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2025-01-20 11:42:5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文章从整合内容、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和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在初中语文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议论文的能力。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文章从整合内容、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和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在初中语文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议论文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系统地整合学科知识,将知识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并在情境中呈现任务,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解构、分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任务,最终建构知识、理解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议论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篇目较多,高达19篇,且出现了单独的议论文单元。另外,从整体来看,议论文大多分布在九年级,共有13篇,占据初中阶段议论文选文总量的68%左右。由此可见,九年级是学习议论文的关键时期,是衔接初高中议论文学习活动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九年级的议论文教学,着眼单元整体,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以此提升议论文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打好议论文学习的基础。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整合内容
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旨在通过调换、增删等手段,促进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以此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而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的方式,一般可分为单元的内部整合、单元的外部整合两种,外部整合又可以分为跨单元和跨学科两种形式。
1.单元的内部整合
单元的内部整合相对较为简单,指的是将同一个单元中相似程度较高的文章或者内容整合为一体,如将体裁、主旨、情感、语言风格等具有相似性的内容视为整体,并围绕这一整体设计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论教养》以及《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两篇课文在语言风格方面存在共性,即生活气息浓厚、亲切生动,所以教师可着眼语言层面的共性开展单元内部整合。
2.单元的外部整合
单元的外部整合主要分为跨单元和跨学科两种形式,其中,跨单元外部整合指的是整合不同册序或者同一册序中具有相似性的文章。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精神的三间小屋》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同样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的还有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驱散我们的想象》。在整合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两篇不同册序不同单元中的课文整合在一起,引领学生重点探究对比论证的方法。跨学科外部整合就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融为一体,如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关联初中历史相关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这篇议论文中所述的真实历史事件,引导他们直观地体会文本中深厚的思想意旨,感知其极具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二)创设情境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尤其是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情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搭建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与任务驱动式教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和解读教学目标,促使他们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此,教师要结合议论文单元的主题、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加强议论文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以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论教养》为例,教师可以关联九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畅谈“教养”的真谛,深化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感悟,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议论文的核心论点,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迹支撑文中的论点。
(三)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键自然是任务,在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丰富的学习任务,并按照“主任务—子任务—实践活动”的顺序,合理地规划任务系统,为学生打造层次化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展开层层深入的议论文学习互动,从而使他们牢固地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如议论方法等。
此外,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也要从实际出发,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适当地划分任务的层次,以求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需求。如针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要尽量提供有探究价值和挑战意义的学习任务;而针对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应尽量选择难度低、形式相对简单的任务,灵活地调整任务的最低标准和最高难度。
(四)多元评价
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初中语文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区别于常规的语文教学模式,它不是单向的教学活动,自然也不局限于某一种评价方式。在检验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效果时,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探索多元评价的策略。如从评价主体的角度来说,可将教师、学生、小组等作为评价主体,让他们共同参与议论文教学的评价活动,从而全方位地呈现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
二、案例展示——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包含《敬业与乐业》《论教养》等四篇议论文,还包括写作板块“观点要明确”以及综合性学习板块“君子自强不息”。根据此单元的主要内容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第三学段要求,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入手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第一组目标:①阅读议论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提取文章论据,初步了解文章采用的论证方法;②体会不同议论文之间的差异,重点了解议论文之间的语言风格差异;③能够总结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并尝试撰写简单的议论文。
第二组目标:①在寻找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过程中强化逻辑思维;②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各类辩论活动、演讲活动,并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与观点。
第三组目标:①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重点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能够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寻找丰富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②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辩证地论述相关问题,并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
单元内部:《敬业与乐业》等四篇议论文以及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展资料:《努力与取舍》(罗素)、《年轻人的路在何方》(白岩松)等。
(三)教学情境
基于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以及议论文的体裁特征,创设关于演讲活动的主题情境,具体如下:
【“你还在内卷吗?”主题演讲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2024年3月。
活动对象:全体九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基于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经验,探索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以“你还在内卷吗?”为标题撰写演讲稿,提出论点,论证观点,并在演讲活动中以饱含激情的方式展示演讲稿。
活动号召:当今社会,“内卷”现象十分常见,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的衣食住行,都加入了“内卷”的行列中,那么,你正处于“内卷”状态中吗?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你认为“内卷”的现象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延缓了社会的发展?请你结合自己的现实体验和真实经历,提出相应的观点。
(四)教学任务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即主任务和子任务。
1.设置主任务,明确学习方向
【主任务】通过阅读本单元的课文,了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明确议论文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关联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并结合“你还在内卷吗?”这一标题,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演讲稿,做好充分的演讲准备。
2.设置子任务,细化学习活动
【子任务一】①阅读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文,在表1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内容,并系统化地总结议论文的主要特点;②寻找四篇课文的主要论据,尝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论据阐明论点的;③借助图表,梳理四篇课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解析每一种论证方法取得的论证效果。
【子任务二】①任选本单元的一篇议论文,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展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将其改写为一篇演讲稿(如图1);②参与小组内部小型的演讲活动,并展示自己的改写成果。
【子任务三】①依据“你还在内卷吗?”这一标题撰写一篇演讲稿,并做好演讲的准备;②参与演讲比赛,并选出最优演讲稿。
演讲稿撰写要求: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思路清晰、逻辑紧密;论据充足、关联现实;方法多样、论证有力。
(五)教学评价
“你还在内卷吗”演讲稿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立足议论文单元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整合内容、创设情境、设计任务等多个方面入手,在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探索议论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通过此番尝试可以看出,议论文单元的整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真实需求等,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掌握议论文的学习方法,并尝试自主创作议论文。
【参考文献】:
[1]宋丽.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议论文单元整体教学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3).
[2]白思思,黄金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建议——以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3(11).
[3]任艳.指向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议论文单元整合教学——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五单元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