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英语主题单元式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英语主题单元式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论文

2

2025-01-22 14:02:0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英语主题单元式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围绕核心主题构建知识框架、深化文本解读,并引导学生有序进行创作。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英语主题单元式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围绕核心主题构建知识框架、深化文本解读,并引导学生有序进行创作。这种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能的协同发展。同时,这一策略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这一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单元式教学;读写一体化

  主题单元式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作为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他们语言技能的全面提升。通过围绕核心主题梳理基础知识,深化文本解读,以及引领有序创作,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帮助他们在实际语言使用场景中应用所学,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协同发展。

image.png

  一、构建知识框架:围绕核心主题梳理基础知识,为阅读与写作铺垫

  在小学英语主题单元式读写一体化教学中,围绕课本单元主题讲授基础知识,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有助于构建学生对语言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促进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协同发展,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围绕课本单元主题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焦点,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具体且连贯的语境中学习英语。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须明确每个单元主题下所要覆盖的语言知识点,包括词汇、语法规则、语言结构等,并将这些知识点与单元主题紧密结合,确保教学活动围绕主题展开,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单元主题基础知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生动具体。通过真实场景的呈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和表达的使用环境,为后续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建立语境,通过阅读到写作的平滑过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从阅读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如主题句、支持细节等,为写作活动做准备。此外,提供写作模板或结构图,帮助学生组织思路,从而降低写作的难度,提高写作的自信心和兴趣。

  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What's he like?”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主题是描述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教学前,教师挑选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如“happy”“clever”“hard-working”“strict”等形容词,以及“How is...?”“He/She is...”的问答结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图片或短视频,展示不同人物的图片,并描述其特征,如“Look at this boy.He is tall and strong.He is very friendly and funny.”学生根据展示的人物图片,用学过的形容词尝试描述其他人物,如“Look at her.She is young and kind.”接着,教师安排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每组学生选出一个人物,其他成员用学过的形容词问答来猜测是哪位同学,如“A:Is he funny?B:Yes,he is.A:Is he tall?B:No,he isn't.”通过这种互动游戏,学生在实际对话中运用目标语言,增强记忆,同时提升写作活动中描述人物的能力。在阅读理解环节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基于他们所学的形容词,创建一个虚拟角色,并为其设计一张角色卡片。卡片上需包含角色的基本描述,如年龄、外貌、性格等。例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名叫“Alex”的角色,“Alex is young and tall.He is very clever and friendly.He likes to help others.”在正式阅读“Meet Robin!”之前,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Can a robot be part of a family?What do you think a robot can do at home?”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新词汇,通过图片、实物或手势等辅助教学。学生尝试使用新学的词汇描述自己家中的成员或想象中的机器人朋友,如“My robot friend is very hard-working.He helps me do my homework.”在读后写作活动中,学生运用阅读“Meet Robin!”时所学描述一个机器人的词汇和句式,设计并描述自己的机器人。如“This is my robot,Lily.She is not very tall,but she is very strong.She can speak three languages and she is very kind.”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讲好基础知识,为学生的“读”与“写”活动做充分准备,使学生能在具体且连贯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image.png

  二、深化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深度钻研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学生能学习到有效的写作技巧;深入探讨作者的意图和写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深度钻研还能增加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丰富的语言资源。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细读,理解课文的每个段落和句子,关注细节,并解释生词和短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确保他们不仅仅是浅尝辄止,而是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组织结构,如引入、发展、转折、结尾等。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可视化课文结构,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组织,还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良好写作的结构模板。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型结构、修辞手法等。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寻找例句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并理解这些语言特点如何服务于内容表达和情感传达。

  教师应帮助学生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深入探讨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情投入。最后,教师需要将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转化为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设计写作任务,如模仿写作、主题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表达方式,从而达到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助力学生深度钻研课文,奠定“写”的基础,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学习到有效的写作技巧,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在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My weekend plan”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度钻研课文,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聚焦于信件中描述中秋节准备的段落,教师可以提出具体问题,如“What special things are they going to do?”引导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特定的行为和情感表达,如“going to have a big dinner”“going to make mooncakes”和“going to read a poem”。每个学生选出信中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活动并解释原因,使用课文中的词汇来加强描述,如“big dinner”表示家庭团聚的重要性,“make mooncakes”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的结构,注意到信件的开头如何引入中秋节的话题,主体部分如何详细描述节日活动,结尾部分如何表达对节日的期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结构创建一个写作模板,包括节日介绍、活动描述和个人感受三个部分。

  教师鼓励学生集中探讨信件中用来描述节日氛围和个人情感的语言特点,如使用形容词“happy”、动词短语“going to”表达未来的计划和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通过这些语言特点来增强写作的表达力。学生尝试用类似的结构和词汇描述自己的节日计划,例如使用“going to”来表达即将参与的活动,用形容词强调节日的情感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作者通过描述中秋节的家庭聚会来传达的深层意图,如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通过深入探讨信中的诗歌部分,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并分析该诗歌的结构和用词。讨论如何通过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与节日相关的词语来创造意义。教师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节日缩写诗,选择一个节日并用该节日名称的每个字母开始描述该节日的特点或活动。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信件和诗歌中如何通过词汇选择和句型来表达家庭的情感和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引入相关的文化讲解,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增强学生对节日传统的理解。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与中秋节相关的故事或传统,然后尝试在写作中包含这些文化元素和情感表达。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撰写一个国庆节或者春节假期的周末计划,重点使用描述性语言来绘制场景,以及展示节日对家庭成员关系的意义,再用一首缩写诗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这些深度结合课文内容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还能通过各种写作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也增强了他们将阅读收获转化为写作技能的能力。

  三、引领有序创作:系统指导写作过程,以阅读成果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通过有序的写作活动,学生能够将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输出,从而加深理解并增强记忆。写作不仅可以让学生练习使用新学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还能够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此外,写作活动还为教师提供了评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窗口,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开始写作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写作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写作的主题、内容范围、语言点以及预期的写作格式和长度等。这些具体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小学生而言,提供一个清晰的写作框架或模板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是一个故事结构图、事件序列、描述性段落的框架等。这些框架和模板不仅能帮助学生有序地组织思路,还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头脑风暴活动,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写作主题的想法。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路,激发创意,并且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应将写作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如构思、草稿、修订和编辑,分步骤地指导学生完成。在每个步骤中,教师都应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逐步改进他们的作品。特别是在修订和编辑阶段,教师的反馈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质量至关重要。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这可以是同伴评价、小组讨论或全班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反馈,还能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指导学生有序展开写作并巩固“读”的收益,是小学英语主题单元式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中的核心环节。

  例如,在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My favourite season”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关于四季的写作,以巩固本单元的主题学习。首先,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关于四季的描述段落,如春天的绿树粉花、夏天的炎热、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通过阅读,学生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及相关词汇(如“green”“hot”“fall”“snow”)。教师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模式口头表达,如“I like fall because I can pick apples.”

  然后,教师提供一个写作框架,包括引言(介绍喜欢的季节)、主体(描述季节特点、活动、个人感受,如“go on a picnic”“make a snowman”等)、结尾(重申喜欢的季节和总结原因)。通过头脑风暴,学生扩展自己的想法,如描述在喜欢的季节中可以做的特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问题词(what,when,where,which,why)完善内容。学生按照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构思、草稿、修订、编辑)进行写作。在写作中,教师鼓励学生不仅要描述季节的物理特征(如天气、植物变化),还要深入表达季节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特别记忆,例如,“Ilove spring,because the green trees and pink flowers make me feel happy and fresh.”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表达对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感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之后,绘制一幅描绘他们描述的季节景象的画。例如,如果学生喜欢秋天,他们可以画出金黄的树叶、收获的场景等。作为写作和绘画活动的延伸,教师还可以继续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将他们的短文和绘画制作成电子文档展示,可以添加背景音乐,如春天的鸟鸣声或冬天的风声,以及使用动画效果来生动地展示季节变化。学生在班级前展示他们的多媒体作品,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评论,从而加深交流和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仅有机会深入理解和表达自己对季节的感受,而且能够在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总之,围绕主题讲授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言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为后续的阅读与写作活动奠定基础。通过深度钻研课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并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有序展开写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引领能够帮助学生将阅读成果转化为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在利用技术和多媒体资源方面,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工具和平台,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戴珍好.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探索[J].校园英语,2023(49):13-15.

  [2]于欣欣.读写结合,激活课堂——论小学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求知导刊,2023(2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