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及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及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5

2025-01-22 14:08:52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育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育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对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立足课内阅读,传授阅读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整本书,科学运用阅读策略;实施多元化评价,确保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前瞻性地提出了“读整本书”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有了更为直接的体现。新课标明确提出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作为拓展型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开设了“快乐读书吧”专栏,提供了系统性的分级阅读指导,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领略阅读之美。本文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对策,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新思路。

image.png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

  (一)阅读教学的含义

  1956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首次将阅读教学定义为塑造儿童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2017年版)》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教师、编者与文本互动的过程,强调通过系统的语言训练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享有更多的自主性。于漪老师认为,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积累与拓展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审美情感等具有积极意义[1]。笔者结合相关文献与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常以学生为中心,将阅读能力培育作为主要目的,以促进学生积累知识、发展智力。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含义

  在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含义之前,需要明确以下几个要点。首先,从学段来看,本文聚焦于五至六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与思维能力,但其思维依赖于具体的情境和物体。其次,从学科来看,本文所讨论的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教学必须紧扣小学语文核心目标与课程本质。最后,就阅读本身而言,本文所关注的整本书阅读不局限于课内或课外,应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联与互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积极投身于阅读过程中,运用形象思维能力了解书籍内容,并逐渐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与课程本质,通过设计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开展连贯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突破对知识的表层理解,挖掘书籍的深层意义,从而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度整合。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一)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一致

  “核心素养”一词首次出现于《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是对教育目标的综合性归纳,强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2]。阅读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边界,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沉浸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中,还能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所获得的上述体验与技能,正是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的养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image.png

  (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考能力,而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具有深度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一是体现在阅读目的方面,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更注重文章的故事性、文学价值;开展单篇阅读则是为了学习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体现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整本书阅读涵盖范围广,通常涉及多个主题或多个相关领域;单篇阅读通常是围绕特定的课程标准而展开,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与相关概念的掌握。三是体现在阅读方式与互动性方面,整本书阅读可以采用略读、跳读、精读等方式,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单篇阅读一般需要学生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强调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逐步理解。因此,从思维能力角度来讲,整本书阅读是单篇阅读的有效延伸。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从整本书的逻辑思维、语言风格、思想内涵等角度进行有效阅读,能够使学生与作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逐渐学会批判性地接受信息,勇于质疑和探索,促进学生思维从低阶向高阶转变。

  (三)促进学生有效应用和迁移知识

  学以致用是知识迁移的核心,学生若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那么知识便失去了活力。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跨情境迁移,既是对知识深层次理解的体现,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内容与时间是有限的,但课外阅读内容与空间却是无限的。教师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跳出课内阅读的框架,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为了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收获更多并迁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需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策略应用于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并将整本书阅读技巧应用于课内阅读中,从而实现从“零”到“整”的双向迁移[3]。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加工与整合,构建起全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促进课内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课内阅读,传授阅读策略

  在课内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本内容设计阅读教学,在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传授阅读策略,使学生具备整本书阅读的基础能力。

  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草船借箭》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一要求中并未出现“背诵”一词,而是采用了“说一说”的形式。笔者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通过略读初步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大概了解阅读内容。《景阳冈》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与动作。不难看出,《景阳冈》课后习题的要求较《草船借箭》更为明确,要求学生在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与动作,可以将这一要求视为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体现。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即复述,复述与背诵有明显的差别,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教师可以在教学《景阳冈》的过程中传授学生精读策略,通过精读让学生从《景阳冈》的字里行间感受武松一饮而尽的豪迈气概、智斗猛虎的勇敢、棒劈大虫的武威霸气……让学生从作者构建的情境中“看”到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后习题,有效掌握阅读策略。

  又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之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阅读策略。首先,学生缺乏接触真正的猎人的机会,难以通过阅读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其次,《猎人海力布》存在多处情节转折,对学生应用阅读策略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预测的阅读方法。预测是指通过浏览标题、副标题、导语、插图、首段与尾段等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作者意图等作出猜想,然后通过阅读全文进行验证,这样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提升阅读效率。教师通过课内阅读教学,有计划地传授学生不同的阅读策略,如略读、精读、跳读、预测等,不仅有利于课内阅读教学的开展,也能为整本书阅读打下良好基础[4]。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整本书,科学运用阅读策略

  小学语文课本中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种类较为丰富,有《田螺姑娘》《八仙过海》等民间故事,也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学生要想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良好体验,就要将课内阅读策略应用于整本书阅读中,教师也应当基于整本书的类型指导学生有效应用阅读策略。

  以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例,其导读提示指出,古代长篇小说大多是章回体,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将所有的小故事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长篇故事。在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类长篇小说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重点分析古典名著中的回目,即先浏览回目,大致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结构与故事情节走向,识别并提取核心信息,再合理运用略读、跳读、精读等策略,以此实现有效阅读。以《红楼梦》为例,很多学生面对如此鸿篇巨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大多是从头开始阅读,往往在应该略读的部分精读,在应该精读的部分跳读,导致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仍难以复述其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科学运用阅读策略。首先采用预测的阅读策略,通过回目了解整本书的结构、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关系等。然后采用跳读的策略,进入《红楼梦》具体章回中,先阅读首段与尾段,对此回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再决定精读还是略读。最后教师可以将自己认为值得精读的章回推荐给学生,如“演说荣国府”“宝黛初逢”“刘姥姥进府”等,促使学生通过科学运用阅读策略实现有效阅读,提升其阅读能力。

  (三)实施多元化评价,确保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评价内容概括为阅读态度、阅读方法、读书笔记等,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局限于能否复述故事内容、了解人物角色、演绎故事情节等方面[5]。教师在多元化评价过程中,应该发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其阅读能力,因此对整本书阅读成效的评估也应与培养目标一致。在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方式。过程评价主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深度、广度以及乐度:深度体现在学生通过阅读不断超越个人经验,实现认知提升;广度体现在学生通过阅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乐度则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快乐,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结果评价主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深度、实度与速度:深度评价侧重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内化,以整本书的阅读目标为基准,评估学生的理解深度;实度评价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深入了解其阅读的实际情况,包括阅读量、范围、兴趣及习惯等;速度评价则关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的阅读效率,教师需识别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学生的阅读节奏。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评价为例,在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与书中的哪个人物产生过共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经验等。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探讨了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吴亮奎.元认知思维视角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5).

  [4]张义勇.大阅读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19).

  [5]林霞.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