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论文

6

2025-01-22 11:56:5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科综合能力培养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有效获取语文知识,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科综合能力培养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有效获取语文知识,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文章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出发,从重视课前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加强阅读指导等方面提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1]。

image.png

  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阅读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各领域知识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学生后续表达、写作等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发展阅读能力,进而深入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同时,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字词句段的意思,理清文章的结构,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实现对文章的全面把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可以学习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表达手法等,从而将知识内化,提升表达能力[2]。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阅读是一种高阶思维活动,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透过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学生思想品质、人文修养的有效培养[3]。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对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前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话题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语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发展阅读能力[4]。

image.png

  以《四季》为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应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然后了解学生对四季的认知,最后结合学生的认知与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有趣的课前导入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文阅读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描绘的“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等不同季节的景象用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出话题“你还知道哪些季节的景观或景象”,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讨论中,说出春天春雷滚滚、夏天知了鸣叫、秋天落叶飘飘等不同季节的景象,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文阅读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索欲,让学生沉浸式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冲突,围绕课文反映的人与事,由浅入深地设置多个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找寻问题答案,促进阅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5]。

  以《美丽的小路》为例,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围绕课文呈现的动物、小路等主要事物,设置多个问题,如“鸭先生推来小车准备干什么?”“你在这条小路上看到了什么?”“兔姑娘和鹿先生也被这条小路吸引来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写了哪些动物和他们的什么故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和分析,并根据得到的答案讲述完整的故事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并标注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互动,确定最终答案。大部分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阅读,能明确鸭先生推来小车是准备打扫门前小路的卫生,使小路上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变得更清晰,这样才能吸引兔姑娘和鹿先生称赞小路的美丽。通过整理问题答案,学生能够了解课文讲述了鸭先生、兔姑娘和鹿先生使变脏的小路恢复美丽的故事,同时使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加强阅读指导,掌握不同阅读方法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具体如下:

  1.朗读法

  大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在完整顺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2.速读法

  快速浏览课文内容,紧紧抓住课文关键信息,可边阅读边标注,归纳总结文章的关键信息。

  3.精读法

  围绕某些重要段落进行反复阅读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以《黄山奇石》为例,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大声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对“安徽”“胳膊”“天都峰”“狮子”等词汇进行反复拼读,保证字音准确、表达清晰。然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课文描写了黄山哪些奇石?”这一问题对课文进行快速阅读,阅读过程中要用铅笔将相关内容标注出来,促使学生完整掌握课文讲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最后教师让学生精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并在完成阅读后说出每个自然段描绘的黄山奇石,概括出“奇”在哪里。学生对这些自然段进行阅读赏析后,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深刻领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之情。此外,在朗读、速读和精读层层递进的引导下,学生能掌握更多阅读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从而逐步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6]。

  (四)提供丰富资料,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仅提供阅读方法指导还不够,还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补充资料,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围绕课文类型、作者等,借助网络为学生搜寻更多的可用资料,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锻炼阅读能力。

  以《少年闰土》为例,这篇课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教师可引入这篇小说,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中年闰土的资料,让学生在群文阅读和对比分析中,把握少年闰土的形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赏析课文中展现少年闰土形象的句子,如“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等。然后引出《故乡》中描写中年闰土形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有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说话后神态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等句子,将鲁迅先生刻画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联系起来,通过反复阅读和对比分析,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深刻理解鲁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及对旧社会的憎恶之情,在深度阅读赏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积极转变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课文的阅读后,围绕主题内容、典型段落、故事情节等进行大胆想象、合理续写,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课文描绘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围绕课文中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小鹿在溪边散步,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等优美句子,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并在课堂上大胆展示,供其他学生品味鉴赏,通过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围绕课文描绘的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景象,让学生大胆续写,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续写思路,在以写促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注重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后为学生创造更多阅读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爬山虎的脚》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后,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闲暇时间反复阅读整篇课文,背诵重点段落,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植物的其他读物,如《宝葫芦的秘密》《去年的树》《熊猫王》《小真的长头发》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阅读,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7]。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演示、描绘景象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后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精心设计课前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在引导学生开展课文阅读的过程中,要加强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设置问题、引入相关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在深度阅读思考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书籍进行阅读赏析,同时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21).

  [2]谢小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智力,2023(29).

  [3]周彩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3(10).

  [4]俞佳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9).

  [5]李军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4(5).

  [6]刘治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8).

  [7]李春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