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修辞艺术的运用论文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修辞艺术的运用论文

1

2025-01-22 14:16:5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本文在明确修辞艺术对语文素养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修辞艺术在提高阅读深度和拓展阅读广度等方面的作用,借助针对性解读和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修辞艺术的兴趣,并介绍交互式学习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修辞艺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摘要:本文在明确修辞艺术对语文素养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修辞艺术在提高阅读深度和拓展阅读广度等方面的作用,借助针对性解读和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修辞艺术的兴趣,并介绍交互式学习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修辞艺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修辞艺术;教学方法

  修辞艺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达思想、感情和意义的使命。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能更准确、生动地理解和表达文字中的信息,提升对语文的热爱程度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思辨性阅读注重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和独立见解,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关注文字背后的信息,也注重学生对作者意图、文本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使其在阅读中建立起对丰富语言形式和深层次思想的感知。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修辞艺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达工具,通过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学生不仅是在理解文本的表面含义,也是在深入挖掘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image.png

  一、修辞艺术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中的运用价值

  1.提高阅读深度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中,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艺术性,发挥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作用。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主动去探究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修辞艺术是学生理解文本、锤炼思辨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修辞艺术进行深层次思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特定的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深入的讨论,学生逐渐领悟修辞艺术背后的作者意图和情感表达,培养对文学作品更深刻的感悟力。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和创造性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运用修辞艺术进行表达和写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思辨性阅读。

  2.拓展阅读广度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本更加生动,而且丰富了文本表达的方式。通过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作者能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将平凡事物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意义,使文本更具有吸引力。这种丰富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思辨性阅读,拓展阅读的广度。

  思辨性阅读不仅是对文本的解读,也是一个拓宽知识面的过程,修辞艺术扮演了促进学生跨学科思考的角色。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不同领域的文本,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例如,通过分析一篇科普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学生不仅能学习科学知识,还能体会科学家的思考方式。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修辞艺术的运用方法与策略

  1.针对性解读修辞艺术

  教师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实施针对性解读修辞艺术的教学方式,是确保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关键步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根据其认知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解读,确保语言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直观的例子来解释修辞,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修辞概念的初步认知,为后续思辨性阅读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另一方面,针对性的解读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场景为例,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框架内建立对修辞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以针对性解读《小狐狸与大树》修辞手法为例。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教师在解读拟人手法时采用了简单生动的语言。教师解释拟人为“让没有生命的事物像有生命一样”,如“让风说话”或“让太阳笑了笑”。就文中而言,“小狐狸向大树倾诉心事”“大树回应小狐狸”的场景即为拟人手法在文字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元素,使修辞艺术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增强对修辞艺术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节或小游戏,将修辞手法嵌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体验修辞的魅力。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实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修辞艺术的兴趣。例如,使用有趣的动画解释比喻的概念,或播放一段诗歌朗诵的音频,让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方式感知修辞手法的魅力。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小蝌蚪在池塘中寻找妈妈的过程,体验修辞手法的运用。或者利用绘本或幻灯片展示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情境,增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印象。

image.png

  2.组织交互式学习活动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组织交互式学习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团队协作,并提高他们对修辞艺术的理解和运用。设计小组活动是其中一种有效的策略,目的在于让学生合作运用修辞手法并进行思辨性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给每个小组一个文本,其中包含修辞手法的例句或段落。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文本,识别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讨论这些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效果和作者可能的用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分享不同的观点,互相启发,拓展对修辞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可以涉及修辞手法的选择原因、对文本意义的贡献等方面。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的交互式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修辞艺术的实际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角色扮演任务,要求学生扮演文本中的特定角色,并在角色中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如何在角色扮演的特定情境中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最后,通过小组或全班的分享和讨论,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角色扮演经验,分享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并从他人的表达中获得启发。这种互动式学习活动生动有趣,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童话世界》为例。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角色,如小狐狸、小兔子等。然后请各小组以选定的动物角色为基础,设计一段对话,展示修辞手法的运用。如通过比喻形容森林的神秘感,运用拟人手法让动物讲述属于它们的童话故事。

  3.文本分析与创作结合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将文本分析与创作相结合是一项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修辞艺术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选择富有修辞的文本,如诗歌、散文或短篇小说,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通过逐段解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识别修辞手法,分析这些手法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它们对文本意义的贡献。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更深刻理解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培养其对修辞的敏感性。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修辞艺术,创作具有思辨性质的文章。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深化对修辞艺术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具有思辨性质的文章来运用所学的修辞艺术。首先,教师可以布置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某一主题或观点的思考。其次,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充分发挥所学修辞手法的创造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章中灵活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他们感受到修辞艺术的丰富表现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思辨性,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最后,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组织分享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教师的点评,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他人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这一过程使学生在实际创作中体验修辞艺术,同时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与热情。

  教师运用文本分析与创作结合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修辞艺术,为培养思辨性阅读能力提供更为实质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华,傅登顺.“思辨走向思辩”: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策略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12):32-35.

  [2]周文君.思辨性阅读的实践路径[J].小学语文教学,2022(23):11-12.

  [3]常志丹.统编教材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修辞教学[J].语文建设,2022(2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