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索论文

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索论文

5

2025-01-20 11:51:4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分析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阐述英语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其与英语阅读教学结合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的80名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否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促进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研究发现,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摘要】分析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阐述英语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其与英语阅读教学结合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的80名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否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促进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研究发现,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英语阅读是全球化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注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容易忽略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因此,本研究针对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旨在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和路径,验证其对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以便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视角。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而融入课程思政的英语阅读教学为学科间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有助于深化对课程思政内涵、实施策略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理解,为相关理论提供实践素材。

  2.实践意义

  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一线教师提供新的教学策略,使他们能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英语课程思政即由英语教师主导,通过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教学评价、教师示范等手段,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悄然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秋芳202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的文化基础课程(教育部2020)。可见,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指在教授学生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对他们进行相应的价值引领,从而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英语学科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余庆、胡竹2023)。

  (二)课程思政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关于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阅读英语文章时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实现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其中,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如加强英语阅读中的价值观引导、强调英语阅读中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背景等。而国外研究则更多在探讨如何利用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如如何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引导他们理解文化差异、尊重他人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目前,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重知识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或有心培养却无从下手。因此,基于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本研究探索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研究问题如下:

  1.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否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否促进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的80名高二学生。高二年级共550名学生,按照入学考试成绩进行编班,12个班级均是平行分班,即12个班的入学英语成绩几乎一致。其中,高二1班(40人)为实验班,采用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二2班(40人)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式,两个班级的执教者、教材、教学时间均一致,教学时间共18周。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实验法。

  1.教师访谈

  研究开始前对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的6名英语教师进行关于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访谈,并整理访谈结果,应用于对照班的英语阅读教学。

  2.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和英语阅读前测和后测

  研究一开始先给两个班级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英语阅读前测,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他们的价值观和英语阅读理解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阅读后测,了解实验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是否有所提升。调查问卷主要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每个选项对应1—5分,用以测量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了解、认同、践行等,以调查其思政素养。

  3.教学实验

  在实验班,教师注重思考如何更好地建立问题关联,精心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或迁移性任务,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融入阅读教学,引导他们表达。在对照班,教师则采用基于访谈总结出的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使用阅读策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其间会涉及思政元素但不会特别设置思考题和相关迁移性任务来引导他们思考。

  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5阅读Better,greener lives away from the city为例。对照班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阅读技巧梳理文本结构,了解文本内容,完成阅读任务,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在实验班,教师通过问题“Why do most university graduates choose to come back to their hometowns?Are they just doing this for themselves?”等引导学生把个人努力和对家乡、对国家的贡献紧密联系起来,从个人奋斗走向家国情怀。同时,虽然教师在两个班级都引用了感动中国人物的课外微新闻阅读,但是在实验班,在学生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和成就后,教师设置了一项迁移性任务:让学生为文中的感动中国人物量身定制一份颁奖致辞,引导他们从精神品质入手,进行致辞讲稿设计,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从我做起,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以下为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中的思政元素整合情况。

  Unit 1 People of Achievement:由远及近,从卓有成就的中外人物到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普通人,只要付出努力,也能体现自身价值,从而反思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国家作出贡献”。

  Unit 2 Looking into the future:从科技发展使生活变得便利及其弊端到思考如何正确运用科技的力量,引导学生明白“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着眼现在身为一个中学生能做的,作好学习规划”。

  Unit 3 Fascinating Parks:从欣赏国家公园与各类主题公园到思考国家公园对保护自然原貌与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身为中学生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Unit 4 Body Language:从对比不同地域人的肢体语言,解读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到了解动物也能通过肢体动作传达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地域文化、物种间的文化差异。

  Unit 5 Working the land:从农业领域的杰出人物袁隆平到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式,再到大学毕业生选择下乡发展,引导学生意识到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要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

  四、结果与讨论

  实验后,教师使用SPSS 22.0对阅读后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本实验的假设1,再通过问卷后测验证本实验的假设2,以下是实验结果。

  (一)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发展

  为了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前测时是否存在英语阅读能力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两个班级共80名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在前测中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阅读进行了一次后测,并对后测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image.png

  表1显示,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阅读成绩在0.05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t=2.257,0.01<P=0.026<0.05)。由此可见,相较常规的传统阅读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阅读教学契合新课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促进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为了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前测时是否存在价值观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两个班级共80名学生的价值观在前测中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价值观进行了一次后测,并对后测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image.png

  从表2看出,在后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阅读成绩在0.05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t=3.024,0.01<P=0.004<0.05)。由此可见,相较常规的传统阅读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阅读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价值观的提高。

  五、教学启示与局限

  (一)教学启示

  1.转变教学理念,钻研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

  新时代的教师应提高思想素质,挖掘不同阅读文本中的思政元素,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技巧,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使优秀的道德品质在英语教学中得以显现。教师可以从备课、课堂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评价,使其得以兼备知识和道德修养。此外,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情况,教师应进行定期的跟踪评价,对实验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

  2.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育引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将英语学科教学和德育孤立起来,而要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的引领。此外,教师还要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从教材中挖掘思想、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引领他们,使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设计多样化的迁移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学科素养

  多样化、有趣的迁移性活动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融入课堂,主动建构知识和形成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比如,教师通过组织课前演讲、辩论赛、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互评,提升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4.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评价

  思政教育需要长期坚持,否则容易成为空谈。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加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不但可以起到监察、督促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思想认知是否有所偏差,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局限

  1.本次实验只进行了一个学期,实验范围只限于两个班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对课程思政教育相关理论的研读还不够深入,实验过程难免不够完善。

  当然,尽管本实验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但揭示了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并推广。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秋芳.2021.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47-52.

  余庆,胡竹.2023.OBE理念下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探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