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论文

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论文

14

2023-03-16 09:31:49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对相关背景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校混合式教学的 改进建议,包括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教学平台建设、帮助教师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完善教学设 计方案。

  摘要:文章首先对相关背景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校混合式教学的改进建议,包括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教学平台建设、帮助教师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高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而在线学习应运而生。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走进教室相比,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让学习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2019年11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指出,“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在授课程为1.5万门次[1]。但单纯的在线教学缺少教师的近距离指导,导致一些自觉性较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此后,在线学习进入低潮期,不少学者开始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进行反思,探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充分发挥专家或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开始逐渐崭露头角。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高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极大的冲击,因此各高校开始积极尝试线上教学方式。随着疫情防控局势的好转,各高校又陆续恢复了线下教学。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社会背景下,线上教学依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而高校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教学机制,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在阐述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对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加以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一、相关背景概述

  (一)国外

  20世纪80年代,埃里克·马祖尔教授提出了同伴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仅由教师进行讲课的局限,利用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方式后来被称为混合式教学的雏形。

  目前,国外学术界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6年)。此时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还较为简单,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斯隆联盟对混合式教学下的定义:“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结合,糅合了两种历史上的独立模式—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即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了一定比例的在线教学及面对面教学”[2]。库尼等[3]在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中也提出了混合式教学。这一阶段的混合式教学只是将传统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在技术上进行简单加和,可以认为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之间的一种过渡,是两者在现代化信息时代的简单结合。②第二阶段(2007—2013年)。随着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发展,其定义逐渐清晰化,但这时各个学者对其定义的标准并不相同。这一时期斯隆联盟将混合式教学定义更新为“只有30%~79%的教学内容采用在线教学”的,才能被称为混合式教学[4]。米恩斯等[5]则将混合式教学中传统线下授课与线上学习的比例界定进一步明确为“纳入考核部分的教学内容中,25%以上采用在线教学”。发展到这个阶段,混合式教育已经可以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教育模式,而不再是一种过渡性的教育方式。此外,在这一时期,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也有了很大发展,即这一时期的学者更多会从教学方式上定义混合式教学,关注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在混合式情境下应该设计怎么样的教学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布鲁克等[6]的界定,即“混合学习描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资源之间面对面(现场)交互与在线交互的结合”。③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概念被丰富为“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7]。这个阶段的学者逐渐将研究方向从混合式教学中的技术混合、教师角色转为学生能力提升,同时强调混合式教学可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真实参与且参与度高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8]。

  (二)国内

  我国对于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祝智庭等[9]在《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一文中首次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混合式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混合哪些事物,而在于如何混合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这一信息化教育改革思想的提出,引发了国内其他教育研究者对混合式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10]。同年,何克抗[11]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也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阐述,他表明混合式学习融合了传统课堂学习和现代网络化学习二者的优势,是对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反思。之后国内教育界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少教育界的学者开始以此为契机进行理论与课堂教学的变革。

360截图20230316092839149.jpg

  马晓亮等[12]强调,课堂内外、线上线下面对不同知识、不同教学环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教学可以讲授法为主,其他内容可采用谈话、讨论、演示或读书指导等教学方法,这样既便于教师将重心放在重难点知识上,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利用中国知网对文献进行梳理,检索方式为主题检索,搜索关键词为“混合式教学发展”,如图1所示,对得到的文献进行年份分析可以发现,第一篇与混合式教学相关的文献是2005年的一篇名为《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文献。在随后的几年中,与混合式教学研究相关的发文量都少于20篇,直至2015年开始超过20篇,并在近几年快速增多。这表明2015年以后,国内混合式教学逐渐被学者关注,成为教育领域中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目前,国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二是关于混合式教学的课堂应用研究。

  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国内外学者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这足以体现出混合式教学在未来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从时间上来说,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针对各种特定学科的混合式教学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层面都极为匮乏,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的混合式教学区分也严重不足。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学校开始陆续恢复线下教学,但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其暴露出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二、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

  (一)高校支持力度亟待加强

  当前处于探索阶段的混合式教学缺乏来自学校的支持。首先,混合式教学需要软硬件的支持,但由于师资力量、经费数量、硬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真正达到预想中的混合式教学的效果。高校是否能够真正重视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对落实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分重要。其次,教学管理方式缺少创新,制度层面缺乏激励。混合式教学不仅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而且还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但与此同时,学校还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无法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这使得他们宁可继续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放弃对混合式教学的探索。

  (二)教学平台建设滞后

  混合式教学离不开线上教学平台。国外的Coursera、Knewton,国内的MOOC、雨课堂等类似的线上学习平台为高校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受制于发展时间短、发展经验不足等,这些平台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平台建设方面,一些平台系统运行并不稳定,如果教师上课时遇到平台卡顿等问题,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上课效率。其次,相关平台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高校上传到平台的教学视频都是教师线下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录制的,时间一般不长,表述又极度精炼,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都是敷衍了事。还有一些课程的教学视频更新频率较慢,很多内容已经落后于时代,以致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将其与近期社会热点进行结合,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教学平台资源集中度不够,一些教育平台“独占”相关资源,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带领学生切换不同平台,这会导致上课时间白白浪费。

  (三)任课教师缺乏准备

  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信息化能力,这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大多数教师只具备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而缺乏线上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知识和实际体验。良好的信息化能力有助于教师理解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能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二是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上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多的精力与时间。教师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教学视频录制、章节课题制作、学习案例寻找与讨论话题思考等上面,课程若仅安排一位教师完成授课任务明显是不够的。

  (四)学生能力存在差异

  高校学生一般来自全国各地,学习能力差异极大。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掌握程度较落后地区的学生更胜一筹,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时他们拥有天然的优势,也能够更好地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与传统纯线下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更加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E性,自制力差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不专心的现象,如观看教学视频时切入其他界面,或者是电脑“挂”着课,自己却在做其他事情。尤其是在对待非专业课程上,学生更容易产生轻视心理。

  (五)教学设计较为单一

  当前,混合式教学在教学设计方面较为单一,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的都是线上线下隔周交替的教学方式。线上主要是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师生的互动程度并不高。在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后,线下教学时教师再根据自己备课的内容进行讲课,由此导致线上线下课程内容结合程度不高,造成时间的浪费,教师需要根据线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或通过案例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不少学校在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中存在师生教学观念并未改变的问题。授课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消耗时间,学生则认为自学是一种不需要借口的逃避学习,并没有意识到混合式教学改革应有的作用。

360截图20230316092949565.jpg

  三、高校混合式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

  高校需要加大对混合式教学的支持力度,激发全校师生探索混合式教学的热情。一是提供足够的软硬件支持,即为混合式教学提供足够课程改革经费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教室、教学场地。学校还需要积极同相关的线上学习平台进行对接、合作,条件允许时还可以考虑建立本校自己的线上平台,以方便师生进行在线学习。二是转变教学管理方式,对承担混合式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实行单独的激励考核机制,从制度层面激励教师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

  (二)完善教学平台建设

  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一是完善系统运行,各大平台应着力提高平台运行的流畅度,提高学习平台系统的F容性,实现电脑端、手机端学习进度实时同步,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体验感,在教师上课时还需要保证有后台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支持。二是加强网络教学资源质量建设,平台机构应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定期邀请教师更新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当下社会现状的教学方案,有效促进线上与线下学习的融合,促进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结合,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更加紧密,进而促进混合式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三是探索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各教学平台应避免“知识垄断”的现象,加强相互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帮助教师开展技术培训

  高校教师一般除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教学时间与精力相对有限。为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首先,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混合式教学技术培训,帮助其掌握混合式教学技术,提高操作效率,以此促进教师混合式教学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根据学生或本校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特色改革,以促进全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学校应为混合式教学课程配备专门的团队,将授课和课后跟踪的教学任务进行详细分工,这样在减少教师精力花费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整体学习质量。最后,为配合混合式教学平台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学校或机构要积极关心教师现阶段的进展情况或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教师及时解决混合式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混合式教学,强化学习效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首先,做好学生互联网技术提升工作。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受地区、家庭、学校等条件因素影响,使用线上教学平台的技术存在差距,故建议高校定期开展相关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技术使用能力。高校可以在学生入校时,针对线上学习平台使用进行培训,并对学习平台操作进行录屏,上传到学习平台上,供学生随时查阅。同时,高校可以开设相关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线上操作、各类办公软件操作能力,降低学生在操作技术上的差距,从而为混合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对许多学生来说,“互联网”意味着娱乐,与学习关系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利用相关学习网站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让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发展。最后,加强师生交互程度。教师应建立师生交流机制,在课上课下利用课程群等方式与学生加强沟通互动。针对资源与平台,教师应该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以便有效跟踪学生学习进度与学习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良好基础。学生也需要从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加强与授课教师的交流,提高混合式教学的适应性,并学会反思,从而真正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

  (五)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混合式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完善教学方案设计是关键。一是教师需要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并基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可视化、有趣的学习资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教师需要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形成“视频—讨论—测试—反馈”的教学活动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教师需要转变考核模式,依据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原则,并结合课程特征,确定课程评价指标及权重[13]。与传统课程不同的是,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更应侧重平时的考核,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从而倒逼学生将学习精力放到平时的学习上,如图2所示。

  四、结语

  混合式教学代表了未来高校授课模式的一种新方向。它既是对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总结提升,也是与最新科学技术的高度结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教育模式的“新常态”。同其他课程改革一样,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提升授课效率上,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通过其他措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以降低师生的精力损耗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教学路径设计的不断优化,笔者相信,未来混合式教学定会逐渐发展且趋于成熟,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2019年11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EB/OL].(2019-12-31)[2022-02-18].http://www.moe.gov.cn/s78/A16/gongzuo/gzzl_yb/20-2112/t20211221_589027.html.

  [2]BONK C J,GRAHAM C R.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6.

  [3]COONEY M H,GUPTON P,LAUGHLIN M O.Blurring the lines of play and work to create blended classroom learning experiences[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0(3):165-171.

  [4]ALLEN I E,SEAMAN J,GARRETT R.Blending:The Extentand Promise of Blended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2018-03-26)[2022-02-18].http://sloanconsortium.org/sites/default/files/Blend-ing_In.pd.

  [5]MEANS B,TOYAMA Y,MURPHY R F,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a meta-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13,115(3):134-162.

  [6]BLIUC A M,GOODYEAR P,ELLIS R A.Research foucs and methodological choices in studies into students’experiences of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7,10(4):231-244.

  [7]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8]KEENGWE J,KANG J J.A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blended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13(3):479-493.

  [9]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30-34,79.

  [10]王溶花,胡梅梅,许烜.混合式教学研究综述[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128-129.

  [1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12]马晓亮,刘芬.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28-129.

  [13]王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6):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