿感受到成就感,同时激发创造力。此外,评价应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教学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参与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如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策略、创意表达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这些技能。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即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从而在游戏和学习中不断成长。
综上所述,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学实践策略的探析揭示了在幼儿教育中引导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性。通过重视幼儿的自主地位,融入基础知识学习,促进幼儿自主设计游戏内容,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整体效果,同时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及创造力等多维度实现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根据幼儿的具体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丽.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9).
[2]谭亚平.幼儿自主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家长,2023(23).
[3]李丽真.游戏—教学循环理念在自主游戏中的运用探究[J].教师,2023(13).
[4]张云秋.游戏教学中幼儿自主意识及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3(11).
[5]张明珠.释放天性绽放童心——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学实施策略[J].新智慧,20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