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5

2025-01-13 16:24:50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语言表达与交互能力的关键因素。初中英语教师以主题意义为立足点,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听说教学活动,完善听说教学计划,可以让听说教学被动化、单一化以及抽象化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文章对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摘要】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语言表达与交互能力的关键因素。初中英语教师以主题意义为立足点,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听说教学活动,完善听说教学计划,可以让听说教学被动化、单一化以及抽象化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文章对主题意义背景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题意义;听说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主题是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因素之一,组织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文本为依托,有机整合文化与语言知识,创设多元化、实践化的应用学习活动。在此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听说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立足新课标的要求,综合考量英语主题,围绕主题明确英语教学目标,规划设计听说学习情境、学习活动,逐步提升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一、深入解读文本内容,提炼文本主题

  教材文本内容是影响听说教学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在开展听说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听说教学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全方面研究教学内容、主题、语言文本。同时,教师要综合考量新课标对于主题意义的界定,并依托文本素材在单元核心板块当中所处的位置,明确主题意义的立足点与落脚点。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3“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这一单元的Section B 2b的文章以友情为主题,安排了三个相互联系的短语篇,属于夹叙夹议类记叙文,文本内容主要是三个青年围绕自己朋友的外貌、性格、爱好以及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等进行讲解,语篇创作意图与核心目的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念,让学生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语篇相关的语言知识主要涉及描述朋友爱好、性格以及外貌等的一系列形容词以及最高级、比较级与原级,文本当中也有几句描述友情与友谊的谚语等。结合文本内涵以及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将“Be a Good Friend”作为文本语篇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文本教学活动。

  二、围绕语篇主题,精准界定听说教学目标

  在确定文本主题之后,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心智水平、听说能力、成长发展背景与爱好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后续开展听说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如Section B 2b这篇文本的主题为“Be a Good Friend”,主题教学意义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愿意交友,乐于交友。在本单元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副词、形容词的最高级、比较级等知识,但一些难度较高的词汇与短语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听说教学目标:一是围绕主题意义进行阅读,加深对相关词汇与句型的理解和认识;二是深刻感知与体会文本的主题意义与内涵,通过听说模式感知文本内容,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三是迁移推理主题意义,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树立科学合理的交友观念;四是内化吸收主题意义,意识到好朋友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三、综合考量主题意义,合理开展听说教学

  (一)创设主题语境,导入文本

  在文本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综合考量与分析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生活感悟,规划设计主题语境,并结合文本内容与文本核心话题,与学生及时交流互动,提升互动的合理性,为学生感悟体会与灵活运用目标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听说教学的开展提供助力。如在Section B 2b的课程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Shining Friends》,并提出问题:“Do you have shining friends?What should a shining friend look like?”由此让学生围绕歌曲,提炼与挖掘主题“Be a Good Friend”。其次,师生交流互动,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指导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如“Who is the best at making friends in our class?”“Who are the most nteresting students in our class?”“Who is your good friend in our class?Who cares how you feel?”随机挑选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生词或短语,如truly care about,is talented in等。最后,围绕交友观进行交流讨论,列举朋友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并且按照优先级排列这些品质,如“Good friends like more warm clothes,have a certain talent in music and art,like to play with me...”。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使用“For my part,I don't think I am a good friend...”的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如“I don't agree with you.I think friends must have it”。

  (二)设计听力活动,理解主题意义

  听力活动是英语语言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开展听力活动,可以逐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听说意识,从被动倾听向主动倾听转变,进而逐步提升与强化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如在Section B 2b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教材文本听力素材进行解读,包括表格、标题、图片等已有的信息,猜测与联想对话可能使用的各种语言、讨论的内容等,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对听力主题进行判断与评估,捕捉重要信息,精准把握听力任务。接着,教师可以开展听力教学指导,提升学生听力学习的针对性。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What is the content and theme of their conversation?Who are their best friends?Who is the speaker?”等问题,让学生猜测听力文本的对话者以及文本的话题;通过“What is the first column in the text?What's left of the table?”等问题,指导学生明确相关信息的核心导向;通过“What questions will the interviewer ask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his friends?What is the language that the speaker uses?”等问题,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文本,关注文本意义与关键语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思考,运用做笔记的方式记录核心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效能感。

image.png

  (三)设计问题,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在梳理与加工听力素材之后,教师可以深入分析文本主题,规划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互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内容。如在Unit3“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B 2b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Why do they become good friends?How do they treat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ir friends?”鼓励与指导学生扫读听力语篇,将关键、核心信息圈画出来,并深入分析听力文本当中的两个人成为好友的主要原因,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理解偏差,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继续追问:“Is he and his friends the same,and if not,why?”并且要求学生围绕这一问题绘制思维导图,展示文本当中三个人物与自己朋友的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集中展示,让其他学生共同点评。

  (四)布置练习任务,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在学生初步掌握听说技巧、听说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练习任务或者课后练习任务,布置与听说相关的作业,在逐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内化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任务一: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I have a friend and we are very similar in certain directions,he/she is”“In some ways,we have a big difference,he/she is”。任务二:找出文本当中与友谊相关的观念,对比分析语言的特点,学习语言创作手法、修辞手法,选择自己喜爱、熟悉的句子,xx给自己的同伴,并且介绍描绘这一句子的组成部分,给出介绍的理由,模仿句子表达、展示自己的友谊观念与看法。任务三:归纳主题,迁移表达,对这一节课的主题情境进行回顾,即“Be a Good Friend”,围绕这一主题,制作思维导图,并且配合思维导图,面向同学、教师说一说、讲一讲这一节课所讲的语境、所讲的语言知识,或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写一篇读后感、语篇文本学习报告等。任务四:画一画、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偶像,说一说他(她)的性格、外表等,并录制视频,发布到xx群或者其他班级交流互动xx,与同学分享。通过完成以上任务,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英语表达技能,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image.png

  (五)听后输出,内化主题

  为提升学生英语听说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创新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听说素养,教师可以规划设计听后输出活动,指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展示。一是模仿关于主题的句型,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段听力对话,如“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I am a very good friend.When friends encounter problems,I will always provide help and guidance,but I am too busy to accompany friends for a long time,so I need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friends in the future”,先邀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再播放与这一句话相关的录音,带领学生将重音、升降调、停顿等位置标注出来,让学生跟随教师比画英语短语的升降调,接着继续指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调、语音朗读这一段话,输出所学的知识。二是开展听后训练,为学生提供各种英文歌曲,如《Friends》《Do you like swimming?》《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鼓励学生课下学习英文歌曲,思考、分析英文歌曲背后隐藏的语音现象、发音技巧,并且面向同学、家长与教师演唱歌曲,借此提升学生语音表达质量、语言输出表达水平。

  四、立足课堂教学情况,多元化实施听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听说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语言表达积极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基于主题意义组织实施听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完善听说教学评价指标,逐步优化听说教学评价模式,突出评价的激励性、指导性。第一,完善评价指标。教师要结合听说教学需求与学生听说能力发展需求,设计一系列评价标准,如语言表达精准明确、口语表达流利通顺、思维条理清晰、交流积极主动等。第二,健全评价模式。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同伴互评等评价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本节课的主题、所学的内容等,如在Section B 2b的教学结束之后,鼓励学生围绕“Be a Good Friend”这一主题进行小组互动,讲一讲自己朋友、同学的习惯、爱好以及外表等。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小组成员围绕语法、发音、词汇运用与选择等方面对其他成员进行评价,指出对方的不足与优势,借此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提出建议、接受评价的机会,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学生互相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巡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并提供适当的指导与帮助,确保小组互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提升评价的有效性,改变过往批判性评价模式,组织实施鼓励式评价、指导式评价、引领式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优势特点、成长与发展空间,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自信心,为学生后续学习听说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生创作文本、朗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听说情况,利用“You're really great,with accurate intonation,complete discourse structure,and a comprehensive use of speech.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subsequent performance”等语句赞扬学生,逐步优化学生的听说练习体验,发展学生的听说素养。

  综上所述,在主题意义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初中英语听说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提升,促使学生加深对语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有效提炼文本主题,分析文本核心内容,确定听说教学目标,完善听说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挖掘听说素材,加深学生对听说信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祝弌琛.例谈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以Make Arrangements为例[J].文渊(小学版),2021(9).

  [2]闫红芳,万静.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优化路径——以一节“Fame”主题的听说研究课为例[J].中国教师,2023(3).

  [3]李梦纯.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探究——以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A 1a—2c为例[J].英语教师,2022(12).

  [4]杨文秀.基于主题意义探索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