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对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对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2

2025-01-06 15:44:1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实施,是对常规语文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它通过设计多样化、层次分明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单一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的内化。文章从把握任务议题、设立任务类型和坚持任务评估三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实施,是对常规语文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它通过设计多样化、层次分明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单一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的内化。文章从把握任务议题、设立任务类型和坚持任务评估三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任务驱动;群文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强调要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相关知识。这需要教师实施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教学,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使其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一、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本体特性

  (一)渗透双重学习理念

  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融合杜威的“做中学”以及克伯屈的“任务驱动”教育理念,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杜威主张的“做中学”强调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来获得知识,这在群文阅读实践中表现为将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文本分析中学习语文知识。克伯屈的“任务驱动”理论则强调通过完成实际任务的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群文阅读中的各项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其分析、批判和创造能力。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强调从多个维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对文本结构、主题、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融合语文课程要素

  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以及梳理与探究四类语文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识字与写字方面,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通过精心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知并学习新词汇,同时在写作中运用这些词汇,实现了识字与写字的有机结合。阅读与鉴赏是群文阅读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的表层内容,还要深入分析文本的结构、风格、主题。表达与交流在群文阅读活动中表现在通过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促使学生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梳理与探究则贯穿于整个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阅读不同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比较,探索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

  (三)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群文阅读任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形成必要的思维表达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结构以及语言特点。这种深入的理解不仅仅基于对文本表层内容的把握,更涉及对作者意图、文化背景和文体特色的理解。此外,通过比较和关联不同的文本,学生能够形成跨文本理解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认知。可见,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核心在于通过多样化的任务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二、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实践方法

  (一)把握任务议题,构建群文场域

  群文阅读作为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类型,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通过师生之间的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阅读教学过程。实施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教学,意味着教师需要转变常规的“问题—答案”教学逻辑,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师需围绕核心的任务议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文本的交叉阅读,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这种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文本的选择组织,还需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

  以《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几篇文章的任务型群文阅读为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杰出人物的品质,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人物关系及其所体现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先提出任务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这三篇文章,勾画出作者与所记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并思考这三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通过这一问题,学生能够关注文章中的深层次内容。在《邓稼先》一文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识别文章中所描绘的深厚友情和作者对邓稼先的赞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通过描述与邓稼先的交往,体现了对其贡献的敬仰以及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应积极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震荡,理解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流露。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以及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通过对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闻一多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关怀。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探讨如何从文章中感受作者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的赞扬。对于《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生活中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如何展现出他的人格魅力,通过深入分析鲁迅与萧红等人的交往,学生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深刻影响力及其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出问题,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构建对文本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设立任务类型,开展具体任务

  1.依体组文,立足课型特点设计任务

  在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依体组文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文体以及课型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语文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可以组织小说类型文章的群文阅读,从启读课、推进课、实践课和展示课四个课型入手设计任务,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以《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这三篇文章的任务型群文阅读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启读课、推进课、实践课和展示课四种课型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在启读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这些文本的阅读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背景知识。以《孤独之旅》为领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圈出反映人物关系变化的关键句子。教师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文本中的人物关系从“相离—相近”的节奏性变化。在推进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主题,在《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分析人物关系的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人物关系变化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实践课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人物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这一专题开展研究。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小说中人物关系的摇摆图,分析不同小说中摇摆的趋势、幅度和组合,从而探究这种摇摆对小说情节、人物塑造、主题展开及阅读效果的影响。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展示课上进行展示。

  2.依形组文,依托关键能力设计任务

  教师依形组文需要深入挖掘该形式文章的特点,如教师在设计说明文的群文阅读任务时,应将单篇阅读中常用的阅读方法、核心知识点及关键能力融入其中,对说明文的结构、语言特征、表达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传达的信息准确理解。群文阅读的实施旨在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当引领而非仅仅追随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在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认知和技能发展迈进。为此,教师可以将单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方法、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巧妙地融入群文阅读的学习任务中,同时依托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任务目标。

  以《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梦回繁华》这几篇文章的任务型群文阅读为例,这几篇文章都是说明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特征。通过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辨析能力以及理性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用性阅读能力的任务目标。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篇文章中所介绍的事物的核心特征,在《中国石拱桥》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桥梁的结构、形状、色彩,并了解其在文化历史中的意义。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园林的布局、植物的配置,理解园林的审美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提升他们观察细节和表达事物特征的能力。

image.png

  3.依情组文,把握文章情感设计任务

  依情组文着重通过文本中的情感元素来设计教学任务。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从而提升他们的情感理解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与文本情感紧密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探索文本中的情感层次。教师需选择那些富含情感元素的文本,通常小说类文本包含丰富的情感色彩。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讨文本中情感的表达方式、情感的变化过程以及情感与主题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探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学习如何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情感元素。

  以《孔乙己》《变色龙》两篇文章的任务型群文阅读为例,教师要从赏析人物对话、理解文章主旨、品析语言风格以及分析人物形象四个方面设计群文阅读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作者表现的具体情感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赏析人物对话环节,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了解会话合作原则,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章中的对话内容,分析对话的语气和特点,系统地了解每个对话片段中人物的交流方式,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于《变色龙》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文章中警官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观察他在不同对话中的语气和行为,发现文章通过对话展现出的社会形态和人物心理变化,从而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在品析语言风格和分析人物形象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语言风格以及该种语言风格对文章主题的呈现,关注文章的具体语言特点,如白描式语言、讽刺幽默式语言。教师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孔乙己动作的描写,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关键概念,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个人见解。

image.png

  (三)坚持任务评估,运用“学历案”评价

  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教学还需要教师进行任务评估。有效的任务评估不仅能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能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学历案”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学历案的设计致力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它不仅是一种记录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更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深化的工具。学历案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还能促使学生将阅读感受转化为具体的书面表达和思维导图,从而使其在多个维度上深化理解文本内容。教师通过对学历案的评估,不仅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历案的设计应涵盖阅读导语、阅读推介、阅读策略、阅读计划、阅读活动评价以及阅读反思六个方面。在阅读导语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文章的背景信息、作者简介和文本的主要内容,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的阅读活动提供方向。阅读导语旨在建立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知,为深入理解打下基础。阅读推介环节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为其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仅限于课内文本,还应包括课外拓展阅读。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了解文本,拓宽阅读视野。在阅读策略环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批判性阅读、注解法阅读。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介绍相应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阅读计划的制定是帮助学生有序、系统地进行阅读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合理规划他们的阅读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还能确保他们全面、深入地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活动评价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包含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应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阅读反思是任务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促进自我成长。

  总的来说,教师开展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各种群文阅读任务,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进步和成长。在此过程中,对任务型教学的评估以及学历案工具的使用,能够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困难,从而为其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这种评估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它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反思,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了自我提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过程为导向和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对常规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琦.初中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4(3).

  [2]朱加银.部编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鲁迅”文学作品阅读为例[J].天津教育,2023(33).

  [3]刘海珠.“大语文观”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江西教育,2023(43).

  [4]陈梅素.学习任务群模式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32).