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论文

2025-01-14 10:38:5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高中英语教师更加注重在“教—学—评”框架内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在单元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高中英语教师更加注重在“教—学—评”框架内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在单元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1反馈有效性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下,学习难点和错误提供改进的方向。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超越简单判定对与错而深入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提供个性化的解决策略。作业设计的反馈有效性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有效的反馈还应包括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反思导向的问题,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改进学习策略,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1.2自主分层性
自主分层性的作业设计可为学生提供符合不同学习水平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在高中英语单元作业的构建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兴趣等因素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任务。分层作业设计策略能够使高水平学生得到足够的挑战,保证基础较弱的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信心。教师应为基础层次的学生设计基本的语法练习或词汇记忆任务,而对于高层次学生,则可以设计开放性的讨论或创造性写作任务,响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区间内获得最大的成长。
1.3应用实践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积极探索与日常生活或学生未来可能面对的实际情境相结合的任务。教师可以模拟访谈、角色扮演或情境对话等形式,使学生在类似真实的交流场景中使用英语,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新闻事件、流行文化等内容融入英语作业设计中,也是提高其应用实践性的有效方式。加强作业的应用实践性还可以应用跨学科的方式来实现。将英语学习与科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相结合,设计跨学科项目,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宽其知识视野。
2.“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2.1依据课时定位,明确作业设计目标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导下,高中英语的单元作业设计应从课时的定位出发,明确每项作业的具体目标。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前,精确分析教学单元的学习目标,确保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如果课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那么相应的作业应包括听力练习以及相关的理解题。每项作业设计应有效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技能上取得进展。作业设计还应考虑如何借助不同类型的作业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过程既系统又富有吸引力。以译林版高一英语必修课本“Festivals and customs”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罗岩一家如何庆祝春节,通过故事讲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节文化。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作业目标如下(1)理解并使用与节日相关的词汇:设计词汇表、填空题或匹配练习,让学生掌握celebrate,festival,customs等关键词汇,并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汇。(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听录音或阅读关于春节的描述性文本,学生需要回答问题,总结信息,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英语文本的能力。(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准备关于自己文化节日的英文报告,与班上其他同学分享,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习俗。(4)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学生需要写一篇短文,描述曾经参与的节日活动,运用所学的词汇表达,巩固所学知识。高中英语单元作业的设计需要精心规划,确保作业目标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2围绕单元主题,丰富作业设计形式
2.2.1设计合作探究型作业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型的方式来丰富作业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提升整体学习效果。以译林版高一英语必修“Unit 2 Let’s talk teens”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教师采用合作探究型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青少年时期的各种挑战,可将班级划分为多个小组,每组学生负责研究青少年面临的社交压力、学业压力、自我认同和未来规划等具体议题。教师提供初步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搜集信息,确保信息来源的有效性。每个小组成员需共同确定研究主题,并借助网络、图书馆资源来收集初步数据。小组成员需分工明确,负责收集不同方面的信息,如统计数据、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保证论证的全面性。随后,小组成员进行深入讨论,每位成员都需要贡献自己的见解。在信息整合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有说服力的论点。此时,教师需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论证表达,注意论据的逻辑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小组需要制作一份包含关键信息、分析结果和建议的报告,并准备口头报告以向全班展示其研究成果。在准备口头报告的过程中,教师安排几次彩排,观察每组的表达能力,提供改进意见。在正式展示日,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其研究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则充当评委,提出问题与反馈。评价标准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分析的深度、表达的清晰度和团队协作的效果。学生应用合作探究型作业能够深入了解青少年相关的社会问题,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2.2.2设计趣味渗透型作业
趣味渗透型作业借助游戏化元素和竞争机制,让学习过程不再是完成单一的任务,而是变成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复杂的学术内容。以译林版高一英语必修“Be sporty,be healthy”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关于体育活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讨论,激发学生对健康习惯的兴趣。教师介绍名为“Health Race”的团队游戏活动,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系列健康与体育相关的任务来积分。任务设计包括实地活动和在线研究两部分,每个团队需要在学校周边地区实施小型的速度赛跑或团队接力赛等体育活动,每完成一个活动便获得一定分数。同时,团队成员需记录活动中使用的如sprint,relay,endurance等英语词汇,并在活动结束后用这些词汇编写简短的活动描述。教师要求学生研究不同的健康饮食习惯,并准备一份报告,解释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来支持体育活动。学生需要在报告中使用课文中提到的饮食建议,应用到balanced diet,hydration,nutrients等词汇,并借助Power-Point或海报进行展示。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询问其关于健康、体育的看法,鼓励其分享学习成果,在活动的最后进行反馈,讨论每个团队的表现,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趣味渗透型作业通过提供即时反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其对学习主题的长期关注度。
2.2.3设计学科融合型作业
学科融合型作业要求学生将多个学科的理论结合起来,利用跨学科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体会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译林版高一英语必修的“Natural disasters”单元中,教师可设计学科融合型作业,增进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并提升其英语应用能力。作业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调查地震、洪水或飓风等特定的自然灾害,并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在作业起步阶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灾害主题,针对灾害成因、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文献搜集。小组成员需要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重点查找那些解释复杂科学概念的资料,并学习如何用英语准确表达这些信息。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所选灾害的历史案例,特别是那些发生在英语国家的事件,以便学生可以接触到新闻报道、目击者的叙述等原版英语材料。学生需整理这些资料,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相似灾害的管理策略,并探讨这些策略的有效性。为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安排模拟会议,其中学生需要扮演科学家、政策制定者或受灾民众的角色,讨论如何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这一环节,学生要展示其研究成果,用英语进行辩论,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学科融合型作业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学术生涯打造基础。
2.3结合学生需求,制定作业评价标准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制定作业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意味着评价体系应当灵活多样,反映学生在多个层面的学习成果。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点以及学习需求。对于初学者,评价重点应放在基础语法、词汇的掌握上;对于更高级的学生,则应更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应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需求设计的作业评价标准有助于形成全面的、个性化的教学反馈体系,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以译林版高一英语必修的“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单元作业评价为例,作业设计包括对屠呦呦新闻报道的结构分析,学生需要识别报道中的关键段落,概括主旨,并分析屠呦呦如何通过其科学研究对社会做出贡献。评价标准的制定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多层次展示。对基础层次的学生,重点评价其对基础词汇、语法结构的掌握;对中高级学生,则侧重于评价其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设计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机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自行评估并提供反馈,同伴间也相互评价,帮助学生识别自身的强项以及待改进之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分析屠呦呦的研究进程,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根据同伴的反馈进行调整。例如,教师会问:“What challenges did Ms.Tu Youyou face during her research,and how did she overcome them?”学生在回答时要引用课文内容,还应展示自己如何从屠呦呦的经历中汲取的灵感。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内容提供详细的反馈,评价除了关注学生的语言使用准确性,更注重能否深刻理解屠呦呦的科研精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作业评价既是对学生学术能力的检测,也是促进其深度思考的有效途径。
3.结束语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英语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应继续深化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并将创新性、实用性融入到教学环节。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增强教学内容的互动性,使“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方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构建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2024(08):76-78.
[2]刘娟.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4(08):3-4.
[3]胡师进.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2024,24(02):26-28.
[4]张宏祥.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英语教师,2023,23(18):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