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5-02-05 14:56:1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游戏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从设置体验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设计闯关游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竞赛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情境游戏,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用;设计反应游戏,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五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摘要:游戏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从设置体验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设计闯关游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竞赛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情境游戏,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用;设计反应游戏,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五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情境应用策略
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对周围的事物十分感兴趣,但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学习过程中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时,往往无从下手,理解起来有难度。相比其他学科,小学数学知识难度相对较大,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容会越来越复杂。教师应重点思考如何帮助小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天生好动,把游戏当作生命。”对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的一种实践活动就是游戏。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入游戏,可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原本乏味的知识更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游戏带来的快乐能够对小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有效刺激,促进其大脑发育。合理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良好品行等。例如,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倾听、表达、协作并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又如,适当引入竞技类游戏,能够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并学会正确面对胜负,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的竞争意识。而将游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设置体验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在探讨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时,教师应重视课堂教育的体验游戏。体验游戏的优势在于能够以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降低学习难度,让整个课堂教学和课堂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更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节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要求学生分组,每组2人,其中一人扮演售货员,另一人扮演消费者,商品是文具,学生要使用人民币学具购物。在此之前,教师已将相应的价格标签贴在文具上,学生需到讲台上演示购物过程。顾客购买一支价格为2元的铅笔,支付了5元,售货员需要找回多少钱?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所收人民币面额找零。此举既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加减法,还可促使其牢固掌握人民币换算知识。
又如,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节时,为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晓两者内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数学游戏。首先,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是1千克铁重,还是1千克棉花重?”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便可动手验证,将所有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并向各组分发若干棉花、铁和一杆秤。接着,再告诉学生:“每组称出100克铁与100克棉花,并用手感受二者的重量,然后再闭眼感受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的重量。”最后,邀请学生到讲台上掂掂水果和冰糖的重量,各组之间展开比赛,比比谁的感受更准。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借助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一个实践性较强的数学游戏,使之对答案展开探究。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了解100克和1千克的区别,也深刻感受到1千克物体的重量,数感得到了明显增强。
2.设计闯关游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部分学生而言,游戏极具吸引力,他们在游戏中既会体验快乐,激发竞争意识,又会获得成就感。教师可设计一些闯关游戏让学生完成,从而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节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玩“跳房子”这个游戏。大部分学生对该游戏比较熟悉,教师在正式开展游戏前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画出两组的游戏区域,然后,教师要求两组学生均于起点处站立,围绕100以内的加减法向学生提问,哪组学生最先给出正确答案便可向前一步,最快到达终点的小组获得最终的胜利。这个游戏不仅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还可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3.设计竞赛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他们学习的引路人,是他们的榜样。教师的赞美和鼓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此外,不少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他们渴望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竞赛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胜负欲,并在游戏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因此,将竞赛游戏引入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望和竞争意识,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竞争中成长,不断进步。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一节为例。此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图形。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设计竞赛游戏,教师在讲台上展示图形,学生则需要迅速地抢答。他们需要尽可能快速且准确地回答问题,看谁能在这个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回答得最快最好的人。
竞赛游戏能将学生内心的胜负欲点燃。教师要奖励获胜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鼓励暂时落后的学生,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设计情境游戏,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用
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需创设和生活有关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游戏,从而使其深刻认识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独特价值,借助所学数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要求他们“为长方体设计一件好看的衣服”,也就是将身边现有的长方体和彩纸利用起来制作“衣服”,这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当学生在参与这一情境游戏时,眼、手、脑均处于活跃状态,不仅能够主动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还可完成相应的归纳,全面思考和探究数学问题,进而对数学的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设计情境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使之基于自身认知经验探究数学知识,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
5.设计反应游戏,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除情境游戏,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游戏内容的反应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点。反应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敏捷性,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一节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再给所有学生发一张卡片,卡片上标注不同类型的角,包括锐角、直角、钝角,且标注不同角度,开始进行“萝卜蹲”游戏。教师说出一个角,拿到相应卡片的学生便需要下蹲,倘若应该蹲下去的学生没有蹲下去,或不该蹲下的学生蹲下去了,则判定其出局,最后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小红花的奖励。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认识、巩固了各种角的分类,而且数学思维也得到了激发,反应变得越来越敏捷。
三、结语
将游戏元素融入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游戏化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游戏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和游戏设计能力。教师在应用游戏化教学时,应注重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的游戏,并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此外,学校和家庭也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庄惠芬.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策略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0(32):58-59.
[2]勇乐文.游戏情境让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J].中国教育学刊,2021(6):108.
[3]卢茜.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成为探索之旅[J].中国教育学刊,2019(10):107.
[4]蔡建华.数学学习不妨变学为玩[J].教学与管理,2019(5):50-52.
[5]胡晓玲,赵凌霞,李丹,等.游戏化教学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与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2):69-79.
[6]周素娟.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探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35(4):8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